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数字建模、安全运行及经济评估在线阅读
会员

储能系统数字建模、安全运行及经济评估

李建林 梁忠豪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17.9万字

更新时间:2024-04-25 18:34:17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当前市面上关于储能系统的书籍内容比较偏向于技术、应用介绍,或者针对于某一类型储能做介绍分析,而关于储能的系统性研究,特别是安全、经济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本书主要作者李建林教授从事储能技术领域研究工作16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现将储能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建模、安全、容量配置及经济性评估等著作成书,旨在顺应我国能源变革和电力发展需要,探索出适用于我国储能的技术规划、发展方向、运营模式等。本书对国内外储能政策环境和标准进行分析解读,阐述我国能源转型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梳理了储能技术的主要类型和原理,并详细介绍其应用场景及示范工程。另外,重点论述了储能的建模、安全运行、容量配置及经济评估技术等。本书可为解决储能行业关键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助推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和升级,并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本书内容详实,层次分明,涵盖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关键储能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为储能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储能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帮助,并启发广大读者对储能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关键性问题的解决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1-01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建林 梁忠豪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是各储能领域专家及其团队的研究积累和总结,编制了现阶段至2030年新型储能技术关键指标,并描绘了未来发展技术路线图。本书内容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定义和边界,介绍了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共识,强调了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转型、培育支柱产业、建立全球优势、打造中国名片等方面。此外,还全面概括了电化学储能、机械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委会编著工业37.6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稳定性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阻抗分析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模型推导与稳定域构建的现状、堵点。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学者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面已经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阻抗建模和小信号稳定域量化构建两部分的理论分析。针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理论阻抗模型阶数高这一关键问题,形成了以分段仿射思想为基础的阻抗模型降阶理论;针对稳定域高维和
    赵浩然 王鹏工业10.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氢是一种无碳能源、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具有导热性好、燃烧性能好、储量丰富、多形态存在、利用率高、便于回收利用、安全等特点,在未来必将成为重要的代替能源。制氢作为氢能产业链的第一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氢气就不会有氢能产业,学习了解氢能就必须了解氢气和其制取技术和工艺。本书对氢气的性质、特点、应用、制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
    赵吉诗主编能源工程12.2万字
  • 会员
    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其内部存在多相多组分耦合的电化学反应、流动和传热等过程。通过数值方法探究其内部复杂的电化学和传热传质过程,是一种比实验途径更高效、更快捷、成本更低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可以指导提升电池的性能、耐久性和寿命。本书简述了燃料电池的原理、分类和特点,基础化学和热力学,电化学,关键材料的物
    王家堂 仝毅恒 蔡卫卫能源工程9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碳中和与低碳能源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9章。第1~3章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战术;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各类低碳能源的特点,人类应用的历史和现状;第6~8章介绍了各类低碳能源发电应用的核心部件和系统;第9章介绍了互补发电、电能储存和微电网的知识。本书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及各类相关技术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碳达峰、碳中和、低碳能源相关工作的管理人
    宋俊编著能源工程15.9万字
  • 会员
    随着风电、光伏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波动性与随机性显著增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此,如何高效利用电力系统中有限的可调度资源,提升备用配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准确评估、合理优化并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从而安全、经济地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成为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发展,推动我国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
    杨明等能源工程9.5万字
  • 会员
    本书全面透彻地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其内部机构和运行特性,内容顺应了工程实践的实际发展需要,且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本书分别从能源转型、能耗特点以及能效标准,新能源背景下电能的生产、供应、储存,制热、制冷,热电联产技术和发展,通用用电设备和常见的工业用电设备,综合能源系统的商业模式和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展开讲解,介绍了一些实际的综合能源服务案例,对未来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书可
    吴琦 王振 鲍晓华等编著能源工程14.9万字
  • 会员
    《能源工业革命——全球能源互联网简史》共14章,以“简史”式写作风格,阐述从能源的起源到世界能源的现状,从电力的发展到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对环境和人类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陈富强能源工程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