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政篇

“最给力的共产党员”——学习杨善洲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一) 崇高精神源于对党性的执着与坚守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后,有一个网友激动地在网上留言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最给力的共产党员,纯共产党员啊!敬佩!我们的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杨书记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一个普普通通的“纯”字,道出了杨善洲同志坚强的党性。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拥戴和欢迎,也正因为他有着坚如磐石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一个政党的根本问题。什么性质的政党,必然有什么性质的灵魂。什么政党的党员,必然有什么政党的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过程,贵在自觉。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党性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等方方面面,一个共产党员在这些方面做得好坏,直接反映出这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强弱。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共产党员,才能实现党性修养的目的,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担负起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自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可以使人纯洁,使人追求,使人进步,使人明智,使人高尚。刘少奇同志曾经讲过,一些党员一起参加革命斗争,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参加革命实践,但有的党员进步很快,甚至原来比较落后的赶到前面去了,有的进步很慢;有的甚至发生动摇等等。为什么?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进行党性锻炼和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不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崇高精神源于对党性的执着与坚守

党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不同,党性要求也就不同,但坚强党性的魅力是一致的。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共产党人犹如璀璨的群星,他们的坚强党性、崇高人格演绎出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的人生,无不散发出令人倾倒的党性魅力,鼓舞着广大党员,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这样的党性,闪闪发光,晶莹夺目,像巍巍高塔,似郁郁青山。观之当今,有的党员干部在当初举起拳头面向党旗宣誓时,确实不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和激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环境的变化,自我约束逐渐弱化,导致了党性修养懈怠、理想信念滑坡,逐步走上了背弃誓言、以权谋私的腐败堕落之路。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刘伯承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称一称,你作为共产党员是否“足秤”。今天,这道考题仍然摆在每个党员面前,需要我们用党性原则和党员标准去认真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激励自己看到差距,迎头赶上。

执着地为群众谋利益,给党性添光彩

群众常说:真正的共产党员,日常工作看得出来,个人利益让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这些人能“看得出”、“让得出”、“站得出”、“豁得出”?党性使然。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正是党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和精神追求。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从入党那一天起,就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事。

党性并非天生的,也不会自然形成,它是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性锻炼,长期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之中站稳脚跟,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始终保持理想不变、信念不失、宗旨不忘、传统不丢、本色不改,成为“经久耐用”的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同志模范践行党的宗旨,人虽逝去,影响却穿越时空,如一座巍巍丰碑,感动中华大地。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是其党性风骨。杨善洲退休后,到荒山上植树,艰苦创业20多年,培育5万多亩林场,并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杨善洲老而弥坚,以奉献为乐的信念,在他瘦弱坚韧的身躯上发出巨大余热,书写了“莫道桑榆晚,为霞霜满天”的壮丽人生。再看现在某些退休者,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发挥余威,违法违规,或延长“权力期租”,到企业当“顾问”,帮其偷税漏税,拿高额酬劳;或利用当权时的关系网继续呼风唤雨,为个人及亲属谋私。杨善洲的余热是榨干自己,为国家增加“能源”,给予民生温暖;某些人的余威,则是利用权力期向后权力期过度的惯性,拓展后权力优势,发掘附着于权力的各种资源,安享威福。余热与余威,一字之差,两种境界。对于他们,在坚守党性方面,杨善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杨善洲同志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以后,时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党的宗旨是为民谋福祉。搞现代化让一部分人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先富的“一部分人”不是领导层。少数党政干部、国企高管却明里暗里比富、追富、率先致富,在豪奢中颠倒荣辱,忘记民生,助长不择手段敛财和弄权谋私之风。在此背景下,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先人后己、淡泊名利的杨善洲,载着时代精神,如长空一道振聋发聩的雷电,震醒那些麻木的神经;如干旱生态中的汨汨清流,滋润大地。当然,杨善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爱母亲、妻子和儿女,公德和私德都高尚。杨善洲,从党的深厚传统和人民的沃土中走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身,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提供了新的精神素养。正是有这样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优良作风

