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高度决定成败,决策偏一寸执行偏百里(1)
-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 陈荣赋 陈艳军编著
- 5431字
- 2014-02-19 18:04:43
通俗地讲,决策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做决定的活动过程。美国学者马文曾经在部分高中层领导者中做过如下调查:“你认为每天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你每天在哪些方面花费的时间最多?”“你在履行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90%以上的答案都是决策,简单而有效的决策技巧被看作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科学地制定决策
一般来说有效的决策要达到目的性、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应变性的要求。因此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应当遵循一个合理的决策程序,通常这个合理的决策程序依次包含有下列六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与机会。
首先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认清楚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会,然后要分析企业现有的自身条件与优势,认识企业的长处和短处,优势与劣势。在寻找企业的问题时,应当明确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说要把现象和原因二者区分清楚。现象是指首先引起人们注意到存在问题的某种特征或事态发展。例如某公司出现亏损,然而,亏损并不是该公司的问题所在,而是问题的现象或后果。那么,该公司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多个。例如,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定价太高、公司广告计划执行得不好等等。要把现象和原因二者区分清楚,就必须研究公司为什么出现亏损。研究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公司的销售总额低于生产的盈亏平衡点。
第二,找准决策目标。
找准决策目标很关键。目标确定不当,必然会影响到其后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合理性。企业领导与有关人员应根据收集的企业内外部情报信息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如果在目标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意见,要尽量做到统一。经反复研究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不同的意见可作为几个不同的决策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作出选择。
第三,拟定预备方案。
每个决策目标至少要有两个行动方案。拟定这些预备方案时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和企业下属的创造性。
第四,理想方案。
在若干预备方案中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有时是比较容易的事,但遇到多个方案的优劣很难评出上下时,优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此时决策者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必然会贻误战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其选择标准也不同。期望值标准、最小损失标准、收益最大可能性标准和机会均等的合理性标准等都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标准,而确定型决策则常用价值标准、最优标准或满意标准。
不管用什么科学的方法对预备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最终的决断还得依靠决策者的素质、经验和能力。
第五,执行方案。
最佳的方案确定后,就要制定计划开始实施方案,积极贯彻实施。这是使决策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过程。
为了做好决策方案的实施,必须把决策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向企业下属公布,动员下属为实现既定目标作出贡献。在实施过程中,决策者要做好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第六,效果评估。
在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追踪检查,及时反馈,不断地修正原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对方案的评估、修改和完善过程,也是对决策本身的深化过程。在方案执行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决策的六个基本步骤
目的性、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应变性是在有效决策过程中应达到的要求。一般来说,一个合理的决策程序,可依次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研究环境。
首先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明确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然后要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清醒地认识企业的长处和短处,优势与劣势。在寻找企业的问题时,应当明确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说,要把现象和原因二者区分清楚。现象是指首先引起人们注意到存在问题的某些特征或事态发展。例如,某公司出现亏损,然而,亏损并不是该公司的问题所在,而是问题的现象或后果。那么,该公司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芽答案可能有许多个。例如,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定价太高,公司广告计划执行得不好,等等。要把现象和原因二者区分清楚,就必须研究公司为什么出现亏损。研究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公司的销售总额低于生产的盈亏平衡点。
第二步: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决策目标很关键。目标确定不当,必然会影响到其后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合理性。企业领导与有关人员应根据收集的企业内外部情报信息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如果在目标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意见,要尽量做到统一。如果经反复研究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不同的意见可作为几个不同的决策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作出选择。
第三步:制定备选方案。
每个决策目标至少要有两个行动方案。拟定这些备选方案时要充分发挥智囊的作用和广大职工的创造性。
第四步:选择理想方案。
在若干备选方案中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有时是比较容易的事,但遇到多个方案的优劣很难评出上下时,优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此时决策者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必然会贻误战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其选择标准也不同。期望值标准、最小损失标准、收益最大可能性标准和机会均等的合理性标准等都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标准。常用价值标准、最优标准或满意标准,不管用什么科学的方法对备择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最终的决断还得依靠决策者的素质、经验和能力。
第五步:实施方案。
理想的方案选定后,就要制定实施方案,积极贯彻实施。这是使决策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过程。
为了做好决策的实施方案,必须把决策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向广大职工公布,发动群众为实现既定目标做出贡献。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做好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第六步:检查效果。
在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追踪检查,及时反馈,不断地修正原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对方案的检验过程。修改和完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化过程。在方案执行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巧用决策智囊团决策
所谓决策中的智囊团,也称之为“外脑系统”“头脑公司”“思想库”等等,是专门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比较高层次和专业性的咨询机构。在这种组织中,集中了不同专业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专家或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有自己的专长甚至在年龄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知识库,为领导者出谋划策。
