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把这10项测试的得分相加,看看你可以得多少分。不知道你对自己当前的记忆能力满意否?
二、揭开记忆的面纱
解密记忆力
什么是记忆力?
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太不值一问,在你的思想之中,的确有很多关于记忆的观点与经验,足够使你对此做出详尽正确的解释。那么,记忆力到底是什么?你能对它做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吗?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人的感情、思想和记忆力“存乎一心”,而大脑仅仅只有“冷却血液”的作用。人们奉行这个观点几百年,但后来却发现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用“心”记忆一直是人们的惯用语,从中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直至16世纪中叶,才有一位学者指出:记忆能力不是源自于心脏,而是源自于大脑。也有人指出大脑中真正对记忆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现在科学上已发现,“记忆过程”与“再现过程”是大脑各个部分一个统一的有机活动的结果。这一发现促进了关于记忆力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展。但是,至今我们对于记忆力还是知之甚少。
什么是记忆力,它怎样发挥作用,其规律性如何……对于这些,我们仍然欠缺认识,所以科学家们把记忆力称为“红箱”--源自于控制论中人们把内部构造未知的物件称之为“黑箱”。这“红箱”中到底有怎样的奥秘呢?
记忆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研究所帕福恩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破坏了一只鹦鹉有关记忆的脑神经部分,这只鹦鹉的记忆立即消失,连平时那些琅琅上口的学舌用语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能通过破坏神经来破坏记忆,那么也就应该能通过改善脑神经来改善记忆。因此,人们据此启发,做出了令人神往的假设。
比如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想发明一种药物,吃过之后就能过目不忘,再也不必担心记忆衰弱、健忘等事情的发生。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能的,而且通过对一些动物进行实验获知,某些物质确能增强记忆。但人们至今仍未能生产出使人获得记忆神效的药物。
另一种天才设想是“注射学习法”,即把某一人的记忆物质抽取出来注射给另外一人,从而使知识、资讯在两者间转移。这可谓是一个既有效又快捷的记忆方式,果真如此,人们就不必再为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大伤脑筋了。
但这两种设想都以记忆是单纯的化学反应为前提,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学习和记忆都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心理过程,这绝不是氢与氧反应生成水那般容易。因此,我们绝不能再有这般美好的幻想,以为有一天科学家会发明某种药物或药水,可让你一劳永逸地解决记忆问题。
记忆力虽然难以解释,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它。比较科学的解释是:记忆力是人们实现“接收”、“熟记”、“保持”和“再现”关于周围世界信息过程的一种能力。因此,真正有效地增强记忆不是靠神药,而要研究记忆的规律,并在记忆过程中,对这些规律自觉运用,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这些观点是否与你心中所想的有区别呢?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记忆力作为你拥有的一种能力,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与可控性,你可以找出窍门,然后增强自己记忆的能力。
古希腊人非常崇拜记忆力,认为记忆是女神妮莫辛的化身。妮莫辛是所有女神中最漂亮的一个,宙斯跟她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共厮守了9天9夜,结果她生了9个缪斯女神,分别主司爱情诗、史诗、赞美诗、舞蹈、喜剧、悲剧、音乐、史学、和天文学。在希腊人看来将活力(宙斯)注入记忆(妮莫辛)就会产生创造力和智慧。他们把记忆看做文艺、科学之母,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科学。
这些古老而动人的传说,表明在远古时代,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在它们的创立之中,记忆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记忆来将已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一代代往下传递,以求创造出更新的知识与经验。
没有记忆,人类就没有历史与过去,也就不可能有现在与未来;没有记忆,人类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而只能年复一年地重复原始人的探索。
可以说,正是记忆这种奇妙的能力,才使万物之灵的人类充满了智慧,才使人类代代进化,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头脑的神奇智慧创造了更为神奇的人类社会,而记忆,便在这里扮演着智慧的始作俑者。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毫无疑问,人的一切智力活动需要以记忆为基础,没有记忆的参与,人不可能进行任何智力活动。你能对事物进行思考,对历史进行反思,回忆往事,缅怀故事,这些都是记忆在为你提供材料。你无法想象大脑里空白一片的人能有何思想。
“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诗人阿斯基洛斯睿智地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总以为记忆是一种低级的脑力活动,可以以声音、影像、文字等方式取代。他们认为,人们不必再花费任何精力在记忆上,可以将精力用在创造性的劳动上。