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领导干部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确立起宗旨意识,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才能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最高价值。作为党性修养之外在表现的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在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它直接标识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在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时,才能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行动,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而形成优良的作风。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他们能否增进党性、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和民风能否改进,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杨善洲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卡基布中山装、双手老茧、身边带着锄头,这是他永远的身影;走家串户、帮群众做活、掏自己的钱资助困难群众,这是他经常做的事;永远走在前头,带头苦干实干,这是他永远的风格。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党的干部当如何把握自己,杨善洲为我们作出了生动的示范。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历来是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优良作风。反观现实当中,却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屑、不会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毫不在意与广大群众的疏远。有的高高在上,只会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发号施令,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考察漂浮不实。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作风漂浮走马观花,考察仅仅蜻蜓点水,不能真正地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分忧解难。更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招致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群众将这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形容为: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离群众越来越远了;通讯条件越来越便捷了,但越来越听不到群众声音了;办公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群众越来越见不到干部身影了;整体文化水平 越来越高了,但讲的话越来越听不懂了。往深了说,这些都是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不纯的表现。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但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较差,办事耍派头,存在着官僚主义倾向。有的对企业和群众的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企业和群众的所谓“小事”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能躲则躲,能推则推,领导重视了才认真办,领导不知道的就应付一下,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纪律松散不勤政,在工作中不坚持原则,实行好人主义;遇到问题就推诿扯皮不协调,导致“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现象。

风问题归根结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正则作风正。要从根本上改进当前党员干部的作风,就必须要求这些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群众观点,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优良作风。首先,认认真真地学习。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了他政治敏锐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一是“老祖宗”不能丢,要真正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二是坚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来学习、运用、丰富马克思主义,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再就是,踏踏实实地干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 牢记使命,常怀忧党忧民之心

时移世变,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深刻变化,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我们党既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要经受各种考验,破解突出问题,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忧民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看历代许多统治者,创业时兢兢业业,掌权后享乐腐化,在歌舞升平、歌功颂德中,自我陶醉,脱离百姓,最终落得个政权丧失!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容易官僚化;容易滋生惰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容易使党的肌体受到权力的侵蚀,产生腐败现象,遭到人民的诟病和反对。如果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整治不力,党就有可能被人民所抛弃。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忧党”才能 “兴党”。

党兴则国兴,国兴则家兴。只有全党同志自觉忧党兴党,并把它作为集体的“有意识”,作为政治责任和行为准则,我们党才有希望,国家才能长盛不衰!“兴党”,要从每一个党员做起。集体是个体的集合概念,一块砖、一片瓦,也许是渺小的,但它却能筑成大厦;一个党员的作用也许是有限的,但只要每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时处处事事维护党的形象,我们就能在党的功劳簿上写上自己的忠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当成“第一需求”,把人民群众的认同当成“第一标准”。我们做每件事情,都要考虑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就要尽可能多做。

古人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9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大局。因此领导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经常提醒自己,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所有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个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常怀忧民之心。

“常怀忧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胸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开拓进取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使党经受各种“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 忧民”方能造福于民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忧患意识。其意思是说,执政者以老百姓所忧心的事情作为自己忧心的对象,老百姓也会反过来忧思执政者的忧患。用现在的观点看,它一方面指出了执政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出执政者改造世界的一种责任感和能动性。这种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

古往今来,多少执政者深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直在强调“居安思危”,也不断地书写“盛世危言”,以此警示当世,昭示后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先王圣哲如尧、舜、禹等,担负着为部落人群解决困难的重要责任,并因此责任感而生发出忧患意识,为黎民百姓的利益夙夜忧勤,从而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正是古代思想家总结历史经验而作出的精辟概括和理性提升。此后,以忧思民生疾苦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本思想的永恒主题,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崇高的价值追求。一切有志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志士仁人,无不保持着忧民之心的博大胸怀。他们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苦苦求索,孜孜不倦;他们为求得国家、民族的翻身解放而忧,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气概,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解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苍生而忧,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作为共产党人,更应常怀忧民之心。党的性质、宗旨决定其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自觉地充当实现人民群众意志、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并始终做到思想上想着人民、政治上代表人民、行动上为了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常怀忧民之心”,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以及具体的行政行为,无论是涉及经济的还是政治文化的,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人民群众才会“忧其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积极和谐局面。只有如此,才能代表时代社会经济运动的前进方向,顺应历史潮流,使国家民族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辉煌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的胜利和成就,离不开我们党 “忧民之心”,始终坚持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切实解决群众观点问题,做到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使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水乳交融。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忧民” 就要做到顺民心、厚民生,就需要真抓实干,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努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 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掌声和敬重,就是因为他一辈子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努力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解难事。群众的穷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改变边境乡村的贫困面貌,着力推动群众脱贫致富。他对群众怀着一种谦卑和敬重,怀着一种质朴的天然情谊,事事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学习杨善洲同志,我们要反躬自省,在坚持群众观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方面同他的差距有多远,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着力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着力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永葆先进性本色

