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际手腕(2)

唐璜的故事一开始时大多是强调恶有恶报的道德教训。他因为淫佚放荡,最后受到惩罚,打入地狱。过了一些时日之后,重心逐渐改变:从原有的恶有恶报变成对唐璜英雄壮举的肯定,赞扬他敢于突破礼教社会的规范。唐璜的故事基本上是一出道德剧,其情节反映了西班牙当年的情况:天主教文化深植,不容声誉与处女贞操受到玷污——就和圣母玛莉亚(处女)与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之神圣性不容置疑一样。就精神分析观点来看,这个故事的警示性十分明确,男人不可像唐璜一样,要不然会遭天谴——天谴无疑的象征了上帝(父亲)的阉割。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唐璜,作者对唐璜故事的着迷都得到了阅读者的强烈回应。这种着迷,和对所有古典戏剧的着迷一样,一定表现了某些基本冲突(而且是我们可以辩识出来的)。标准版中的唐璜,最后得到了应受的惩罚,对于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是一种安慰。观众看到唐璜下地狱为何会觉得宽心?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故事情节帮助大多数的人潜抑了他们自身的渴求——风流、不忠与欲望。分析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潜抑出自恋母情结的影响。恋母情结深深影响唐璜的行为,不过这不是我将讨论的问题。我想探讨的是唐璜与被引诱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分析中,我们将可知道男女关系的问题,以及男人为何很难把爱情与性欲合一的原因。

风流如水

如果没有某些限制让男人有机可乘,大部分的男人都可能做出唐璜那样的风流事。心理医生治疗过的案例中,有绝大多数都向专家说过他们有这种欲望。无疑,在史前时代的某个时期(性别二态出现后),雄性人类及其先祖,在生物驱力的驱使下,尽其所能地“播种”,或者是(这是更有可能的)享受高潮的乐趣。这种冲动至今确实还存在,完全和我们目前“秩序社会”的概念格格不入。恋母情结带入了“母亲/女人是父亲所有,小孩不可介入”的概念,阻止这种冲动向母亲扩散,也迫使小孩接受父母为一体的概念。“女人为财物”的概念是恋母情结极为重要的部分。

为避免让读者误会我站在异性恋中心立场,我必须赶快补充一点:或许在某个阶段中,男人仍受到周期性力量的影响而尽其所能和女人交结,然而这也是出现在异性恋性欲形态发展成形后——也就是在某种形式的性别分化与阶层化出现之后。我们没理由相信男人天生就比女人更热爱性事。然而我要说的是,男人的性欲常常不是性欲,而是一种防卫手段——抵抗一些可能会危害到那种性欲本质(也就是男人的性别认定)的原始感觉。目前已经得到确定的事实是,婴儿若被抛弃或其他欲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会萌生出痛苦的感觉;如果他摸索出办法,自己诱发快感出现,他就不会觉得自己快死掉(这一点弗氏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这种乐趣是以自体性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婴儿会刺激自己的敏感带,例如嘴唇、肛门、阴茎或阴道。许多一夜风流的性活动(例如唐璜那样),都只是某种形式的自慰。

男女最初的自慰是

因为某些创伤与冲突所导致,这些创伤与冲突若是越难解决,到了成年阶段时,只要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结被唤醒,自慰的行为就越不容易停止。同样的,自慰的频率与强度,和创伤的严重度有关。史托勒指出,若经过审慎分析,从伴随自慰的幻想就可找出最初创伤的本质,也可分析出自慰为何能克服这些创伤。这个说法得到了临床结果的证实。

举个简短的例子来说明,可能会有点用处。有人曾举一位30岁出头的男子的例子,他的问题是很难和女人保持关系。他的心情很低落,而且看起来这种情形小时候就已经出现,一直持续到现在。后来医生知道,他七个月大时被母亲抛弃,长大后就有不由自主自慰的习惯。可想而知,治疗的课题就是:他没和我保持接触时该如何自处。在一开始的几年里——也只有在他和我没保持接触的时候,他花钱找了几个妓女,叫她们扮成母亲的样子,把他当成十几岁的儿子,并且引诱他。假妈妈必须假装欲火难耐,摆出一副无法自制、想引诱他的模样。她最后会失去控制,因为儿子是如此令人艳羡,母亲无法克制对他的渴望。直到几年前,他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被抛弃的痛苦、寂寞感、以及幻想中所包含的毁灭冲动。史托勒的论点:“幻想是人从痛苦中获得胜利的方法”,在此得到最清楚的证明。这名男子藉由自慰的乐趣以否认母亲的漠不关心以及被抛弃的痛苦与愤怒。

