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动自发,拒绝拖延

自动自发,主动工作

许多人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固然是准时上下班的,可是,他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他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只不过是在“混日子”罢了!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

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成功取决于态度,成功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不经过任何积累和准备就一夜成名。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

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

做别人不愿做的工作

在工作单位里,除了干好必须由自己干的事情外,对于分工和责任不是十分明确的事情,大家都喜欢“谦让”,总觉得“这种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功劳或责任也不会归我一人头上,还是让别的人来做吧”。有的人认为:“我何必要出风头呢?”还有的人考虑:“我做一次不要紧,万一让其他人养成懒毛病,以后这种事不是全让我做吗?多吃亏,不做!”

大家想法各异,但做法都一样:假装看报纸不出头。其实,多做事情一定会让自己吃亏吗?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到某企业办公室工作。起初,大家都挺“照顾”他,小王也觉得初来乍到应多干一些事,擦桌子、扫地、跑腿什么都干。时间一长,他发现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干这些事,觉得挺亏的,但后来一想,这些事总得有人干吧,如果都不干岂不引发更多的内部战争,吃亏就吃亏吧,反正也用不着费多大的劲儿。

一年以后,小王被调到经理办公室当秘书,小王挺吃惊的,论资排辈也轮不上他呀。经理揭开了谜底:“我就喜欢不怕吃亏的人。你和一些人不一样,能够抵住压力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说明你有奉献精神,也有胆量,企业的发展需要你这样的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界巨子哈默到前苏联考察,他发现那里的人们都不愿意生产日用品,连最基本的铅笔生产厂家都十分有限,于是他办了一家铅笔厂,引进先进设备,结果年利润达上百万美元。50年代,美国石油业起伏动荡,许多石油公司纷纷破产或将资金转向其他行业。此时,他接管了已濒临破产的一家石油公司,并不惜花大量的人、财、物去开采石油。这一次因为投入到了别人不愿意投入的行业,他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高潮。

干别人不愿干的事,表面上看很吃亏,实际上却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至少在同一个行业你的竞争对手会少得多,只要你能抓住机遇,竭尽全力将它做好,一定会取得成功。

比别人更卖力地工作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必须为实现自己干得比其他人更多——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那它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现在一个人10年换6次工作都很常见。但1966年的华尔街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那时的人并不像今天的人这样跳来跳去,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个公司联系在一起。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常春藤联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异议,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正是适合他的地方。

那时的职员都接受雇主的保护,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华尔街,重要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当时的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银行公司——对不是创始家族的继承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会把它看成是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为之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就更憎恶他们的职业。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去做,平日不喜欢早起就干不过来。”

布隆伯格每天早上到公司,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他比其他人都早。如果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所以比利就跟他聊。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要知道约翰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

布隆伯格认识到:“使我自己无所不在并不是个苦差事——我喜欢这么做。当然了,跟那些掌权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也不大可能有损我的事业。我从来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使公司离不开他。”

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夏天,他为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广场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工作,那时他就是早来晚走的。学生们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找一个9月份可以搬进去的地方。他们总是急三火四的,想尽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点30分去上班。到7点30分或8点的时候,所有来剑桥的可能租房的人已经给公司打电话,跟接电话的人订好看房时间了。他当然就是惟一一个来这么早接电话的人,那些给这个公司干活的成年“专职”们(他只是“暑期打工仔”)在9点30分才开始工作。于是,每天当一个接一个的人进办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时,他们坐在那里感到很奇怪。

伍迪·艾伦曾说过:80%的生活是仅仅在露面而已。布隆伯格非常赞赏这句话。他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你身在何处。你不能选择开始事业时的优势,你当然更不能选择你的基因智力水平。但是你却能控制自己工作的勤奋程度,我相信某地有某人可以不努力工作就聪明地取得成功并维持下去,但我从未遇见过他(她)。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么简单。所以,我总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或我太专注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周末的娱乐。我跟所有身边的女孩们的约会、滑雪、跑步和参加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12个小时去娱乐——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多的生活。”

运气偏爱努力工作的人

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看起来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发现和发明绝不是什么偶然得来的,不是什么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而是在不断实验和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纯粹偶然事件在科学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视了多年以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从中发现深刻的定律。

