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纷争与沉默:中国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1917—1937)在线阅读
会员

现代性的纷争与沉默:中国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1917—1937)

杨振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8.6万字

更新时间:2025-03-28 16:31:03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1917-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论争为主轴,借助论争中的关键词,重构法国文学在1917-1937年中国的接受语境。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振
主页
  • 会员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资政策调整与外资管制重构势在必行,与之相应的经验证据与定量方法更是不可或缺。本书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全面评估和计量了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作者利用产业和企业层面大样本数据,揭示了外资进入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影响,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方式和渠道,构建了外资进入引致福利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外资管制的基本思路,也为新时期
    杨振金融/投资11.2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方象瑛,清初诗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方象瑛字渭仁,号霞庄,浙江遂安(今属浙江淳安)人。本书以方象瑛文集所存诗歌、散文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第一手材料爬梳入手,力求具体而深入地厘清方象瑛的家世、家风、生平、交游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诗文作品的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在清初文坛的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呈现出方象瑛个体真实而丰满的形象,展现出清初文人作家群体的生存状态、文学创作、文
    王成文学25.7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全面梳理王猷定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围绕其家世、生平、交游、古文创作与诗歌创作等方面,以古文史、诗歌史的开阔视野,进行系统、深层次的整合研究,将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加以审视,努力做到文献考证和理论阐释相结合,既规避琐碎的文献堆积,又拒绝空疏的理论推演,“从文献进入文心”,力争角度新颖,视野开阔,论证绵密细致,以对王猷定文学创作特色、文学史地位给予准确论定,丰富文学史研究,推进清初文学研究进程。
    鲁慧文学21万字
  • 会员
    《百年汉诗史案研究》精心撷取百年汉诗历史中的陆志韦、矛盾、闻一多、何其芳、林昭、姜耕玉、李新宇、杨克、李笠、陈克华、海子、潘维、格式、非亚、雷平阳、李少君、谭武昌、安琪、徐俊国、张晓楠20个重要个案,运用文献细读与发生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些史案既有新诗草创时期的建设者和外国诗歌的汉译者,又有传统诗学范式与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开拓者;既有语言本体的探索者,又有救国情怀与理想信念的献祭者;既有本土生存空间
    赵思运文学24.1万字
  • 会员
    国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但尚有开拓和掘进的空间。抗战和内战的特殊语境滋生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表达,也影响着此后的文学转折,四十年代庶几堪称现代文学国家想象的最重要阶段。本书将文学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考察,运用各类文献,以文史瓦证的方法,讨沦不同知识群体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构想,细究文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从而揭橥现代文学及知识分子传统的繁复面貌。
    严靖文学17万字
  • 会员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是一本由在生态研究领域极富盛名的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霍农和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合编的论文集。在论文集里,来自全球的生态学者从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生命写作领域的最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论文集中的24篇论文探讨了生态文学与生命写作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为生态批评与生命写作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方法,是我们了解当前生命写作领域最新成果的必读之作。
    (德)阿尔弗雷德·霍农 赵白生主编文学26.7万字
  • 会员
    毛南山乡系毛南族聚居区,毛南山乡所呈现的文学艺术成果集中体现了毛南族的文学艺术创造观念及创造力。毛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发展了强烈的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融理念,其文学艺术蕴含着明显而独特的生态特征。着眼于生态视域,系统、深入地研究毛南山乡的文艺现象及其内在本质,揭示毛南族创造文学艺术成果的心里于规律,阐述毛南山乡文艺生态的属性及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毛南族建构新型的文艺生态,从而探索
    吕瑞荣文学21.2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陈才训 杜桂萍主编文学29.7万字
  • 会员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
    张彦文学19.5万字
  • 会员
    本书赞同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Affinit?t)”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本书从“体验”的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
    张奎志 亓元文学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