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郭威的遗产(2)
- 大宋帝国三百年2:赵匡胤时间(中)
- 金纲
- 5680字
- 2015-01-06 21:31:34
且说慕容彦超被围时,曾登上城楼遥望,他见郭威居然亲临城下,冒着箭矢礌石,指挥三军,大有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下来后,他有了忧虑,于是勉励士兵说:"你们好好为我尽力,我库中金银如山,如果能保全兖州城,我全部拿来赐给你们,你们不愁富贵。"将士们很早就听说兖州军库货财丰厚,确实也来了积极性。但这时候有个老兵跟大家透露了底细,他说:"我可知道侍中存在库里的银锭,我告诉你们,那些银锭都是"银包铁",里面是铁胎,得到又能值几个钱啊?没用的!"于是守城军开始传扬这个秘密,人心渐渐解体,不多久,城陷。郭威进入兖州后,也听说了"银包铁"的传闻,就派人去仓库检验,果然,其间银铁胎者占了十之七八。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慕容彦超像赵在礼一样,也是个生意将军。但赵在礼敛财是明抢,做生意却还算诚实,没有听过欺诈作假之类的传闻。慕容彦超却是作假高手,而且还是做假币的高手。
此人开过当铺,那时候叫"质库",是唐代以来就存在的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此类商铺还有信用放款功能,是传统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之一。慕容彦超却在其间玩弄起了诈术。
最初,有市侩拿了"银包铁"的元宝来典当,换铜钱。多年后,管理"质库"的库吏,也即当铺总经理发现了这个现象,向慕容彦超汇报。慕容彦超一听,大怒,但略想想,忽然对库吏说:"这事也好办。你啊,在质库墙上掏个洞,然后将重要的金银器材之类转移到安全地方,把库里搞得乱一点,就像被盗过的样子,然后向我申报,就说质库失盗,我自有办法。但要注意保密这个事!"库吏按他说的做好后,慕容彦超向境内下令:"我作为节度使,在此管理士庶,但是不谨慎,遭遇盗贼,偷去库银若干。我这罪过不轻。但是我担心百姓会说我隐藏库银,假称失盗。为了证明这一点,请境内士庶三天内到府库来,说明自己典押的东西,要说清东西的样子,跟质库的底单相对。符合,我自当赔偿,不这样说明的,反而是一种过错。"士庶听说,赶紧写说明,我当初典押的啥啥啥,啥啥啥。就有过去典押了"银包铁"的市侩心想,这次又可以捞一把啦,于是来说当初的银锭形状。很简单,造假市侩入网。
有意味的是慕容彦超的处理方式。他将这位市侩放到密室之中,派出亲信多人,去跟他学造"银包铁"之术。技术似乎也不很复杂,于是,亲信与这个市侩开始了昼夜打造。打造出来的"银包铁"元宝,用处就是"广府库",扩大库银的存量资产。
郭威看到的造假的兖州库银,就是这一批玩意儿。这就是慕容彦超向守军许诺,守住兖州后,发给将士的玩意儿。他造了假,却将真金白银带到自家府上收藏。纸包不住火,有消息透露出来,令守卫兖州的将士知道了假币用途,于是有了鸟兽散。慕容彦超的机心,最终害了他自己。
"勾距之术"捉盗贼
所谓"机心",按照传统儒学的说法就是"勾距之术"。章太炎先生认为,这是一种"阴鸷"心态。古人对此的解释就是:市场中,想知道马的价钱,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价、牛价,最后问马价,比较一番,而后可以推知马的价格是否属实。这是一种辗转推问的功夫,为道家所擅长。典型的话语就是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想要拿那个东西,一定要先给人一点东西。
史称慕容彦超就有这类"勾距之术"。说兖州有一盗贼,假装大官的跟班,跨着驴,在闹市买了价格昂贵的绫罗十多匹,讨价还价,定好价格后,带着物主来到一处宅门,把驴给这个人说:"这就是我主人的本宅。你先等在这里,我带上东西让主人去看,把咱说好的钱拿来。"物主答应后,等了很久不见人出来,叩门,才发现是一座空宅。于是大叫"有贼"。兖州的巡防警察来到,怀疑物主欺诈,一直带到府中。
