
会员
北方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0-02-21 17:49:31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长城地带位于蒙古高原南缘,处于中国大陆与欧亚草原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交错地带,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和考古学都极为关注的区域。两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这里又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北方地区的汉文化,因此这一地区对于研究汉文化的形成以及边远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成果选取了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汉代墓葬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两汉时期北方长城沿线广大地区的汉代墓葬进行分期、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北方地区汉墓的区域特点、文化因素构成、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以及北方地区汉墓的总体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对两汉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解读北方地区汉墓阶段性发展的原因,以及北方地区汉代居民的构成等问题。选题十分有意义,并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璐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历史10.2万字
- 会员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出国境、蒋介石战败逃亡之时为何以当时万分珍贵的军船搬运文物,这些文物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仓库阶段,后来又在怎样的国际情形下开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民进党的"去中国化"阴谋对台北故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今故宫博物院又如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并顺带描述了近年海外华人回购文物的动态。大视角包括了历代政治斗争的各方动机、小视角则详细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访谈,既是一部丰富的近代文物文物考古1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