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法社会学新探:一个学科框架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更新时间:2020-05-22 16:17:29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从20世纪20年代译介、引入西方具有法社会学思想的理论著作和法社会学名著至今,法社会学在中国也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但将法社会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或专业课来建设、研究,则是新近二十年的事。虽然有了这些发展与成绩,但有两个关键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与追问,就是法社会学究竟研究什么,即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问题;怎样研究,即研究方法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困惑着中国的学者,在国际社会也是一个仍在不断探索与存在诸多争论的问题。本书笔者抱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追问,在长达八年潜心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阅读了近百本法社会学经典及相关著作,研究了大量的中西文献和国际社会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具体考察和分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法律现实问题,通过对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双向反思与体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与探索。本书在全景式扫描当代法社会学前沿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法社会学学科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勾勒了法社会学学科领域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内容囊括了当前国际社会在法社会学研究中最经典和最瞩目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比如,法律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法律的社会基础,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法社会学的未来走向,法律规范,法律角色等等。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何珊君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不仅要介绍经典的解释方法,还要在跨学科与法教义学的背景下超越之。具体的主题有:法源、古典与现代的解释方法以及宪法和欧盟法作为更高位阶法律的影响。此外,还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体化(如处理一般条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则)、确定法续造的正当界限、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检验顺序,以及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件事实诠释学。法律62.4万字
- 会员本书对刑事诉讼中的互联网电子证据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互联网电产证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保管、出示和验真四个阶段出发,结合司法案例和域外理论,对我国现有互联网电子证据规则展开沦述,重点分析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的理论发展和规则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法律18.7万字
- 会员本书按照《刑法》总则、分则的法条顺序,针对《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下各具体罪名在司法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对该类罪名涉及的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概念、犯罪形态、共同犯罪、自首与立功、刑罚的具体适用及追诉时效等《刑法》总则问题和该类罪具体罪名及其相关从重、加重处罚情节认定等《刑法》分则问题进行了归纳;将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专题,在每一专题下设置“裁判规则”法律52.6万字
- 会员本书认为:为应对新时代人权司法保障的现实需要,我国司法制度应当全面升级。如行政诉讼制度应通过诉讼类型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受案范围,并通过价值判断方法和审查基准的体系化强化审查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人权保障的宪法功能。针对诸如发展权等未明确进入法定权利范围的权利保障问题,我国则应建立一体化救济路径,通过现有权利实施机制对发展权利进行整合性法律救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法律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