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常府

伸手拍了拍卢云的肩膀,卢萦轻声道:“你脸上身上都有伤,先去看看大夫,再去会同窗吧。”

“恩。姐姐,可是你不去官府,能去哪里?对了姐姐,我们去找外祖父,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亲戚,他们一定会帮忙的。”说到这里,卢云双眼晶亮。

见姐姐摇了摇头,卢云眼神一黯,转眼他又叫道:“姐,要不,我们去找曾长志吧。他父亲是校尉……”

卢萦又摇了摇头,她转过头,微笑地看着卢云,说道:“阿云不必不安,一切我自有主张。”见卢云还是不安,她从容一笑,认真说道:“放心,我真有了法子。”

“真的?”

“真的!”

“那,姐姐你小心点。”

送走心中不安的卢云后,时已不早了。卢萦抬起头看了看渐渐西倾的太阳,加快了脚步。在市集中租了一辆牛车,卢萦说道:“去常府。”

“姑子是说城南的那个常府。”

“恩。”

驭夫瞟了衣着质朴,戴的首饰也不见精致的卢萦一眼,暗暗纳闷。这常府在汉阳一地不显山不露水,不过是人家的主要势力都在成都。这汉阳只是旁支,也无心经营的缘故而已。可饶是如此,常府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求见的。卢萦打扮如此简单,身边连个婢女也没有,真不像是能够进出常府大门的姑子。

猜测归猜测,那驭夫还是跑得飞快,转眼间,便把卢萦送到了常府门外。

卢萦跟驭夫交待一声,让他等自己后,她提步来常府大门处。

这般大府人家,大门和侧门是两个概念。能够从大门出入的都是贵客,而卢萦不管哪个方向都不像尊贵之人。

卢萦也知道,以她的身份,最好是从侧门入内,把自个地位摆低,先从门口再到婢女再到管事,谄媚的小心的,一层一层试探性地求见,这样做的好处是,三夫人会觉得她是个知道好歹的,没有仗着自己救过她儿子的命便自以为是的人,可能会乐意交她这个朋友。坏处便是,这么一耽搁下来,也许花个几天,来个好些次也不一定能见到三夫人本人。

而她这般在大门口求见,说是求,却也是逼。是把自己放在贵客的位置,逼着三夫人马上接待于她。如果常府三夫人不愿意见她,或对她不恭,传到外人耳里,不免会落个对救命恩人无礼的话柄!

就在门子和两个仆役同她看来时,卢萦来到那门子面前,微笑道:“凡请告诉贵府三夫人,便说卢氏阿萦有急事相求。”

见卢萦一开口便是一副熟络的样子,那门子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眼后,点头道:“稍侯。”说罢,他大步走了过去,在见到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后,凑上前说了说,然后朝卢萦的方向一指。

那管家把卢萦细细地打量几眼后,点了点头,朝着里面走去。

不一会,一个婢女走了过来,“阿萦何在?我家三夫人有请!”

“多谢。”

卢萦跟在那婢女身后,朝着常府里面走去。常府很大,占地极广,论景色之精美和屋舍之豪奢,那是远在暴发户平府之上。

走入一个院落后,那婢女笑道:“阿萦,我家夫人在里面侯着你呢。”她叫卢萦时,不呼姑子,没有敬称,而是像称呼与她同样身份的人一样,叫卢萦为阿萦。在这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是亲近,可更多的,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暗示:别以为你卢氏阿萦曾经救过自家的小主子,就以为自己有多尊贵,还敢从正门求进。实际上,你也就是与我家奴婢一样级别的人而已。因此,你千万别看高了自己,也别胡乱提出不当的要求。

卢萦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她低下头,低声道:“是,阿萦这就进去。”

常房里,坐着一个打扮得富丽堂皇的少妇,这少妇的身后,站着几个着装比卢萦还在精美的婢女。此刻,这些婢女正筹拥在少妇身边,奉的奉茶,捶的捶腿。

卢萦来到那少妇身前五步处,盈盈一福后,低着头沙哑着声音说道:“卢氏冒昧前来见过三夫人。”

卢萦的声音一出,婢女们的低语声止息了。那少妇瞟了一眼卢萦放在一侧,已经揭开了盖在上面的布帛的,装了几个首饰盒的篮子,怔了怔后,对卢萦从大门直接求见的行为也不再那么恼火了。

她站了起来,走到卢萦面前,伸手扶着她的手臂,客气地说道:“阿萦这是什么话呢?我那小儿子之事,幸有阿萦相助啊。哎,都怪我一直事忙,都没有亲自上门向阿萦致谢。”

少妇笑得热情之极,看向卢萦的目光,更似带着亲近。她扶着卢萦在一侧坐下后,与她促膝而谈,“阿萦这次来是?”

听她问起,卢萦退后一步,她再次向着那少妇福了福后,哑着声音,把刚才在市集上的事说了一遍。

抿着唇,卢萦哽声说道:“当时事情紧急,阿萦只想救出弟弟,也没有想那么多。那石灰扔出后,才想到这一下我们姐弟与那些混混儿已成生死之仇。”

说到这里,卢萦一伏不起,“三夫人,阿萦实是无法可想啊。那四个虽是混混儿,可阿萦姐弟两人却是惹不起。寻思来寻思去,阿萦只得前来求见三夫人,请夫人相助。”

听明白了前因后果,三夫人表情越发柔和了:不过是几个街道中的混混儿,她伸伸手指,便可以把他们当蚂蚁一样的捻死。

原本,她还有点担心,生怕卢萦仗着救过她儿子前来提什么过份的要求。现在嘛,不过是对付几个混混儿,那还真是举手之劳。能用这么一件小事偿清卢萦的救命之恩,也是好事。

至于传说中卢萦深得那贵人看重的事,三夫人却是不以为然。那贵人何等身份?他真要相中一个姑子,随口要了收在身边便是。此事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