慕容彦超听说后,对这个汉子有了怜悯之心,就对他说:"不要担忧,我来为你抓这个盗贼。"于是,留这个物主在府上,将驴交给马厩的看守,对他说:"要把这个驴高高地拴起来,不给它水草,干着它。"第二天,将这头又饿又渴的驴子派人放到通衢大道上,对亲信说:"这是盗贼的驴。一天一宿没吃没喝了,饥渴中,一定会奔跑回家,悄悄跟着就知道谁是盗贼了。"果然,这头驴走入一条小巷,转了几个胡同,忽然有几个小孩子在门侧,看到驴就高呼道:"咱家的驴回来啦!"主人听说,出门来看,被巡防警察按住,果然就是骗取绫罗的盗贼。
这类故实,可以当作饭后谈资,也可以略作破案案例来看,但儒学不认为这类"勾距之术"可以施用于军政管理。就有格局的政治军事治理而言,战略应该是光明的。作用于人心的"阴鸷"也即"勾距之术"一旦成为常态,就有了宫廷或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那是人人自危也危及始作俑者的内耗局面。文明治理,如果可以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窃钩"之术不足以治国;如果神往于"窃钩"之术治国,往往距离"窃国"不远。
当然,对慕容彦超还不足以言此。
梦祥兆城破拜圣人
说郭威征兖州,多日不能破城,曾得一梦。他梦到一人,状貌甚为"伟异",壮伟异常,穿着王者之服,对郭威说:"陛下明天应该破城。"等到醒来,天还没有亮,就私下对左右说:"梦中有此征兆,岂可不预作准备?"于是万事俱备,当天凌晨即发起总攻,郭威亲自督率诸军。到了中午,城陷。郭威带着大军进入时,有关部门经过掐算后,认为应该从"生方"进入兖州,"生方"也许是"生门"的意思,总之,从这里进入后,一路上要由前导"鸣鞘",挥动鞭子开路。显然,这个"生方"道路狭隘,转过几条街巷后,忽然看到一处门墙甚为高大,一问,原来是孔子庙。郭威对近臣说:"我昨晚的梦,那人难道就是孔夫子吗?不然,为何要选择这条路走呢?"他决定下车参拜。
一进入大堂,看到夫子像,正是他梦中所见的"伟异"之人。心下大喜,于是叩首再拜。
近臣中有人劝谏他:"孔子,不过是过去春秋时的陪臣,您是当朝的天子。天子不应拜陪臣啊!"郭威说:"夫子,圣人也,百王取则。而又梦告寡人,得非夫子幽赞所及耶?安得不拜!"孔夫子啊,是圣人啊,历代天子都要遵从夫子制定的规则。何况又在梦中告诉我破城之期,之所以破城,难道不是孔夫子暗中对我加持的结果吗?哪里能够不拜孔夫子!
拜后,郭威又下令孔庙周围数十户人家都为孔庙的"洒扫户",负责孔庙的日常维护。又令孔氏后人袭"文宣王"的人作为本县县令。
郭威此梦或为一个推演文治的安排。郭威本人尚不足以施行文治天下,但他能到孔子儒学中去寻求治理天下的思想和精神资源,在五代乱世中,具有筚路蓝缕的意义。它是天下趋于文明的一缕曙光。一直到周世宗开始兴办国子监,到赵匡胤时代开始推行太学制度,结束藩镇的武夫治国模式,文教兴国,才正式开始。
最强的文官阵容
解决了慕容彦超的问题,新兴的后周朝廷,内部出事了。这事跟王峻有关。王峻的父亲曾经做过官乐营使,这个职务略相当于文工团长,王峻从小受老爸影响,唱歌才艺了得,曾先后被好几个藩帅欣赏,干了一阵子优伶们干的活儿。但这不是王峻的抱负所在。后来他又投靠了张延朗,就是后唐那个著名的财政大臣。但张延朗得罪了石敬瑭,后唐被后晋颠覆,张延朗被石敬瑭杀死,王峻被分配给了刘知远。
石重贵之后,契丹占据中原,王峻跟郭威说:"契丹贪残失人心,必不能久有中国。"这个战略判断经由郭威传给刘知远,坚定了刘知远抵御契丹的决心,也使刘知远发现了王峻的不凡不俗。
刘知远称帝后,王峻成为后汉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镇反汉时,郭威主力平定李守贞,王峻参与平定了赵思绾,从此升为宣徽北院使,负责传达皇上的诏命。王峻从此有了可以预期的前程。
刘知远死后,契丹侵犯河北,所过之处,杀人、抢掠,无所不为。而边境各藩帅都只顾自己固守,并不出击。当时契丹的流动骑兵甚至来到冀南大名附近。后汉朝廷有隐忧,于是派遣枢密使郭威督率众将前往邺都(今属河北邯郸),抵御来犯之敌,王峻则以宣徽使身份在郭威营中监军,相当于前敌总政委。