这种贬低记忆作用的观念影响着很多人,他们都理直气壮地认为这个时代要求人具有更高的创造能力,而不必注重记忆。这是一种看似有理、实则错误的见解,
我们纵观历史上许多在其专业方面取得创造性功绩的人,他们往往都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在他们的脑海里,存在着许多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生活的材料,当他们的创造性工作需要原料时,记忆就会毫不费力地替他们找到。
很难想象,一个记忆力贫乏的人,他能获得怎样的创造性思维!记忆可以说是思维的根源,离开记忆,所有的智力活动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你的工作、学习、社交,可以说都离不开记忆。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需要和大量的知识、技术打交道,没有好的记忆力,行吗?学习需要不断地温故知新,复习巩固,没有好的记忆,只能前面学后面忘,事倍功半。在你的交友中,如果你总是能一下喊出朋友的名字,而不会产生似曾相识却叫不出姓名的尴尬,当然会树立友好的形象;反之,自然会情况不妙。
记忆并不神秘,也不是远离生活。我们常常在使用它,只不过应用的手段有高有低罢了。记忆是一种手段,它是为人们获得知识而服务的,它的任务就是教你如何更好地运用记忆这种工具,从而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
你或许已在生活中切实地体会到记忆的重要之处,这将会促使你更迫切地探求改善记忆之道。
学会记忆
我们见过、听过很多东西,但真正留在脑海里的却只是一小部分,好像我们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容纳不下太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我们却还是在不断地记忆新的事物,大脑容量又仿佛永无止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许多研究记忆的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容量,可谓是无限的,它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收容下来。一位专家计算,即使是大脑每一秒钟记忆10个信息,如此持续不断终其一生,人脑仍有记忆其他事物的余地。
许多人担心记忆太多事物会超过大脑的限量,从而使信息像多余的水一样,从已经满了的杯子里溢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类似人的胃那样,吃过量再也吃不进任何食物的情况,在人脑的记忆方面是不存在的。所以,你尽可不断记忆有用的信息。
大脑可以无限地储存信息,但这并不代表说,你可以把所有见过的东西都往大脑里塞,这会徒劳无益。
人的脑容量是无限的,但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如果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来者不拒,将使记忆的效率大为降低。这是因为尽管记忆容量绰绰有余,但作为接收信息的入口--意识却只有一个。如果你不把必要的信息与不必要的信息区分开来,当你想记住某些必要的东西时,另一些多余的东西就会对你产生干扰,使记忆变得困难。
同样,如果你大脑里存在大量无用信息,一旦想提取有用信息时,就如同在一个杂乱的大杂货仓库里寻找一件你需要的东西,那将是一项无比繁杂的工作。因此,记忆如同往大脑里进货,要选择有用的东西往里头搬进,而不是不分三七二十一地接纳,这样会使大脑变成杂货仓库,而不是宝库。
如果你在背单词时,身边放着一本小说,间或看上两页,这时小说中的不必要信息就会大量涌入你的大脑,使你对必要信息--英语单词的记忆效率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小说中的情节引起了你的注意,你的意识将很难集中于单词上。
不必要的记忆是有害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回想一个会议的主要内容时,如果你对主讲者的衣饰、表情、会议室的布置,或面前的茶杯关注过多,出现在脑海里的尽是这种无用的信息,而主要信息则被牵扯得零零碎碎,难以集中。
归根到底,想牢记某一事情,并使它清晰再现,就必须对它保持强烈关注,对大量信息做有效选择,保留住必要的,丢弃不必要的。这样才会保持心态平静,并使必要信息有效地储存在大脑里,以备随时提取。
我们在为记忆做定义时,是把记忆看做一个积极、有目的的过程。为了使这个过程卓有成效,还应该对它进行合理的组织。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劳动。人类和别的生物的记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存在主动性与目的性。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形象的论述:“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动工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完成它了。劳动过程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即是说:劳动,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种自发性的本能活动,它无法对劳动过程进行预先设计,无法确定劳动将要产生的结果;然而人却不同。
人类的高明之处即在于拥有高级思维能力。每当他要做成一件事时,总是考虑到做成这件事须做哪些准备,要经历哪些步骤,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种预先的设计使人类劳动更具目的性,更卓有成效。
但人类这种前瞻性的思维在记忆方面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对于记忆,人类还只是习惯于自发进行,事先对要记忆的问题不做什么科学的组织。
请回想一下自己的记忆活动,考察一下你在记忆之前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
哪些信息是必须记住的,以及哪些信息应当储存在什么地方?
