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尽管生活贫困,母亲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志气、有尊严,要靠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的处境。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养成了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的性格,这些对我在其后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真理、坚持斗争有极大的帮助。
我的丈夫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940年,我们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结为夫妻,共同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些干部面临着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也品尝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但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匆匆流逝了。在十年浩劫期间,正常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被打乱了,我们也被扣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被非法关押。凭借着对党的忠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全家人相互鼓励,度过了那段精神极度苦闷、生活异常艰难的岁月。
幼年的经历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使我夜不能寐;今昔对比,无异于天上地下。回首往事,我萌生了写自传的意愿,一是想在闲暇时练习写作,完成我在电视大学中文系时的梦想;二是想通过文字把我生活的那个年代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我的笔能记录那过去的一页历史。虽然只以个人的视点作为圆心,个人的经历作为半径,然而它所包含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和人生。
那是1988年的初夏,我刚刚动笔写了十来页,就被发现身患肺癌,而且误诊已经一年有余。同年,我在三○一医院做了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我坚决地拒绝了常规的化疗和放疗出院了。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我一直服用中药,肺癌没有复发,战胜疾病的喜悦使我又燃起了写作的热情。
我从小就渴望知识,但由于家境贫寒,每天都要帮助母亲干活补贴家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走进学堂。参加革命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抓紧时间补习文化,既向周围有文化的同志们学习,也上过根据地的几所学校。1965年,北京有了电视台,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从此在电视大学中文系学习。由于工作变动及随后的政治运动,学习计划没能坚持下来,我的文化知识就是这样断断续续地积累起来的。我的文学水平难以详尽描述我所走过的风风雨雨,难以深入表达我所感受的悲喜情怀,只是尽量如实地回忆所经历的事情并加以整理。五年来,我坚持每天伏案写作一个小时,持之以恒,到今天终于可以收笔完成这本自传了。
如果我的读者有兴趣读完这本传记,并对20世纪我所生活的中国农村有一些了解,我将感到欣慰;如果读者能够追寻并体会到那一代有志青年追求自身解放与社会进步的思想轨迹,那么我的一切艰辛都将得到回报。
吕景旭
2010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