曾经大名鼎鼎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艾柯卡所创造的神话般的经济奇迹,就曾得益于智囊团的大力相助。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艾柯卡上台之前,由于没有把握住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冲击,照样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结果在1979年9个月中亏损7亿美元,打破了美国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艾柯卡上台以后,大胆转型生产哈尔·斯珀利奇领导的公司咨询组设计的K型车,并在K型车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众多车型的车辆,重新打开了市场。经过三年的努力,艾柯卡不仅挽救和重建了克莱斯勒这家朝不保夕的公司,而且,1984年该公司盈利2.4亿美元,提前偿还了12亿美元的政府贷款。其股票从1981年的每股3美元上升到1984年的30.75美元。
可见,面对激烈的竞争,领导者如果从单一的或纯粹经验的专业方向出发,采取独裁的决策方式是无效的,必须着力于建立智囊班子及智囊机构辅助自己的决策。
智囊团的工作是根据领导者的目标要求而进行的,但是对智囊团本身而言,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工作程序,并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其工作程序来讲,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接受决策咨询任务,组建智囊团班子。
智囊团的工作一般都是围绕着领导人提出的研究任务进行的,主要是了解领导人的意图和目标,全面掌握领导人提出该问题的背景和关键环节,明确研究问题的目标。其次,智囊团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研究的专题内容,选用、配备专业人员,组成智囊班子,并有人专门负责。再次,智囊团应该在接受咨询任务之后,展开初步工作,进行初步调查,并根据初步调查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第二步,全面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决策的评估方案。
调查工作计划确定之后,智囊班子即可按计划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收集数据、资料。有数据资料库的,可先检索有关摘要,然后根据需要检索原文再了解有关情况。如果展开市场调查,就必须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与研究项目相关的信息,诸如价格、质量、产地、性能等,从而才能够对领导人提出的问题和有关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进而制定各种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三步,多方征求意见,提出决策参考方案。
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一个初步的研究方案,并召集有关人员,听取他们对该研究方案的意见和反应,有可能的话还可以与领导人进行思想沟通,听取领导的初步反应。然后,智囊团再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反应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力求整个决策方案能够充分符合领导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最后,大家集思广益,内部再进行反复的讨论与磋商,最终形成一个可行的决策参考方案,送呈领导者,供其决策参考。
当然,智囊团作为领导的“外脑”,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他们的职能和任务仅在于研究领导者提出的问题,为领导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领导者则从中择优决断。决断是领导的职能,也是整个决策过程的最后结果。那么,领导应该如何对智囊团提供的决策参考方案进行择优决断呢?这其实是领导如何运用智囊团作正确决策的问题。
领导人在听取智囊团意见时,经常的情况是大家的意见大相径庭,这就要求领导者找出共同点。首先,要求领导者对各种方案虚心听取,不作任何判断,并在各种方案的不同点中找出共同点来。接着,设置处理、分析不同意见,使其趋于一致,汇集成为一个新的方案。这种求同存异的方法有几种技巧可用,具体如下:
第一,利弊分析法。
由于各种方案迥异,领导者可引导大家对各种方案进行利弊分析,促使各方以利补弊,弃弊趋利,互相取长补短,达成共识。
第二,边际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增加决策智囊人员,看他们对不同意见的看法,如果新增人员较多地趋于一种方案,则该方案较优。
第三,冷却法。
让争论双方暂时平息争论,冷静下来进行反思,隔一段时间后再组织起来加以讨论。这样能够使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反复权衡,选择出最优方案。总之,领导者既要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又要使自己具有最终决策的独立性。既要科学地运用智囊团的参考方案,又要保证自己决策的有效性。不依靠智囊团的作用就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激烈竞争的当今,领导者应该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灵活、有效地运用智囊团,使自己的决策处于合理的构架之中并在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
决策过程中的几种方法
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果断。
现代企业要求决策具有一定的效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有意或无意的拖延常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在犹豫不决时,决策者首先要找拖延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着手改进。
可以首先列出几个悬而未决的决定,然后认真分析,看这些问题为什么会进入决策系统,是从哪里进入的,并且要找出共同的原因。接下来要判断问题的解决是否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如果是,就立即动手解决,如果不是,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其他人的支持。这时可以设法制造一个能使决策过程的改进迫在眉睫的事件,并且要准备与对改革有最大影响力的人公开对话,不要漏掉每一个对改革有影响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改革建议与理由写成文稿,并举出特例,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自己的改变建议应包括两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在改革决策过程的方法中,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组建高效率的团组,以便依靠团组的力量形成更好的决策方法。这个小组应当反映那些使决策过程被拖延的各个团组和部门的状况。
(2)使重大决策的范围缩至最小。这个范围应能保证取得很大的成功,以便树立信心,为下面的改革提供支持。
(3)下调决策制定的层次。发掘企业中的能守信、有责任心、高素质的人才,给予他们相应的决策权,同时也要有制衡机制,防止这些人才作出对企业不利的决定。
(4)把决策过程划分为逐步递进的小步骤。让决策者作出第一阶段的决策,给予他们制定决策的机会,培养他们制定决策的能力,注意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介绍情况,提供建议。当他们成功地制定了决策时,鼓励他们。
在你设法改进决策过程时,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以免出现差错。
首先,你不要把犹豫不决、拖延看作是别人的过错,不然,就没有人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认真分析几个决策过程后,你会发现,事先准备的充分与否,呈报时的陈述方式都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阻碍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培养每个人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使重要的信息引起别人的注意,怎样写文稿,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计划、提议或报告向读者明确清晰地阐述。
其次,要注意是否是全体下属都有躲避行为。如果是,就让大家共同讨论,想办法使全体下属学会采取行动,迈出前进的步伐。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设想如何采取办法抛弃对躲避行动的容忍。
第二,凭直觉。
从前,几乎每一种主要的MBA的培养计划,都集中于向学生教授大量的决策模型。推动这一方法的指导原则似乎是如果不能使之定量化,它就不存在。
不过,这一理性决策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复杂多变的,理性模型的本质在于用系统性的逻辑取代直觉,以大量的固定的模型来预测和决定一些未来的事,这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所以,直觉决策正在赢得商学院和管理人员中许多新的追随者们的青睐。专家们不再不加分析地假定直觉的运用是制定决策的一种非理性的或无效的方法了。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开始相信,理性分析到了被强调得过了头的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决策制定能够通过决策者的直觉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