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信托登记制度研究
更新时间:2022-11-07 20:10:19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本书是对信托登记制度的一个制度性分析,作者从理论探讨和制度构建两个层面对我国信托登记制度的设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首先探讨了信托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与发展,然后从理论上对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登记的功能和效力、信托登记与财产权变动登记的关系等基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随后结合我国现有信托法制度的实际,从宏观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信托登记立法的可能模式,并对我国信托登记制度的具体构建如信托登记的内容、登记机构的设置、登记的申请与审查以及登记的电子化、登记错误的赔偿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研究富有理论性和针对性,以期为将来的立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2-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孟强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包含1个总报告、5个领域的分报告。总报告主要从宏观角度介绍中国体育法治2021年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立法概况、法治实施概况、法治监督概况以及法治保障概况。分报告第一篇主要从中央体育立法和地方体育立法两个角度介绍我国体育立法发展状况。第二篇主要介绍我国体育行政部门改革发展状况。第三篇的主要内容为我国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状况。第四篇介绍了重大体育赛事法律事务发展状况。第五篇介绍了我国体育法学研究的法律17.2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民法典》合同规则民商合一的规范技术分析,探讨交易规则中民与商的“合”与“分”,以及如何通过解释使商业规则与民众生活既有必要的接近,也有适当的距离,实现各得其所。认为《民法典》合同编民商合一的法理构造,包括“商主民辅”型、“既民又商”型、“兼顾民事”型、“纯粹商事”型、“民主商辅”型五种形态,呈现出了不同规范类型的结构型差异,并基于该差异提出了我国合同法民商合一客观表达下的“合”与“分”。法律25.1万字
- 会员本书遵循“问题-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加入WTO以来的法律法规的翻译状况从术语、语词、语篇、话语等多维度进行了讨论,通过我国法律法规翻译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及翻译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整体性研究了我国法律法规翻译状况及规范化问题,并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角度,认为我国法律法规对外翻译的统一与规范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法律法规的对外公开透明,是建设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是打法律25.9万字
- 会员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法律17.8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编。总论编主要站在宏观的视角,结合法哲学、政治哲学的原理进行紧急权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各紧急权之间的关系;分论编则着重从微观入手,以紧急权体系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大量的司法判例为素材,分别选取正当防卫、防御性紧急避险、攻击性紧急避险以及公民扭送权这四项权利中极具实践意义的问题展开深入和细致的探究。法律24.9万字
- 会员本书结合国际前沿研究,以跨国劳动法作为切入点,关注在跨国空间有关劳工保护的规范、制度、机构和程序。内容涉及:国际劳工组织与核心劳工权利、国际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条款、国际金融机构与劳工保护、跨国外派劳工权利保护等。法律14.2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国际法领域,以相关国际公约为基础,详细梳理了《世界人权宣言》、《经社文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文件中人权、公民权利、腐败等的基本概念和源流,总结分析了反腐败与保护人权的基本关系,并展示了我国多年来反腐败工作与人权保障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惩治腐败、保障公民经社文权利方面取得的成绩。法律22.7万字
- 会员在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当今,我们不能忽略法之起源与国家法形成的复杂特征。本书运用少数民族的神话等文本重新诠释这些问题,不但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法律制度的多元视阈,也为国家治理政策的多元选择提供了参考。法律26万字
- 会员本书实例代表了作者对全国各地法治一体建设典型实践探索样本的深度观察和理论思考。这些来自实践的制度创新,涵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普法责任制、行政应诉、滥诉治理、行政争议协调化解等诸多领域,是一幅法治一体建设实践画卷。法律16.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不仅需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硬件设施标准看齐,更需要重视保障国际化都市良好、有序运行的法治环境。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近年来北京的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本书从总报告与分报告两个部分,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北京涉外法治建设提出了八大方面17条建议,以期为将北京建设成世界文明之都、法治之都,树立良好形象贡理论法学9.8万字
- 会员《北外法学》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面向法学所有专业,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设有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等栏目。本书为总第3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刑事法研究、程序法研究、域外法研究、其他部门法研究四大板块。理论法学17.8万字
- 会员《北外法学》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面向法学所有专业,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设有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等栏目。本书为总第2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理论与权利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及网络法研究,国际法与国别法研究四个栏目。理论法学20.3万字
- 会员《应用法学评论》旨在搭建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汇集我国应用法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创新性优秀研究成果,以完善应用法学学术体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刊聚焦应用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实践中的前沿、重大、疑难问题,以及法律制定、解释和实施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技术和规律,提倡“小切口、深挖掘”选题。理论法学22.7万字
- 会员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理论法学15.4万字
- 会员本书以现阶段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不足为鉴,探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法治理论参考。本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监督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公民参与、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监管国家赔偿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系统论述,从法治化的角度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中国愿景。理论法学2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