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上古史导论
更新时间:2020-07-15 14:17:02 最新章节:附录 刘歆冤词
书籍简介
《中国上古史导论》为杨宽先生根据1937年在广东勷勤大学讲授“中国上古史”的讲义初稿修订而成,比较和参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册,是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之一。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杨宽提出神话的分化研究说,是对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发展和补充,成为顾颉刚开创的古史辨派神话学的重要后继者。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其次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历史30.4万字
- 会员上海法租界警察是法国驻沪领事直接领导下的警察机构,是维持法国在沪乃至在华利益的重要力量。它兼具政治镇压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功能,不仅对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塑造上海城市空间和都市文化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书主要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法国海外殖民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并结合法语、英语和中文的相关研究,对上海法租界警察的源起、组织机构、人事构成、社会管理和政治镇压的职能进历史9.3万字
- 会员朱元璋率领群雄平定江南,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一方面,他勤政爱民、修养生息、编户齐民、推行科举、治贪打黑,使明朝渐渐步入正轨,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他晚年丧子,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稳坐大明江山,故意制造胡蓝之狱,残暴屠戮功臣。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朱元璋治理下的洪武时代。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诛杀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何会暴死军中?徐达和刘伯温是不是被朱元璋毒杀?本历史21.5万字
- 会员苏东坡,宦海沉浮,南来北往,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积累沉淀下来,铸就了苏东坡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艺也是雅俗并重,深受大家喜爱。《东坡志林》是苏东坡留下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苏轼的世界。其书的大致内容,“纪元祐、绍圣二十年中所身历事”。全书分29个门类: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历史36.9万字
- 会员本书集中反映国内2019年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所收论文均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不同单位。这些论文意在论证清朝的“中国性”,回答历史上“什么是中国”“中国的边界在哪里”等问题,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批驳了以美国“新清史”为首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不是中国”“长城线以北不是中国”等错误观点。历史32.7万字
- 会员中国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发展绵延八个多世纪,每个阶段皆引起诸多探讨,尤以明清为最。明代货币白银化,引发了货币制度、形态、体系的转型,不仅撼动并终结了国家铸币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其后五个世纪的流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财政运作方式,塑造了另类的国家与市场间的关系。本书采取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货币白银化形成的历史基础、体制促因、展开过程和格局奠定等问题,力图从长时段角度揭示钞、钱、银的变位与“历史27.6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作者充分运用史料,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历史32.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为民国一位中产阶级——安徽宿州货栈经理的个人日常收支账本,以及作者对该账本所做的详细考证与分析。本文深入剖析账本主人在1936年至1942年间的日常收支和若干重要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家人生病、死亡、殡葬、祭祀活动,下乡收租,书籍购买与阅读,社交礼仪,战时应变及爱国捐献等,从中透视账本主人新旧杂糅与中西融通的文化性格,其行事风格既体现较高的经济理性,又带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也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中国史2.8万字
- 会员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但实现文化、心理认同上的真正统合,是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本书的研究取径跨越文、史,提出“中州士大夫”概念,揭示了北方在唐以后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中曾经存在的主动性,基本厘清了从金朝中期到元朝中期,汉地北方、南方文化统绪流变的基本线索,分析了南北士人精英围绕“文”与“道”的思考、论辩、交流和融通,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元朝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实现中国史24.8万字
- 会员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中国制造”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贡献了巨大力量。中国史27.8万字
- 会员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启动“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有识者的战略对话”研究项目,力图通过中日学者共同考察中日关系的历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达成一定共识,然后在双方关于历史认识的共识基础上梳理两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就未来中日合作关系进行探讨。本书为该项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汇编,计有中方学者执笔的七篇文章中国史22.9万字
- 会员1980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创办《南开史学》,在学界颇有声望。后停刊。本次复刊,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以考古学与文物研究为辅,以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为主,兼以书评和读史札记。本刊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中国史2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