同样,从普通烟斗里冒出来的五光十色像肥皂泡一样的小泡泡,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气一样普通,当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现象,但正是这一现象使杨格博士总结出了著名的光干扰原理,并由此发现了光衍射现象。一般人都认为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在研究十分重大的论题时发现伟大的奥秘,其实像牛顿和杨格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都是研究一些极普通的现象,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这些人所共见的普遍现象中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所罗门说过:“智者的眼睛长在头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长在脊背上的。”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去,他们才能看到差别,进行比较;抓住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悬挂着的物体有节奏地来回摆动,但只有伽利略才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发现。比萨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给一盏悬挂着的油灯添满油之后,就离去了,听任油灯来回荡个不停。伽利略——那时是一个18岁的年轻人。他入神地看着油灯荡来荡去,由此想出了一个计时的方法。此后,伽利略经过50年的潜心钻研,才成功地发明了钟摆,这一项发明对于精确地计算时间和天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便在今天,无论我们怎样来估计它的作用也不会过分。有一次,伽利略偶然听到一位荷兰眼镜商发明了一种仪器,借助于这种仪器,能清楚地看清远方的物体。这促使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最后他成功地发明了望远镜,从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以上这些发明,绝对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经心的观察家或无所用心的人创造出来。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确归功于偶然的机遇。然而就他们本身来说,他们确实具备了获得成功机遇的才能。

许多人相信掷硬币碰运气,而且认为事业的成功也大都一样。但好运气似乎更偏爱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付出的汗水,一个好的机会就会从手边溜走。

抛弃寻找借口的习惯

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会在工作中学会大量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事实:许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认真工作,他们努力奋斗,他们用心去想、去做……但是由于过程太过艰难,种种原因让他们越来越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他们不知道,要想达到一个目标,必须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只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完美地执行你的任务。作为一名在职场打拼的员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

“执行,不找任何借口”,看起来好像有点冷漠,没有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职场上,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物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人们的借口在作祟。

“没有任何借口”地做事情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力。一个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对一个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种职业使命,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执行。

员工要完成老板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无条件地去执行。有家效益相当好的公司,为选拔高素质的营销人员,给前来应聘的人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限期10天。

当时许多人对这一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议论纷纷,和尚怎么会买梳子呢?更有人认为,这是公司故意出的难题,把木梳卖给和尚有什么意义呢?

当场就有好多人表示对这一做法不理解而离开了,只有小王、小张和小李愿意一试。他们是这样想的,既然想成为这家公司的员工,当然就要服从上司的安排,服从了就要去执行。于是他们3个人分头出去执行任务。限期已到。小张卖出了1把梳子,小李卖出了10把梳子,只有小王完成得最出色,他卖出了1000把梳子。上司问他是怎样取得这一业绩的。小王说,我只想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员,当然要服从上司的安排,服从了就要去执行,只有想方设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有哪一个老板不喜欢这样的员工呢?小王被聘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拥有更多的优秀员工,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老板让你做更多更重要的工作时,你如果能完美执行,且不找任何借口的话,老板会非常欣赏你。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先生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培训,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我最欣赏你这种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人!”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道恩斯如果起初以不懂图纸为由,拒绝这项工作,也许他就不会成为后来的拥有千万资产的道恩斯了。

当你为自己寻找借口的时候,不妨听听这个故事,也许你能从中汲取你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坦桑尼亚的奥运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吃力地跑进了墨西哥市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运动员。

这场比赛的优胜者早就领了奖杯,颁奖仪式早已结束,当艾克瓦里独自一人抵达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几乎空无一人了。艾克瓦里的双腿绑着绷带,沾满了血污,他努力地绕体育场一圈,跑到了终点。在体育场的一个角落,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之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因伤放弃这场比赛,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抱怨,执行就是艾克瓦里一切行动的准则。应该知道,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满意加惊喜”,而不是寻找任何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他们总是尽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不要让借口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搬开那块绊脚石吧!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做个勇于负责的人

常见有人指责某某人说:他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一种很严厉的批评,甚至比骂他游手好闲还要难听!