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是关键。一些党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经不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他们不再用先进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政治思想素质下降,作风不正,严重脱离群众,甚至违纪乱法,成为历史的罪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放松了自身修养。杨善洲同志一生想着群众,为了群众,带领老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以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中历练自己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上种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在利益观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毛泽东同志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最根本的是有坚强的群众观点。

共产党员是社会的一员,更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有着一般人的共性,更有着“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性,“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党的先进性的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是党员就要终生为党分忧,是党员就要终生为民解难。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我们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杨善洲那样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时时处处心系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只要我们求实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造福一方百姓,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我们党和政府的好形象。

用高尚的人格品行在群众中树立榜样

讲操守,重品行,是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典型特征。建党90年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重品行、讲操守,视为自己的做人原则和政治优势,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人品优秀,高风亮节的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一个讲操守、重品行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一个正气浩然,堂堂正正的人,是干部的楷模,是群众的榜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基础,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容易摔跟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高风亮节、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他们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戴。领导干部的人格品行修养的内容应该是:胸怀大局,坚持原则,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等。所谓光明磊落,就是要心胸坦荡,堂堂正正,走正大光明之路,行正大光明之事,有话说在当面,不在背后搞小动作。所谓忠厚老实,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所谓与人为善,就是要心地善良,以诚待人,乐于助人,不坑人不害人。这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做到善待同志,善待部属,就能团结人,大家就会感到可信、可亲、可敬、可交,感到有安全感,就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所谓谦虚谨慎,就是要为人谦和,谨慎从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不足,做到见贤思齐,知过必改。

要立德,培育高尚的人格。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德行操守的国度,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以德修身、以德立身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门必修课,切不可认为市场经济下就可以降低人们的行为道德标准和要求。一个党员为人谦和,正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必然受到群众的尊重。因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追求高尚的人格,把自己磨练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拘小节,常保谨慎之心。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合于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一件看似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既能在大是大非上管好自己,更能在生活小节上严格自律。在现实生活中,因“小事”而误大事者屡见不鲜。孰不知,这些小事、小节常常是品德修养的试金石,所谓“大事看才,小事看德”、“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正是这个道理。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等腐败分子,往往就是由“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由放纵小事到蜕变堕落,最终成为罪人,这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教训。因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更须关注“小节”,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遵纪守法,自觉做到用权不滥,理财不贪,见色不迷,良心自清,人格自纯。

要践行,坚守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共产党员要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要有浩然的正气。正气,指的是一个人在为人、做人时的正直、忠贞、刚正的气节;光明磊落、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作风;刚正不阿,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质。党员具有浩然正气,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情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员都要自尊自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名誉,为了党的事业,不为权、钱、色所动,守住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家园。

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勇于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献身。这是时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党员与非党员的根本区别之处,也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环节。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的一言一行对群众的影响很大,因此,党员要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要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模范,坚持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模范,当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要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当具有人格魄力的先行者;要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标准应该比一般党员更高,要求应该比一般党员更严格,更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六个表率”,即:加强党性修养,做实践党的宗旨的表率;增强组织观念,做执行党的决定的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执政为民的表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争创一流业绩的表率;弘扬正气, 顾全大局,做维护团结的表率;警钟长鸣,拒腐防变,做廉洁勤政的表率。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共产党员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发挥作用的本领。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尽管你抱了很大的热心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做不出应有的贡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本职岗位中。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战争年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求共产党员身怀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成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可以说,共产党员提高服务本领,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不仅是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也是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备条件。正源于此,杨善洲同志的车上经常放着锄头,下乡时见到不规范的栽插现象,他就要亲自下田、下地去手把手地示范。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现在,当地的群众还在采用这种插秧方式。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杨善洲用过硬的“插秧本领”,他的示范效应还还有现在这样大吗?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要牢固树立执政党党员意识,对党和人民忠诚。所谓忠诚,就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忠者,赤诚无私、诚心尽力;诚者,真心、实在。党员对党的忠诚,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入党都是自愿的,自愿就意味着要遵守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就要履行自己对党的承诺。所以,对党忠诚、老实是每个党员必须做到的。执政党党员意识,就是作为一个执政党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意识到一个执政党党员对党、国家、人民应尽的义务和应担负的责任,意识到一个执政党党员的作用和形象对党、人民、社会的影响。只有这样,才会按党员的条件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地改造和更新自己,成为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

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任务,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党员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党的观念,才会珍惜党员称号,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时刻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