要得到性滥交的资料可能会容易一些,而且大家应该不会怀疑,男人在性事的态度上的确较轻浮。我认为这一点反映了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很清楚,在性事上较不浮滥不可能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本质。难道这会是像女性主义人士所宣称的,是因为男人控制、规范了性欲,使得女人不轻易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以利于男人确定自己的血缘吗?性事与生殖分开,加上女性生育控制方法的问世,使得我们更不容易看清事实。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因“乱来”——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而付出代价的人总是女人。无疑的,这个体认和怀孕期的不便一样,都具有抑制的力量,让女人不敢(或不能)随意和别的男人发生性关系。除此之外,我们不可忘记更重要的一点:女人对于自身性别认定的整个认知之中,不仅排除了性自由这一项,也排除了“女人应该是独立之单一性别个体”的概念。

由于男人的自由具有反动的特质,再加上男性特质的界定给予男人较大的性自由,使得这种反动性企求逐渐和代代相传的风流自由合并。这些男人发现自己很难立下(或遵守)誓约,甚至连“觉得自己是真心的”也很困难,这些人有特殊的理由,必须保留风流的可能性。他们知道自己一定会出现风流的冲动,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讨论另类的行为,讨论过后,我们将会了解,在一般状况下,一个男人之所以会产生风流冲动,是因为他无法保住对方好的部分。

有花无果

男人虽然害怕决定只和一个人在一起,不过大部分人在一生之中,还是会有一段时间保持一心一意,因为身心成熟之后就会有结合——也或许是繁衍——的欲求。然而原因还不只这些。求爱阶段一旦结束,先前的亲昵关系就宣告结束,紧接而来的是不安全感与失落感。我们一定都听过那一句老谚语:“所有的关系一定会发展到一个地步:两人不是结婚,就是分手。”有好多次,我见到前夫怨恨前妻,说她们“剥夺”了他们自由与风流的机会;他们则藉由拈花惹草表现这种感觉,两个人的关系因此而破裂。心理医生的许多案主毫不隐瞒地说,他们被老婆绊住了。不少男人说自己的太太不能自立,拖住他们,如果他抛弃她,她不知道会做出什么蠢事。这些男人不知道自己的太太原来是个容器,专门用来盛装他们外射的依赖感:他们其实害怕被抛弃、无助、寂寞、绝望的感觉。

每个人一出生后就是处于无助的状态,完全依赖环境,不可能自食其力;无法随己意操纵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个人第一次感觉到的安全(或不安全),完全决定于他和环境(即母亲)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让人觉得“不够完美”,或是没达到所谓“一般可预期的”标准,日后这个人可能随时都会出现不安全感。

婚姻中的不忠行为也是出自这些原因。虽然外在的因素有很多,可是就深层心理的观点来看,不忠的行为其实是很复杂的。一般人的解释可能是:会寻找婚外情的都是不快乐、欲求不满的丈夫;或者说,婚外情随时都会发生,因为丈夫不满。也可能是因为丈夫认为自己的婚姻形同告终(或将近结束)——他就是这么觉得。这个解释听来好像很可信——简单、有道理嘛!可是却让个人忽略了自己的责任、潜意识动机与感情等。

有个30多岁的男士找我咨询,因为他的婚姻很不快乐,可以说是互相折磨。两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很好,看来是很恩爱,可是现在除了口出恶言与扭打之外,什么交心的事也不做,无论是他或他太太都没办法下决定终止关系。他太太很明确地表示不愿结束,而他虽然成天说要离婚,却害怕真地离婚。他和太太两人一直都很恩爱,两个人都了解(也都告诉过对方),谁要是不忠实,婚姻就会结束。他相信这一点。他接受治疗的这一段期间,他暂时和他太太分居,约一年后,他满怀热情(虽然为期短暂)和一名他认为是“完美”的女人交往。他坚定地相信,这是结束婚姻的一个办法,同时也希望太太同意离婚。他太太不答应,于是两人情感上互相折磨的程度节节升高。从此以后,他陷入一种矛盾之中,潜意识中(现在已经明确的意识到)想惩罚妻子,从中得到满足。他在这几种感觉中挣扎,家人和朋友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告诉他们,这段婚姻很明显已经结束了,两个人该办理正式的离婚手续。这是一件极端的例子。两个人都具有神经质的欲求,又有一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化解的冲突,他们被这两股力量绑在一起。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案例,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看到丈夫在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性。吸引对方走入婚姻的人是他,开始相互折磨的人——无疑地——也是他,两个人都承认这一点。

我对于所谓“不忠实”的理解方式和一般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不忠实的丈夫是因为对自己妻子存有毁灭欲,感到恐惧而向外寻求新的关系。丈夫甚至会觉得自己盼他太太出局,因为她再也“没什么好的”——“她不了解我”。当时令他喜欢、令他下定决心想和她共度一生的美好特质,现在成了他憎恶她的理由。存在于最初的理想化浪漫爱情之中的好/坏之分(公主/巫婆),现在反了过来,太太变成了巫婆(前面提到的那位案主,在求爱过程中把怒气与憎恶分开,而且有意识地希望下一个妻子将可教会他如何正确地爱、以及如何保护快乐)。

