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从痛苦中走出,用积极心态替代失落的情绪(2)

贝克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凭借一出惊险的高空走钢丝而声名远扬。

在离地五六米的钢丝上,他手持一根中间黑色、两端蓝白相间的长木杆作平衡,赤脚稳稳当当地走过10米长的钢丝。他技艺高超,身手灵活,还能从容地在钢丝上做一些腾跃翻转的动作。多年来,他表演过无数次,从未有过闪失。

在杂技团去外地演出回来的路上,装道具的卡车翻进了山沟,折断了他那根保持平衡的长木杆。团里非常重视,不惜高价找来了粗细相同、长短一致、重量也一样的木杆。直到他觉得得心应手时,团长才请油漆匠给木杆刷上与以前那根木杆相同的蓝白相间的颜色。

又是一次新的演出。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他微笑着赤脚踏上钢丝。助手递给他那根蓝白相间的长到木杆。他从左端开始默数,数到第10个蓝块,左手握住,又从右端默数到第10个蓝块,右手握紧,这是他最适宜的手握距离。然而今天,他感到两手间的距离比他以往的长度短了一些。他心里猛地一惊,难道是有人将木杆截短了?不可能啊。他小心翼翼地把两手分别向左右移动,一直到适宜的距离才停住。他看了看,两手都偏离了蓝块的中间位置。他一下子对木杆产生了怀疑,觉得木杆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了,原本很轻的木杆感觉十分的沉重。

这时,观众席上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在叫加油,已经容不得他多想。他握紧木杆,吸了一口气,向钢丝的中间走去。走了几步,他第一次没了自信,手心有汗沁出,腿也开始打哆嗦,挪不动脚。终于,在钢丝中段做腾跃动作时,贝克一个不留神,从空中摔了下来,折断了踝骨,表演被迫停止。

事后检查,那根木杆的长度并没变,只是粗心的油漆匠将蓝白色块都增加了一毫米。

木杆的长度没有变,但自信的距离改变了。就是这一毫米长度的变化,影响了他的成败。

只有抬头,才能看见满天星星;只有行动,才能追逐梦想。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都要自尊、自信,都要相信自己。如果你不勇敢、不积极、不快乐的话,那就等于在心中设置了一座牢房,给自己判了无期徒刑。

自卑的心态要不得

自信,就是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将自己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兴趣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

丽莎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学生,也是她所在镇里唯一来哈佛读书的人。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的好机遇。

但是,丽莎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就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土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又觉得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佛来受这份羞辱,同时更加怀念在家乡的日子,在那里,可没有人瞧不起她。

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她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角,惊恐地望着它们,哀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

她习惯了做羊群中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中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的课程,自然显得不合时宜,可她抱残守缺,不知如何改变。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都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自卑,才使周围的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来东海岸的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意识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身材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色。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林高手”,她已再无优势可言。

她貌不惊人,学习成绩又一般,这就彻底打破了她多年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她哀叹自己来哈佛是个错误,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丽莎陷入到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不得不休学一年。

一系列的心理反差,使丽莎产生了自己是哈佛大学多余的人的悲叹。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是因为在以往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尊与自信,但与现在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卑与自怜。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常说: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

自信可以帮助人们挥去对挫折的担忧和焦虑,努力去发现每一种处境中积极的因素,这就是自信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一次,珍妮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约翰太不守纪律,从来不会在椅子上安静地坐上3分钟。”回家的路上,约翰问珍妮老师都说了什么。珍妮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约翰:“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约翰很高兴,并在没有妈妈的帮助下,史无前例地吃下了很多东西。

后来,珍妮参加小学的家长会。老师对她说:“这次全年级的数学考试,你的儿子约翰考了倒数第二名。我们不得不怀疑他的智力,希望您能带他去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珍妮流泪了。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约翰,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你并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学。”说这话时,珍妮发现约翰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早晨上学,约翰自己早早就爬起来梳洗、收拾文具了。

转眼,珍妮已经参加中学的家长会了。老师告诉珍妮:“以你儿子约翰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珍妮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努力,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几年过去,约翰毕业了,他兴奋地将哈佛大学招收自己的消息告诉了珍妮,并且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此时的珍妮悲喜交加,已无法平息十几年来的辛苦,任凭泪水滑落。

