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组织中的妒忌与被妒忌及其管理
更新时间:2024-12-02 15:48:21 最新章节:内容提要
书籍简介
“红眼病”或称妒忌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妒忌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如激发个体努力,提升自我;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结果,如伤害行为。组织中,优秀员工在获得个人成功并积极推进组织进步的同时,可能会由于他人的妒忌而受到一定威胁甚至遭受“放冷箭”。如何在激励员工卓越发展和服务组织的同时,处理好由此可能引发的妒忌及其负面结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聚焦组织中伴随发生的妒忌与被妒忌现象,探讨妒忌与被妒忌的发生、反应机制及其影响,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旨在帮助组织管理者及其成员正视组织中可能存在的妒忌与被妒忌现象,在利用其积极一面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
品牌:企业管理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企业管理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对于每一位想要认真经营企业的经营者而言,《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中稻盛先生归纳的“会计七原则”,可谓条条精辟、字字珠玑,同时也是我们经营者正确经营企业的指针。同时,“会计七原则”也是引进“阿米巴经营”的前提。事实上凡是引进阿米巴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不贯彻执行了这七条原则。管理5.8万字
- 会员组织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优秀的策略、快速的创新还是聪明的员工?在本书中,作者将告诉你以上问题的答案。本书作者帕特里克·兰西奥尼是圆桌集团(TableGroup)的创始人和总裁,著有《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等畅销书。本书是兰西奥尼20多年为世界知名组织提供企业咨询、高管教练的经验总结,书中首次提出了组织健康模型,并与真实的故事、案例及可行的建议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证明了在一个组织中实现巨大管理9.4万字
- 会员本书共10章,从员工招聘、新员工入职、员工试用、员工培训、员工在职管理、员工保险福利、员工离职、特殊员工、工伤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介绍了100多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了案例解读,给出了关联的法条,提出了防范要点建议。管理24.8万字
- 会员本书依据“战略人力资本形成机理→战略人力资本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战略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的研究逻辑,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流理论之一的企业资源基础观,通过对京津冀的20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以及对中国779家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直线经理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对战略人力资本的内涵、构型、形成机理以及它如何推动企业获取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逐层深入剖析。管理11.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内容简介互联网化是造就完美商业生态的一种技术使然,所有企业必将成为互联网化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途径上,演绎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准则,数字营销、智能制造、社交化交易、大数据应用、社会化协同等,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营造着新的生态环境,社会分工细化到极致的碎片化完美融合,全新的企业经营与交易模式,社会化商业的前景呼之欲出。本书内容就是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全景图,以真实企业应用为原一般管理9.6万字
- 会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海外游子回归祖国、开创一番新天地。而底蕴深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昆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侨商燕返故乡、筑梦昆山。本书围绕昆山9位侨商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他们海外求学、归国创业、扎根昆山、梦圆祖国的壮丽画卷,更展示了昆山人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气魄。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一条引进人才、驱动发展的昆山道路。一般管理12.2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五大创新特点、四大主要领域、三大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两大瓶颈限制和一大核心目标为主线,对以下问题做出了回答:(1)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3)中国科技金融创新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在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受到哪些瓶颈限制?(5)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一般管理19.4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调研了60多位中外顶尖企业的高管,并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上万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流程、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于创新战略理论和“中国式创新”做了系统化的论述,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思维模型和原创管理工具,从创新的视角对“中国梦”和“混合所有制”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本书将创新模型和创新战略理论通过案例和故事娓娓道来,可读性和理论完整性强。适合企业、机构和政府部一般管理12.5万字
- 会员《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运用动态能力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创新理论、协同论、博弈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理论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实证研究,研究了动态能力下企业协同合作、创新知识的新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当前协同知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协同知识创新的演化路径、流程、利益平衡关系、模式及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我国企业一般管理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