但隐帝昏妄中派人刺杀郭威和王峻,并在京师将郭威和王峻的家属全部杀光,这就让王峻与郭威结成了坚定的生死同盟,一起反叛了后汉。
为了鼓舞将士反叛,王峻甚至怂恿郭威做出了大兵进入汴梁,可以劫掠士庶的残暴决定,煽动了士卒渴望一战发财的野蛮心理。
邺都大军进入汴梁之后,后汉皇太后任命王峻为枢密使,和郭威共同主持朝政。后来郭威再次领兵出京,滑州兵变,不得已返回京师称帝,王峻则在京城极力配合郭威,匆忙中做出部署:派出郭崇威等人分别开赴宋州和许州,看守住隐帝的几个兄弟,以防意外,这就使郭威能够顺利地控制了局势。
王峻,对后周的建立功勋卓著。郭威于是封赏他为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即成为国防部长兼国务大臣,成为后周一等一的重臣。当时郭威立朝,有几个很像样的大臣,比较起来,在五代十国中应该算是最强的文官阵容了。譬如老臣冯道,此人虽然无廉耻,历任诸朝宰辅,也没有更多战略远猷,但治理邦国,他有一个长处,就是不嗜杀。他不仅自己不嗜杀,还常常劝导君王不嗜杀。这在戾气深重的五代十国中,应该是一点祥和之气。譬如老臣范质,此人虽然并无气节可言,但他敏于政务,注重法制,处理政事,公允得当,有宰相之大体,在推动邦国正规化建设方面,也很有建树。譬如老臣李谷,此人有士行,对传统士大夫精神有坚守。当初郭威围困河中李守贞,刘知远已经病逝,故史称郭威有"人望",也即被士庶所拥护,此际,郭威应该已经萌生了不确定的"异志"。他知道时任转运使(后勤部长)的李谷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国士,就多次"以微言动之",用暗示的语言试探李谷。李谷很明白,"但以人臣尽节为对",但是李谷只对郭威谈论人臣应该有的节操。这一番对话不见史录,但可以想见当时的风景。那是当世两个高人之间的互相捉摸和探底,来来往往,像一场智力推手,在主体和主体之间有了各自恪守底线的欣赏。史称郭威因此对李谷特别钦佩,即位后,首先起用李谷为相。而李谷也确实不负所望,史称此人"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议论,辞气慷慨,善譬谕以开主意",沉静坚毅富有才器胆略,在后周太祖前议论时政,言辞慷慨有大义,并善于运用譬喻来劝谏或启发君主的意向。
此外还有王溥、魏仁浦、窦仪等人。王峻也算是这一群文职官员之一。
王峻的战略大局
但王峻不同于诸文官的是,他还能带兵打仗。北汉刘崇趁后周初建,以为有机可乘,于是联系契丹一起来攻击后周的北部辖地晋州(今属石家庄)。郭威即刻任命王峻为前敌总指挥,率兵救援,并下诏诸君都受王峻节制,"听以便宜从事,得自选择将吏",王峻可以按照战场形势自己做主,不必请示朝廷;还可以自己任命文武官员。王峻出征的时候,郭威还到西城率百官为他饯行。
王峻大军到达陕州(今属河南三门峡市)没有继续开拔,逗留了十多日。郭威担心,怕晋州守不住,见王峻又不前行,就准备御驾亲征,从泽州(今属山西晋城,在晋东南与河南交界处)与王峻合兵一处,然后北上救援晋州。他派遣使者把这个意见告诉了王峻。
王峻知道后,马上给郭威回信,大意说:"晋州城池很坚固,北汉轻易无法攻破。现在刘崇的军队前锋锐气十足,暂时不可以力争。我屯兵不进,就是在等待他们士气低落罢了,不是心虚胆怯。陛下新近即位,不宜轻动。想一想,如果陛下大驾从汜水出来,那慕容彦超要是领兵进入汴京,岂不大事完啦!"郭威听到这个意见,惊出一身汗来,不觉自己拉着自己的耳朵说:"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于是,取消了亲征计划。
由此可见,王峻想问题,有战略思考,不仅仅想自己这一堆这一块,还想到江山社稷国家局势。但他这类战略思考,有时也误事。
且说王峻军援晋州,在陕州停留十几日后,他发现了战机,于是火速向晋州挺进。晋州南有个地方名蒙阬,应该是晋州的南大门,形势险要。王峻担忧北汉兵马在此据守,一直盯着前方战报。当天,他听到先锋已经过了蒙阬,大喜道:"吾事济矣!"我的大事就要成功啦!
