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老子》之道及其当代诠释
更新时间:2019-09-29 16:59:1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老子》之道为什么“不可说”?如何说“不可说”之道?这是《老子》注疏、诠释与研究史上的大问题。如何突破主客对立的二元论的认识模式,用现代话语将其描述清楚,提供一个既契合《老子》又能嵌入现代哲学话语体系的诠释,是本书的问题意识。本书选取了三个古代的诠释个案、三个当代的诠释个案,用比较的方法,检省这些诠释及其方法论。《老子》中有“常道”与“非常道”之分,前者是非对象化的,后者是对象化的。“非对象化之道”是《老子》的重心,它不是绝对的不可说,而是需要用特殊的方式去说,老子本人提供了这样的言说典范。非对象化的“常道”具有四个特点:动而无死、生而无名、妙而可观、虚而可法,这正是其不可对象化地进行言说的原因,其提醒后世在理解与解释“常道”时既要借助语言又要超越语言。由“非对象化”之道延伸出来的规律之道、处世之道与治国之道构成了《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与治国论。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5-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林光华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为“经学研究”“版本校勘”“专人专书”“儒学新论”“域外汉学”等六部分,收录了《丧屦形制考》《荀子对孔子正名论的逻辑化发展》《佚诗考》《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单疏抄本流传考》等文章。哲学31.3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全书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哲学21.5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学本论,下设三个独立章,分别探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注重情感的特点、儒家与道家情感哲学的义理诠释、儒道情感教育与情感实践。下篇论述儒道情感哲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了儒情与道情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格建构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谐的发展。哲学16.1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哲学26.8万字
- 会员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哲学视角,着眼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总结“中国经验”、凸显“中国特色”,深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哲学2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