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未雨绸缪,懂得算计才能赢(1)

生活中充满了未知数,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完全如你所愿。我们就像一群在人生的莽原上无助的跋涉者,会因为没有地图、食物而彷徨不安。但是,如果在刚踏上人生征程时,你就能未雨绸缪,那么,即使将来遇到了挫折,也能很快迎刃而解。

1.把目标好好算计,才能有备无患

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将来想要获得什么,除非你对未来没有设想。

做事会算计的人,一定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行动的人。

目标既是我们成功的起点,也是衡量我们是否成功的尺度。那么,怎样来制订目标呢?

有人提出了一种制定目标的“SMART”模式,即目标的有效性与否,它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能够实现的、切实的、有时间期限的。

如果再简化一点,可以将有效目标的核心条件概括为两个:一个是量化,一个是时间限制。

量化是指数字具体化,即如果某一个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要写出精确的数字。比如,你为了完成一项重新植树造林计划,你不应笼统地说:“我要在6个月之内使自己的身体强健起来,那样我就可以进入深山作业了。”相反地,则应该具体到“半年之内,我要减轻5kg”或是“半年之内,我坚持每天跑两三公里”。

时间限制是指你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期限,可以具体到某年某月。没有时限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你可能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找到拖延的借口,使目标实现之日变得遥遥无期。

我国着名女作家冰心在她80岁生日那天做了如下计算:

天:80×365=29000;

时:29000×24=700800;

分:700800×60=42048000;

秒:42048000×60=2522880000。

冰心说,人的一生如果活80岁,就由这十位数的秒组成。那么现在你已经提取了许多时日,在你生命库存中的秒数也许只剩下九位数、八位数,甚至更少。我不敢断定你是否功成名就,但我敢说,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给自己算过账,没有哪一位能准确无误地把自己过了几位数说出来。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在消费的时候,在经营店铺的时候,把账算得很细,几元几角几分,可人生也是经营,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地算一算人生这笔账呢?

一个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就是由五个阶段构成:25岁之前是求学探索阶段;25~30岁要了解你想做什么,进入相关行业开始创业;在30~35岁之间,是创业的关键时期;35~50岁是大发展大收获阶段;50岁以后则是休息阶段。做这样的划分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圣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也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30岁之前还未有所成就,那么以后就很难有所成就了。

同时,要使目标能够实现,就必须将目标分解量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使自己知道现在应该为目标做什么,使目标有现实的行动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把目标量化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一向采用“逆推法”,即先确定长远的目标,然后将长远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小的近期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再根据时限,由将来逆推至现在,明确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即时行动←更小的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

用“逆推法”分解量化目标为具体行动计划的过程,与实现目标的过程正好相反。分解量化长远目标的过程是逆时针,由将来倒推至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顺时推进,由现在到将来。

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先根据总目标实现的条件,将人生总目标分解为几个5至10年的长远目标,再根据长远目标的实现条件,将其分解为若干个2至4年的中期目标,再继续将其分解为若干个6个月至1年的近期目标,进而将每一个近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量化分解为若干个周目标,周目标变成若干个日目标,最后,依次具体化为现在应该去干什么。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长远的发展目标其实是由一个个短期的发展目标连缀而成的。只有把每一个近期的目标落实到实处,那么才会与你未来的愿望、梦想联系在一起。

2.出发前,校准你的“指南针”

人才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呢?关键就在于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和缺乏对自己未来的长远的科学计划。没有明亮的眼睛,你面前只能是一片漆黑。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执行任务、追求成功时,一般有两种心理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追求成功;第二种倾向是回避失败。这就是成就动机的两种表现形式。

影响成就动机的误区来自目标,目标是一种需要恰当地选择的方向。假如你的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应当更换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重新确定自己的强项。有些人把职业与目标和事业混为一谈,以为有了职业,就有了目标和事业。但职业不等于目标,有了职业,不等于事业的成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应在头脑中有个明晰而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便是你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具有动力作用,能促使你为之奋斗。

有些人虽然知道要有奋斗目标,但往往目标太多,朝秦暮楚,摇摆不定,关键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这些人的悲哀在于丧失了对生命的主动权。

审视目标的原则在于是否符合自身的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你的目标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越高,自身潜能的发掘才越充分,脱离社会需求而谈个人成功,无疑将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选择目标最忌目标太多举棋不定。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正如古罗马的小塞涅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人们往往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未来的目标期望值太多且偏高。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内心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就越大。一般而言,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越高,其情绪指数越低,人就越容易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反之,情绪指数越高,人就越容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如果目标太低,举手之劳即得,容易使人丧失进取心。因此,及时调整目标的期望值是调动心理潜能的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斯·亨特·摩尔根的话,对青年朋友也许有所启迪:“不要把志向定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目标。目标不妨定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大成!”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再去寻找另一片沃土。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

3.晴天带伞,未雨绸缪

做事会算计的人,一定要牢记“防患于未然”之训,不要有亡羊补牢之习。有些人总是要等到出现漏洞以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这是笨人所为。

做事必须有危机意识,因为事物发展往往有多种可能,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我们办事情,想问题,应该立足于可能性的复杂,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这是做事会算计的人的做法。

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中,应及早发现危机端倪,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在思想上强化防范意识外,并且具体、详细、妥善地安排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就可能避免陷入各种危机之中。

