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圣与俗
-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 杨昌洪
- 5274字
- 2014-11-24 20:41:46
圣与俗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圣与俗只是一种思维的转换,一种认识的升华;当你在“俗”人的生活泥淖中挣扎时,有时换个思维,天空就会变得不一样。
1什么是圣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伤害、无奈,抱怨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排除情感地雷的哲学思想。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当我们坐在办公室和电脑前,通过手机与网络聊天工具和别人进行“墙壁”沟通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孤独呢?职场的尔虞我诈让我们学会做人处事皆有方法,但是我们所汲取的精神粮食却越来越少。当你看到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因为和别人的一点摩擦而破口大骂时,你是否想过自己也有曾经的际遇,是愤愤不平还是原谅别人呢?当你看到一些人因为乘车而与别人发生激烈口角时,你是笑那些人没有素质和品德,还是埋怨不断,抑或是看得云淡风轻,于己无关?当你的好意被人误解甚至因此遭人辱骂时,你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才让自己受伤最小?
我们是大千世界中的俗人一个,每天都伴随着各种的烦恼和生活难题,有的人怒火冲冲的想一刀剪断这些生活乱麻,结果剪不断,理更乱。而有的人面对困境,冷静思考,用另一种态度和视角看待逆境,得到的不仅是出人意料的结果,还有升华的生命。这就是生活的“圣”,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方法和思想。
案例精选
[描述]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穿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想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会令她更加退缩到自己的壳里。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伊笛丝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正是这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时,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去适应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伊迪丝如果没有听到她的婆婆对她说的那句“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也许她将一生都自卑下去,活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阴影中。这就是伊迪丝在生活中获得的“圣”。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道。
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点评]
圣,是什么?
它是当你看到别人的不幸时,才看到自己的幸福;
它是你在听到某一句话时,让你豁然开朗,更加快乐生活的境界;
它是你即将失去某些人和事物的时候,才懂得弥足珍贵的瞬间;
它是你在受到某种启迪时,得到的人生感悟……
圣,就是你对生活的宽容,对自己的坦诚,对他人的友爱,对亲情的眷顾……
2什么是俗
“俗”是你在抱怨别人,抱怨工作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抱怨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力,只能加重你的不平衡心态。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叹。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慨叹。我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常常为别人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严厉指责,常常因为生活的一些小磨难让自己精疲力竭……这就是“俗”。
“俗”便是你明明拥有很多的幸福,却一直抱怨自己不幸福;“俗”是别人在你眼里永远是幸福的,而你在自己心中永远是不幸的;“俗”是你在抱怨别人,抱怨工作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抱怨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力,只能加重你的不平衡心态……
案例精选
[描述]土耳其首富萨班哲的名字在土耳其家喻户晓,凡是有蓝底白字SA字母牌子的地方,都是他家的产业。在土耳其,SA的标志,触目皆是。
但是如此富有的人却也有让人慨叹的命运,他有两个孩子,儿子和女儿都是残疾弱智。命运就这样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但是萨班哲却认为这其实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花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供残疾人使用的公园,公园里所有的器械都是为残疾人专门设计的。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
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萨班哲博物馆中,有一间有趣的陈列室,里面挂满萨班哲先生的漫画。都是萨班哲请土耳其漫画家们来画的有关他的丑态。有时候,他到这里来看一屋子包围着他的、画着他的那一幅幅丑态百出的漫画,他很开心。他在这里找到了在外面被人或鲜花或镜头簇拥着、恭维着所没有的平衡。
[点评]
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洒脱的心态吗?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宠辱不惊的自我平衡的力量吗?萨班哲先生没有因为两个残疾孩子而陷入万分的痛苦中,他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愉快。
若是这些发生在其他一些人的身上,必然有人会认为这是命运带给他的残酷,也必定埋怨一生。这不仅让自己,也会让身边人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也就必然存在着各种“俗”。其实,只要将这些“俗”转换视角,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天空。
3圣俗是一种生活哲学
圣俗是一种哲学,是让你发现幸福与快乐的哲学。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了。如果你能够参加一个宗教聚会且没有对侵扰、拘捕、施刑或死亡的恐惧,你已经比30亿人更幸福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了。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日”数据显示,全球有36个国家目前正陷于粮食危机当中;全球仍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第三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在发展中国家,有两成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而在非洲大陆,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全球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
如果你的银行账户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属于世界上最富有的8%之列!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如果你能抬起头,面容上带着笑容,并且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却没有。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了——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当你看到这些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的幸福?这就是思维的转换,人生的“圣”与“俗”的差别。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时,才会发现我们是幸福的,当你看到这文章时,比没有看到的人也是幸福的。
在生活中,往往因为一些文字、一句话、一件事情便让我们欣然醒悟:生活原来也可以这般洒脱。所以,圣与俗其实是一种生活哲学。
圣与俗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明白过来便可超凡脱“俗”,得到人生的某种真谛;没有看透那一点,而令自己一直沉溺生活的烦恼和人性的烦恼中,就是落俗。圣俗是生活的哲学,告诉你生活应该如何才会摆脱烦恼,尽享快乐人生。
一直以来,圣似乎只和“圣人”挂钩。在我国,“圣人”指具有完美德行、大家极为崇敬的人,才德俱备谓之圣人。由于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圣人”一词有时特指孔子。周朝以前称三皇五帝为“圣人”。神农、伏羲、黄帝、尧、舜、禹、汤王、周文王、周武王等是当时公认的“圣人”。春秋战国时期,圣的含义从圣明的君王发展到思想和造诣极为高深、道德极为高尚的人,如周公、老子、孔子等。在官方正式的儒家文化中以及大众的观念中,以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为“圣人”,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者。
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完美的德行和才能。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忠孝仁义,而这些“圣人”恰恰是古人的精神楷模。但在今日,能称为“圣人”的有几人?
