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变动时代的理学与诗学:吴芳吉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7 17:49:46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吴芳吉(1896—1932)是20世纪初期的著名诗人,其所开创的“白屋诗”独树一帜备受瞩目。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汇的变动时代为论述背景,以理学的现代传承为切入点,梳理了儒学对吴芳吉文化观念与诗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作者运用文化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还原了吴芳吉的“儒者”身份,呈现了文化重建过程中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复杂关联。本书既有专题人物研究的深度,又有折射文化转型的广度,为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又一生动案例。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峰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类历史长河中男权中心文化统治下女性历史境遇和文学境遇的认识上。在充分吸收借鉴四十年来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语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聚焦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1895—2020年)120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之间互为因果、互为依存、互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和发展态势,梳理百年来各个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脉络,并对各时期重要节点递次文学32.2万字
- 会员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文学20.6万字
- 会员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她的三部代表作《克兰福德镇》《北方和南方》和《妻子与女儿》,通过叙事学理论和文化政治批评视角,深入发掘了盖斯凯尔在作品中如何为建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所做出的努力,而同时又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保守性;指出了作者生活与其虚构作品之间的密切关联:生活中的盖斯凯尔在性别意识形态立场上的不确定性使她的作品隐含着难以摆脱的、不同程度的保守特文学13.3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作家研究专题”“作品研究专题”三个专题,编为《中华文学史料》(第六辑)予以出版。其中,“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8篇论文,既有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也有近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其中有2篇是关于灾害文学研究的,1篇是关于荆楚地域文学研究的;“作家研究专题”5篇论文,古代、近现代作家和民族文学研究皆有涉及;“作品研究专题”6篇论文,内容涉及从先唐到现代以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几种重要文学23.1万字
- 会员本书对20世纪俄苏经典作家普拉东诺夫(1899—1951)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清晰地呈现出作家在不同时期笔下的景观与共同诉求,阐释了作家创作的思想源头和世界观变迁的轨迹。普拉东诺夫的创作,折射出乌托邦思想和反乌托邦的复杂互动,他以文学的方式关照人类命运并严肃反思社会现实,在人间艰辛地寻找真理,播撒幸福的灵魂。文学27.4万字
- 会员本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常为爱伦坡小说研究者忽略的语义逻辑问题,在确定了坡的小说逻辑诗学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别围绕“文学与控制论”“视差与表层阅读”“文类能量与进化”“语言游戏与语义增殖”“新媒介与秘密写作”“文学与仪式”以及“双重束缚与替身结构”等七个层面对坡的小说加以重新阐释,凸显其寓意赖以发生的逻辑机制。文学23.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离不开批评家的鼓励与鞭策,本书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引论”的方式,选取国内10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黄鸣奋、欧阳友权、陈定家、单小曦、周志雄、马季、邵燕君、夏烈、许苗苗、肖惊鸿,通过对他们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成果的分析,展现他们的学术贡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水平和学术贡献。本书以批评家个体的批评实践入手,通过个体的批评症候获得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文学理论21.2万字
- 会员英语世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学思潮与理论建构,均绕不开莎士比亚这一世界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不仅成为理论建构的实践场所与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作品更成为各国文化与文学创新的源泉。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世界莎学学者借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风,对传统莎士比亚研究进行解构,并有所建构:或借跨学科等新视野,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研究中的旧问题;或结合新近出现的莎士比亚现象,挖掘莎士比亚研究新问题,拓展研究范式,成果颇丰。文学理论16.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宽泛的“民族性”范畴为理论框架,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为主线,全面分析当代文艺作品体现的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情趣,探讨文艺作品在反映民族国家历史、展示中华民族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构建与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文学理论29.7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分析中外文学残疾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以“残疾书写”的文本为基础,引入镜像理论、人格特质论、创伤理论、文学伦理学等研究视角,较为系统地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中的人物形象、修辞载体、叙事模式、主题思想、书写范式和价值取向,挖掘残疾书写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折射,揭示残疾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学理论19.8万字
- 会员这是第一部论述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的专著。该著将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史放在全球语境中进行考察,发掘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填补空白的必要性,提出三十年的三个阶段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反映历程与面貌的研究成果。本书研究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对应(或连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日本新华侨文学理论2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