新的对象被理想化(于是被他无意识嫉妒),成为包含所有好特质的对象,而妻子就变成了收纳所有不良特质的对象。妻子在他心中可说是已经死亡。他感觉到的当然是:妻子变了,快消磨殆尽了,没剩下什么。可是事实是(他会想尽办法否认这一点),其他因素若不变,改变的人其实是他、没用的人是他、快“消磨殆尽”的人也是他,因为他内在最初的好对象,以及他与这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他潜抑的毁灭欲所威胁。他的怒气随时可能爆发,所以他随时都可能陷入抑郁。我这位案主的怒气已经爆发,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相信每位中立的观察者都能清楚看见他另觅新欢时所表现出来(对太太)的毁灭欲。至于真正的伤害行为,虽然有些人以为只有少数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才会做出这种事,事实上,出现在男女关系之中的男性暴力是很普遍的。

这些过程可以用另一个案主来做例子,他表现的方式不太一样,不过却表现得很明显。他不是唐璜型的人,不过他在结婚14年后另结新欢。这件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有个他已经认识10年的女人,令他着迷得不得了。这段恋曲只维持了两个星期,不过两年之后他来找我时,他还在想办法进行善后工作。他的罪恶感十分强烈,这也是他无法维持恋情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存着很可怕的幻想:希望太太死掉。这个幻想不只透露出他害怕自己在潜意识中对她做的种种行为,当中当然也包括了一个企求。他强烈的罪恶感源自于他已经觉察到的事:新恋情代表一种毁灭太太举动,也是表达愤恨蓄积已久的一种方式。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了一件事,他自从自我意识变得强烈之后,人就一直活在罪恶感之中,这种记忆从他17岁就开始了,新恋曲的出现成了罪恶感最主要的来源。他深深地被自己的不忠实所困扰。他以前和别人在一起时都很忠实;以他艺人的身份,和女人上床的机会很多,可是他告诉我,事实上他“从来不对女人有特别的性趣”。

他母亲的确具备许多我所谓的“巫婆”特质。虽然她尽心尽力地服侍他和他独裁、专制的父亲,实在也称得上是“够好的母亲”,可是她——这并不出人意料——是个冷漠、顽强、不动感情的人。他不记得母亲曾抚摸过他。他太太最吸引他的特质之一,就是能给他温暖的感觉,而且喜欢身体上的接触——“她要的永远不够”。可是他后来却觉得太太很像他母亲,而且开始讨厌她的性要求。他最关切的问题也是他来找我的原因,是他很担心自己若是离开太太,太太就会死。他很坚决地说自己想这么做。他说他太太完全依赖他——不过这个看法是无法成立的。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向外投射的依赖感,也表示他潜意识中存在婴儿期的焦虑:担心自己是否能维持个体的完整,并且存活下去。这时他太太很气,他以前有时也会这样,他很轻易地就看清楚妻子的愤怒由何而来。从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他就一直告诉她: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你。他希望太太能服侍他、照顾他,她做到了,可是此时他却不断抱怨妻子把他当小孩对待。这类事情并不是偶然或意外发生。潜抑的破坏欲会重新浮现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妻子确实大幅改变,不是丈夫开始遇到的那个样子,然而这些原因和男人的内在世界比较有关系,和妻子真正的行为反而比较无关。男性行为中还有一个部分,虽然和我们讨论唐璜情结没有直接关系,但也很密切,因为这个部分——男人抗拒女人的爱意——的根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对自身破坏冲动的焦虑。女人的爱意可能会令男人觉得可怕,也是造成男性中止感情、变得冷漠的原因。男人表面上对女人的感情反应冷淡,其实是潜意识焦虑所致。

男人常常害怕被爱,因为他们第一次被爱,和母亲在一起时的经验是:必须调整自己以符合母亲的欲求。母亲给小孩的讯息是:“不要当你自己,当我,取悦我。”因为母亲把小孩当成容纳者,用来接收她自己没获得满足的婴儿欲求,才会出现这种情形。母亲可以说是把小孩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人。

上述的情形会产生一个结果:对成年人而言,女人的“我爱你”是很可怕的三个字,也是令他最难承受的要求——不要当你自己;还可能使得男人身上潜抑的(对巫婆的)憎恶感与欲求(对母后)再度苏醒。这些感觉可能会令男人相当恐惧,虽然我不接受这种视嫉妒为与生俱来的观点,不过我相信嫉妒在男人的憎恶感中是一个有力的要素。嫉妒发展到了极端,无疑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型的人际关系建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