危机往往是在事物平静的表面下就开始酝酿的。如不能及早发现迹象,危机必然会接踵而至。因而,一旦发现端倪,看出了征兆之后,就要果断采取措施。

2000年春,深圳某企业招来了一批新员工,这批员工都是来自长沙市,共同的特点是学历高、有专长,大都是技术和管理骨干。然而,上班没几天,就有两位年轻人辞职回原籍了,一时,同来的这批员工人心惶惶,宛如投下一枚炸弹,不少人也开始不安心了。

公司副经理,也就是经理的夫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潜伏的危机,当即决定在第二天晚饭后召开员工会议,解决这一问题。参加会议的除她本人外,还有秘书杨小姐,两位从打工妹一步步升上来的部门经理,而最妙的是这位副经理利用老乡观念,让这批长沙人中的一位做行政工作的刘小姐主持会议,自己则坐在一旁。刘小姐作为副经理的代言人,在讲话中一再转述副经理的意思,如“副经理要我转告大家……”等。这种委婉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和缓轻松的氛围。副经理通过这种间接方式,要大家注意保重身体,对公司不要有顾虑,并一再表明公司诚恳希望大家能安心工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然后,她又嘉奖了一位姓李的员工,由于他工作态度好,表现出色,提前将其转正并加薪。两位部门经理接着以自己为例发言,极力赞扬公司的正规化和老板的人情味。最后杨小姐趁热打铁,代表公司说明两位员工辞职的真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申请到的职位不符。她又表示各位员工如在工作上还有顾虑,可以在明天与副经理私下说,公司会予以调整,总之,请大家安心工作,视公司为家。

散会前,副经理问大家:“还有什么不妥吗?”大家说:“没有!”又问:“大家还想回去吗?如果下了决心在这儿干的,请举手!”顿时大家立即齐刷刷地举起双手。就这样,这位副经理用她敏锐的观察力、过人的智慧、有情有义的劝说,有效地防范了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停顿、人心涣散的危机。

世上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把握这些联系并仔细观察,就会找到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征兆。那么,就可以早做应付的准备,以避免危机。

企业经营者要特别警惕以下几种因对危机端倪的主观失察而导致面临危机的因素:

(1)视而不见。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危机征兆麻木不仁,没能引起应有重视,而是放任不利因素的发展。

(2)对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问题发生后的潜在影响,而未能及时控制局势。

(3)缺乏敏捷应变的思考能力。面对危机的出现,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没了主意。

(4)认识问题偏执,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遇事只往好处着想,不去考虑不利的一面。

4.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

做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不仅仅是要它的一个结果,还要看到它的延续性。因此,制定做事的目标时,注意保持战略头脑,力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不计一时得失,才能做得更好。

深圳某服装公司,在走出创业初期的经营危机之后就下决心要在妇女流行服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十余年来,他们始终围绕着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选择具体的目标市场。公司建立初期,他们根据中国女装仿欧美式样的特点专门裁剪、缝制法式流行女装。1996年,日本妇女掀起西服热,他们便专门承包、定做女式西服。当他们注意到女式西服在大城市的市场趋于饱和时,宁肯牺牲眼前的利益,决定转变产品方向,但依然选择女装。近年来,开始制作女式流行服装和装饰品,并逐年扩大比例。这个例子说明,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选择目标市场,公司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不断巩固反败为胜的成果,继续发展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

现代工业社会谋求生存、发展,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对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所谓谋略实际上就是长远的目光,比别人看得远,能够未雨绸缪,作出早期判断。谋略思维优劣的主要标准是看思维者的思维格局是否开阔,思维境界是否高远。因为谋略思维通常体现于竞争对抗的思维活动中,在相互谋算斗智的过程中,只有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般来说,做事前要把以后的发展计划考虑进去,即远虑与近谋合理综合,长短期目标才能结合为一体。

计划有长短之分,就做事的各种计划而言,既有期限为5年或10年的长远规划,也有期限为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的实施计划,更有以日、时、分为计划单位的实施安排。

长计划是短安排的基础和前提,短安排必须有利于长计划的实现和完成。就企业而言,如果短期内的生产安排不合理,设备和人员不能满负荷地运转和工作,宝贵的时光就会白白地流失,久而久之,长计划就会落空并陷入败局;反之,如果近期内的生产安排得太紧,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转,员工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学习,从表面上看,现在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但时间一长,设备由于得不到维修和保养,生产事故频繁,停机时间就会延长,员工不学习、不培训,业务素质不断下降,生产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其结果就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计划后期生产任务的完成,使公司不可避免地又陷于困境。所以,短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紧或太松,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要确保完成近期内的生产任务,又要为今后的生产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短安排影响长计划,长计划也影响短安排。短期内的安排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取决于长计划制订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如果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定得太高,自己难以承受,短安排就必然遇到困难,甚至使短期内的任务无法完成,最终还会导致长计划的流产;相反,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制定的太低,就无法充分调整短安排,也会由此失去科学性和严密性。

短安排适应长计划,应是积极主动的,而不应是消极被动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计划期越长,估计的因素就越多,计划就越容易偏离实际,往往今天认为符合实际的计划,明天就可能被证实是不合适的。所以,在制订短期计划时,要及时纠正长计划中不正确的内容,以提高长计划的准确性,使计划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各种变化,完全受长计划的约束和限制,短安排就会失去活动,失去计划期内的各种机遇。

因此,为处理好计划上的“长”与“短”,做事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上就要处理好“远”与“近”的问题。既要明确远期完成哪些任务,实现哪些目标,又要明确近期应完成哪些任务,实现哪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