一旦我们愿意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负责,我们就会看见解决之道,只要做一点小小的调整就可以全盘改观。有时候,做得很好跟做得很糟之间只有一线之隔。通常,解决之道只是改变我们目前所做的某些事。

我该负什么责任?大部分人很少问这个关键问题。相反地,他们自动假设,他们所面临的任何问题,必定都是别人的错。如果行程中有什么闪失,“一定是别人的过失”。许多人就是从来没想到,他们本身也有错。或者至少,他们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从表面上看起来永远不该责怪自己,似乎很好。不过,问题是,抱着这种“永远别怪我”的哲学,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我们自己的问题所在——承担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一旦有了责任心,承认自己有时候也应该为生命中行不通的那一部分问题负责时,我们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布鲁斯·哈威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员。有一次,一名员工休病假,布鲁斯做账时忽略了这一点,仍旧给他发了全薪。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向那名员工解释必须纠正这个错误,要在下次发薪时减去多付的钱款。那位员工不同意这么做,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而要求分期扣除他多领的钱款。如果按那位员工说的做,布鲁斯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难度挺大,上级一定会不满。

布鲁斯考虑这一切混乱都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引起的,必须向经理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走进了经理办公室,向经理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接着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经理听完后大发脾气,指责这是人事部门犯的错误,与布鲁斯无关,但布鲁斯仍旧说是自己犯的错;经理又责备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布鲁斯还是解释说是自己犯的错误;经理又责备办公室的两位同事。最后经理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

布鲁斯顺利地按自己的想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之后,经理对他备加器重。

当然了,这里并非在暗示,凡事都是我们的错,或者要求我们应该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反省我们的过错和缺点。这么做的话又是另一种不良习惯了。不过,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责任,不要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超越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愿意照镜子,谦虚而坦白地反省我们对目前人生现状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改善现状。

有一次,一位公司经理为在电话上跟某个女士沟通不畅大伤脑筋。那位女士接了这家公司的一项业务,可是业务毫无进展。公司经理感到不耐烦,不断催她加快进度。但是公司经理不想一想,对方可能是生气他们逼得太紧了。原来,因为公司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不知不觉中,也希望对方能用他们的疯狂步调做事。明白了这一点,当这个经理真诚地打电话向她道歉时,他可以察觉到她在电话另一端松了一口气。当他们各退一步,她的工作反而很快有了进展。他们若是继续把自己所造成的问题怪罪在别人头上,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而且可能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结果,在这桩交易上双方都会成为输家。

责任是一条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当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责任就一圈又一圈地裹缠在我们身上。

身为人子时,我们只要念好书,考进好学校,父母师长就会很满意;身为人夫或人妻时,生活迫使我们去营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们不得不去努力赚钱,求得物质上的满足和舒适。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对亲友和社会,也有血浓于水的责任。亲友在生活上有困难,社会中有人孤老困苦,甚至遭逢大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这是良心上的责任,我们尽可以逃避,但难逃内心的责任!

一个人的责任感越强,他的成就也越大。因为在责任的鞭策下,孜孜不倦地工作,怎能不在事业上创下一番业绩?

如何改掉“拖拉”的恶习

哈佛大学著名天文学家本杰明·皮尔斯教授说:“不要以为拖拖拉拉的习惯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皮尔斯教授的学生诺曼是一个办事拖拉的学生。但是,他觉得自己无法改变这种习惯。

一天,皮尔斯教授对他说:“诺曼,你不该认为你的这种拖拉作风是你固有的个性,或者也许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一种坏习惯。正如所有别的坏习惯一样,它也同样可以被克服掉。你最好还是在这个恶习把你摧垮之前就把它除掉吧。”

这番警告使诺曼感到震惊。他决心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彻底战胜它为止。在皮尔斯教授的指导下,诺曼终于成功地改掉了拖拉的恶习。事后,他把自己从皮尔斯教授那里学来的经验总结了出来。

1.不要把拖延看作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

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而遭到失败;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掌握应有的知识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有时候,做妻子的没有及时地洗碗铺床,也可能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一个医生延误了看病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之一。

2.会安排事项的先后次序

杂乱无章和拖延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二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如果一个人的桌面上堆着10件待处理的事情,那么单单是决定从何下手就要颇费一番功夫。一个家庭主妇面对十几样积留的杂活,往往会感到无精打采,宁肯去看电视连续剧,而一件事也不去做。人在疲疲沓沓的时候,总是随意选一件事干,或者干些次要的事,而常常忽略了重要的事项。其实,要改变这一坏习惯不是很难,那就是学会安排事务的轻重缓急。比如每天晚上把第二天所有该干的事一一列在纸上,并按它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样,第二天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处理它们,每做完一件事,就高兴地在纸上划掉一项。

这个经验看起来也许是最简单不过的,但是你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再着手处理另一件事,这样为你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惊人的。

3.不要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也许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但是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铢积寸累,难上加难。几年前,诺曼常常积压一大堆来信。如果第一封信中牵涉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就把它搁置一旁,找一封容易答复的信去处理,结果,没过多久,他就积攒了满满的两三包没有答复的信。