虽然“圣人”的美好道德一直被后世赞扬,但却是普通人“吃不消”的。在如今,风云莫测的职场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圣人”风采,谁会真正做到包容万物?谁会不去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谁又能甘愿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所以,在大千世界,“俗人”很多。
我们不能摆脱生活的种种烦恼,不能像“圣人”一样做什么,说什么都有一番哲理,而大多是流传后世的真理。我们只是偶尔说一些经典的话,被人拍案叫绝,而不会被载入史册。有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人大吵,那时更没有了“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的胸怀,但是我们也不是“小人”,因为有时我们也会原谅别人的错误。
瞧,这就是我们的“俗人”生活。虽然有滋有味,却也充满了困惑:不想被失业搞得丢失激情,但却不知如何拾回;不知命运会走向哪里,不想随波逐流,平庸的过一生,却不知如何去把握命运;不想让爱太疲惫,却不知如何面对;很想获得成功,但是在机遇来临时却常常犹豫不定,因为我们不知道将会被载到哪里;很想去过自己的生活,但必须面对现实;很想幸福的生活,却一直在痛苦中挣扎……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们只要获得一些人生启迪,就可以得到豁达人生。
案例精选
[描述]
一对靠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每天一早出门,拖着一部破车到处捡拾破铜烂铁,等到太阳下山时才回家。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就在门口的院子里摆上一盆水,搬一张凳子把双脚浸在盆中,然后拉弦唱歌,唱到月正当空,浑身凉爽的时候他们才进房睡觉,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
这夫妻俩对面住了一位很有钱的员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盘,算算哪家的租金还没收,哪家还欠账,每天总是很烦。他看对面的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晚上轻轻松松地唱歌,非常羡慕也非常奇怪,于是问他的伙计说:“为什么我这么有钱却不快乐,而对面那对穷夫妻却会如此的快乐呢?”
伙计听了就问员外说:“员外,想要他们忧愁吗?”
员外回答道:“我看他们不会忧愁的。”
伙计说:“只要你给我一贯钱,我把钱送到他家,保证他们明天不会拉弦唱歌。”
员外说:“给他钱他一定会更快乐,怎么说不会再唱歌了呢?”
伙计说:“你尽管给他钱就是了。”
员外果真把钱交给了伙计。当伙计把钱送到穷人家时,这对夫妻拿到钱真的很烦恼,那天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想要把钱放在家中,门又没法关严;要藏在墙壁里面,墙用手一扒就会开;要把它放在枕头下又怕丢掉……他们一整晚都为这一贯钱操心,一会儿躺上床,一会儿又爬起来,整夜就这样反复折腾,无法成眠。
妻子看丈夫坐立不安,也被惹烦了,就说:“现在你已经有钱了,你又在烦恼什么呢?”
丈夫说:“有了这些钱,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把钱放在家中又怕丢了。现在我满脑子都是烦恼。”
隔天一早他把钱带出门,在整条街绕来绕去但不知要做什么好,绕到太阳下山,月亮上来了,他又把钱带回家,垂头丧气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钱又不够,他向妻子说:“这些钱说少,却也不少,说多又做不了大生意,真正是伤脑筋啊!”
那天晚上员外站在对面,果然听不到拉弦和唱歌了,因此就到他家去问他怎么了?这对夫妻说:“员外啊!我看我把钱还给你好了。我宁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捡破烂,也比有了这些钱轻松啊!”这时候员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有钱不知布施,也是一种负担。
[点评]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呢?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轻松而快乐的。你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比别人多几分清醒和果断,这就是你生活中的圣俗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