这时北汉来攻晋州,已经五十多天,一直没有攻克。此时是冬季,正赶上大雪,河北士庶互相聚集在一起,自保山寨,以至于契丹和北汉在野外几乎无法掠夺,军中乏食,人心思归。尤其契丹人,更思念草原穹庐中暖乎乎的日子。所以听说王峻大军到达蒙阬时,一把火烧了军营,连夜遁走。晋州南门一失,等于与中原连成一气,相当于围棋中的"接活",晋州围解。
这时候,诸将发现了"犁庭扫穴"的战略机缘,要求以晋州为大本营,马上追击北汉和契丹。王峻有了犹豫,但第二天天亮,他还是派出了名将药元福等人率领骑兵追击。药元福等人从晋州一直追击到霍邑(今山西霍州),长驱八百多里,纵兵奋击中,令北汉兵死伤甚重,更多人在溃逃中坠落崖谷而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诸将畏懦,不再敢继续前行,药元福在军中还不过是个排阵使,也即带兵列阵的总指挥,在行营中是个副职,但他表示"刘崇带着全国兵马、裹挟着契丹而来,志在吞没晋州等地而后南下,但现在已经气衰力竭,狼狈遁逃,我等如果不能乘此一举剪灭敌军,北汉必为后患!"但诸将都不想继续前行。那个时代,似乎没有几个人愿意豁出性命为国尽忠。药元福坚持己见,但这时候,王峻的使者到了--王峻命令诸将返回,不得继续追击。
一场可能的大捷半途夭亡。王峻可能有他的"战略思考",譬如,劳师远征容易疲惫,万一有不测,会全军覆没;北汉和契丹也许有晋州之战后的安排,根基未动,万一与兖州和江南联手,中原难于安定,等等。
但站在时间后面来看,王峻这类"战略思考"实属多余。他失去了一次可能彪炳史册战略大决战的机会。
但王峻这次北征,还是取得了辉煌胜利,史称契丹败退到晋阳之后,检点人马,损失了将近一半。领头的将军自感无功,找了个大酋长做替罪羊,把他"钉"在集市,"钉"了十多天,然后杀了他。而北汉主刘崇则领教了后周的厉害,史称从此"息意于进取",打消了南下图谋中原的念头。
为得宠王峻罢朝
北汉地方狭小,土地贫瘠,士庶贫困,但又要内供军国,外奉契丹,所以赋役相当繁重,可称民不聊生。晋州之战后,逃入后周境内者有很多。
王峻援晋州,还捎带着解决了永兴(治所在西安)节度使李洪信的问题。李洪信是后汉李太后的从弟,后周建国后,他很提心吊胆,不知应该怎么办,更不敢交出兵权。但他城中的守军不满千人,王峻在陕州时,打着救援晋州的名号,又从永兴军调走数百士卒。等到晋州之围解,北汉兵遁去,王峻又派遣禁兵千余人镇戍长安永兴军。李洪信忖来忖去,知道抗拒是没有希望的,于是"入朝",正式归附了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