皮尔斯教授对他说:“你犯了个错误,不应当回避那些棘手的信。应当首先处理它们。你因此而得到的鼓舞会使剩余的任务迎刃而解的。”他试了试,效果果然不错。

4.不要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

有些人在任务面前望而却步,是因为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诺曼说:“我一直想给我的一位朋友写封信,他的爸爸刚刚去世。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写吊唁信,也不知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皮尔斯教授问他:“你指的是什么心情呢?”他说:“我十分难过。我一直在为他祈祷。”皮尔斯教授把诺曼的这些话草草地抄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他,并说:“这就是你要说的一切。你的朋友并不想要一份作文,他需要的只是几句发自内心的话。”

不为拖延找借口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在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做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安慰,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激战”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当然,有时拖延是因为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比如,有一个方案即使在会议上已经通过,经理还在考虑万一职工有意见怎么办,万一上级领导有看法怎么办,因此拖延着无法下决心实施,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谨慎过头就是优柔寡断,更何况很多像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做任何考虑的,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确定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任何犹豫的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始,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而当头脑中一出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犹豫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那么惰性就没有了乘虚而入的可能。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点地打基础。先给自己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确实达成之后,再转向难度较高的目标,动手去做!

人不能绝对的独立。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定什么样的目标。你要先知道:你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别人又用何种标准评估你。

爱默生教授说:“紧驱他的四轮车到月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呢!”

虽然事情结果大多无法百分之百完美,但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力做到最好,从经验中学习、汲取教训,就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又一次坚忍不拔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努力前进。

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改变目标。别让拖延和借口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从小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在一所地处旷野的简陋的小木屋,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的另一处简陋的学校里去念书;有时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里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书,而他借到书后,总是不顾一天的辛苦劳累,立即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正是这种从不消极等待的性格,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机会不能靠消极等待。如果你寄希望于等待,寄希望于运气,那么,你最初的热情和你已经花费的精力都将在消极等待中消磨殆尽,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拖延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上天总是把机遇送给坚持不懈努力的人,那些惯于拖延,惯于寻找借口的人是永远难以成功的。

克服怠惰的坏习惯

一心想着享乐,又为享乐找借口,这就是怠惰。人类不光是为自己活着的,还有其他责任。既然要担负责任,就不能光顾着自己享乐,就不能有怠惰的心理。怠惰的人,往往什么事都干不成。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心,都要付出劳动,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那种便宜事。

怠惰能让人有片刻的享受,能让人摆脱劳动的痛苦。但是须知,怠惰带来了片刻欢乐,换来的却是长久的痛苦。为了一时的享乐而不能获得劳动的收获,这是很糟糕的事情。怠惰换来的享乐是暂时的,是昙花一现的,只有经过顽强拼搏得来的收获,才能给你恒久的欢乐。就一个人的身体来说,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说,人的身体本身也要求人不断地活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劳动。要是没有不断地活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劳动,那么,你的心理吃得消,你的身体也会吃不消的。怠惰的人,终日泡在享乐场所,或者干脆睡大觉,长此以往,人会发胖,会四体不勤,一些病如高血脂、脑血栓等,都会侵袭你。

那么,该怎么克服怠惰的习惯呢?

1.要成功,就得勤奋工作,就得积极行动

为了事业或学业的成功,你得知道,一个成功者,每天必须做什么。如果你去了解那些成功的人,那么,他们会告诉你,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

成功的人,比起一般的人来,一定更能吃苦、更努力、更勤奋,而且,他们也做的比别人多。

如果他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那么,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他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例外,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付出艰辛劳动的。

面对他们,如果你每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那么,你一定会惭愧不已,无颜见人。

怠惰的人常想:现在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又看不到成功。他不知道,成功就是由这些“看不到成功”的要素构成的。

2.要成功,就要时时抓住现在,而不是寄希望于将来

有的人,每做一件事厌烦的时候,就想着“明天再做”;而到了明天,他又想着“明天再做”。

其实,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明天之后是明天,明天明天何时了?

寄希望于明天,那么,明天永远在希望之中。

寄希望于明天,那么,明天的希望就永远不会实现。

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立即去做,不要拖延,不要把应该立即完成的事情,拖到以后。

其实,拖延正是怠惰的典型表现。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3.成功需要积累

要记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靠积累,靠循序渐进。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行动,一次小小的进展,它关系着以后的大成功,它是以后的大成功的一个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