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春秋左传
- 左丘明 (春秋)孔子
- 906字
- 1970-01-01 08:00:00
《春秋》相传是孔子所撰的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通史。“春秋”一词原为古代史书通用的名称,古人记事要标明事件发生的年代,春秋即是一年的代称。古代各国史书虽然通名春秋,但又各有其专名,如晋国史书称为《乘》、楚国史书称为《砲杌》,只有鲁国史书专名《春秋》。由于鲁《春秋》与孔子的特殊关系及其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后来演变为儒家五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思想与传统文化中享有至上的权威性。
《春秋》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中经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至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止,共12公,242年。它按年时月日编排史事,记载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大事件,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编年体通史。然而,《春秋》本身的文字十分简练,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书中通常只有一句话,使人读后不得要领。《史记·孔子世家》又说孔子为“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笔就是记录下来,削就是删除不写。这笔削之间,都被认为有大道理存在,被称之为“春秋笔法”,存在“一字褒贬”,有“微言大义”。所以就出现了专门解《春秋》的人,他们解《春秋》的专著就是“经传”。传世的经传,最为出名的是《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
《左传》的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左丘明,有人说是鲁君子,也有人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传》的成书年代,也一向众说纷纭。到了宋代,经学家开始怀疑《左传》是否出于左丘明之手,有人认为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所作;又有人提出递相增补的看法,认为其中吴起加入的最多。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27年,有无经之传11年。它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善于把复杂的事写得有条不紊,剪裁得当,又善于以优美流畅的笔墨叙事写人,所以杜预《春秋左传序》说它“其文缓,其旨远”,赞赏它的委婉与含蓄。由于《左传》具备了这些特点与长处,所以,在今天来看,它不仅是部经书,又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古人有将《春秋》、《左传》合而为一的,讲《春秋》就是指《左传》,然而我们知道,经自是经,传自是传,本书为区别起见,凡文前加“〔经〕”者为《春秋》经文,文前加“〔传〕”者为《左传》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