哪些信息必须保留,哪些东西必须遗忘?
遗忘了的东西日后是否需要回忆起来,如果需要,又该如何回忆?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时候被人忽略。缺乏事先思考的记忆流于自发性,因此我们的记忆活动更接近于蜜蜂,只能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进行,而无法对整个过程做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结果记忆效率就大大低于应该达到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是记忆引导、控制我们,还是我们引导、控制记忆。借用前文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可以这么说:人类在记忆方面,与其说是处在最蹩脚的建筑师水准,不如说是处在最灵巧的蜜蜂水准。
只有能够理解记忆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又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些方法,对记忆过程做建筑师式的预先设计,我们才可以说对记忆实现了自觉的控制与科学的组织。
建筑师的预先设计与灵巧蜜蜂的方法,两者结合,将会使你的记忆效率更上一层楼。
改善记忆力
如果你经常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健康状态极差,你该怎么办呢?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前面记的事随后就忘,记忆力衰弱,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现代社会,“健美运动”已成为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时尚。各地都有大量的健美班、健身房、健美指导教师,他们总是宣称,只要跟随他们训练,即使弱不禁风的人也可以练成肌肉发达的大力士。这很夸张,但无法否认的是,这夸张之中有个简单的道理:只要你坚持锻炼,人的肌肉确实可以发达起来。
人的记忆力呢?它是否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从而获得改善呢?
有人认为确实如此。记忆力的训练与肌肉的训练一样,功夫下得越深,它就会越完善;而如果人懒于用它,它就会萎缩,功能下降。这有可取之处,但同时又有不足之处。
记忆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训练的条件、方法和潜力方面,都不同于锻炼肌肉这种单纯的体力活动。你可以随时随地做一些活动来增强肌肉力,但要增强记忆,却不是这般简单;你可以在做俯卧撑时说停就停,但你能命令大脑的记忆活动说停就停吗?记忆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但把它简化等同于健美运动,却是不对的。
我们不妨进行这样一则实验。我们选择几位受测试者,先测试他们的记忆能力;然后拿出一些学习资料,让他们在两星期内不断重复机械记忆;接着再测试其记忆力,看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结果是,这些受测试者的记忆力反而不如实验之前。其原因何在呢?最合理的解释是:这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使人心理上疲惫不堪,他们的大脑不能对资讯做逐次节选与有效处理,整个大脑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站,资讯很容易混成一团,变得十分模糊。这样的机械训练不但不能提高记忆效率,反而会降低。
那么我们究竟应采用何种方式来改善记忆力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觉、合理地运用记忆自身的规律,运用有效的识记方法,以弥补先天记忆力的不足,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同时,研究表明,运用这个方法来改善记忆力,的确会获得令人惊异的效果。
影响记忆力改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尤其重要。
其一是选择最适宜记忆的时间。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不同的时间里,你记忆的速度与成效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清晨背诵英文单词要比中午的效率高;考试前一段时间对课文的记忆效率也比平日要高--这即是平常人们所说的“时间规律”。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上午8点至12点为记忆的最佳时段,而午后一段时间效率明显下降,然后又逐渐回升;有时,夜深人静时记忆力也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增强记忆力时,你当然要掌握时间规律,争取在最佳时间内获得最佳效益。
其二是年龄问题。很多人认为越老记忆越差,其实并非如此。在许多情况下,很多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的记忆力要好得多。通过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记忆做对比测试表明,人们的机械记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理解记忆能力却大幅提升。不同年龄段的记忆状况各有特点,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提出对记忆的合理要求。
改善记忆力不是机械地重复运动,而是一个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自觉运用规律的复杂过程。只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使记忆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