珍妮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在不断地培养孩子的信心,因为她知道,信心是构筑一切的基石,自信是成功的力量,只有使儿子约翰相信自己能成功,并以这种自信的心态追求他想拥有的东西,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失败,总有一天,约翰的目标会实现。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掷地有声地说:“公爵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公爵有许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说明,生活中的许多成功都取决于自信的心态。无论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是求职时的面试,只要拥有一颗必胜的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并想象成功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在现实中按照自己想象和希望的样子去行动,你就真的会心想事成。

保护你的信念,不要让它被挫折所淡化

哲学家斯巴昆说:“有许多人一生之伟大,来自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精良的斧头、锋利的斧刃是从炉火的锤炼与磨削中得来的。曾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当他遇到一个似乎不可超越的难题时,就知道自己快要有新的发现了。同样,初出茅庐的作家,把书稿送到出版社,往往要遭受退稿的痛苦经历,但却因此造就了许多著名的作家。

挫折足以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获得成功。真正有本领、有信念的人,能将“失望”变为“动力”,像蚌壳那样,将烦恼的沙砾化成珍珠。

因此,要保护你的信念,不要让它被挫折所淡化。

不止一次有人向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他成功的秘诀,而他每次的回答都是这样的——他的父亲以前的话对他的影响巨大。当年他刚从师范院校毕业,但他痴迷的是音乐,而且自己有很好的音乐素养,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请教自己的父亲:“我是应该当一名老师呢,还是专门做一个歌唱家?”父亲的回答很形象:”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这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赋予了我们太多选择的机会,我们时常会左顾右盼,异想天开地认为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拥有一切更美好的事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目标的不专一,最终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做事要专注,做人也要专一,切不可三心二意。专注现在,专注未来,才能专注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辉煌人生,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成功的秘密在于,对每个人来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心无旁骛,专心做好手头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所要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而且你会意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

琼尼降生时,他的双脚向上弯着,脚底靠在肚子上。他的妈妈觉得这看起来很别扭,但并不知道这将意味着小琼尼先天双足畸形。医生向他们保证说经过治疗,小琼尼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但像常人一样跑步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琼尼3岁之前一直在接受治疗,和支架、石膏模子打交道。经过按摩、推拿和锻炼,他的腿果然渐渐康复。七八岁的时候,他走路的样子已让人看不出他的腿有过毛病。

要是走得远一些,比如去游乐园或去参观植物园,小琼尼会抱怨双腿疲累酸疼。这时他的父母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给他买点苏打汁或蛋卷冰激凌,聊聊看到的和要去看的。但是他们并没告诉他他的腿为什么细弱酸痛,也不告诉他这是因为先天畸形。

邻居的小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总是跑过来跑过去,小琼尼看到他们玩儿就会马上加入,跟他们一起跑啊闹的。父母从不告诉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跑,从不说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七年级的时候,琼尼决定参加跑步横穿全美的比赛。每天他都和大伙儿一块训练。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先天不如别人,所以他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刻苦。虽然他跑得很努力,可总是落在队伍后面,但琼尼的父母并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也没有对他说不要期望成功。训练队的前7名选手可以参加最后的比赛,为学校拿分。他们没有告诉琼尼也许他会失败,所以琼尼一直在努力坚持。

他坚持每天跑4~5英里。有一次,他发着高烧,但仍坚持训练,相信自己能够进入前7名。

两个星期后,在决赛前的3天,长跑队的名次被确定下来。琼尼是第6名,他成功了。他才是个7年级的学生,而其余的选手都是8年级。没有人告诉他不要去期望入选,也没有人对他说他不会成功。他在不知道自己身体真实状况的情况下,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能想到并下定决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把某种明确而有特定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方向。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某种工作特别适合你,但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这种特别适合你的工作或者行业,把它当做你“明确的主要目标”,然后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向它发起攻击,并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

美国前总统里根对母亲的鼓励感慨颇深。母亲在里根接连失意的困难时期,给了他鼓励与支持。母亲总是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而且你会意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是母亲的鼓励引导里根走出了失望的泥沼,踏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

里根母亲的话是对的。当里根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就发现了这一点。当时,里根决定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里根不辞辛苦地敲开每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电台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里根:“大的电台是不会冒险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你去找一家小电台,也许那里会有机会。”里根听了她的话,又去试了几家小电台,最后也都没有如愿。

当时,里根的心情糟糕极了。在母亲“最好的总会到来”的鼓励下,他又到了WOC电台,但节目部主任对里根说他们已经招聘了一个播音员。离开他的办公室,里根郁闷极了。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怎么能当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正当里根准备上电梯时,突然听到节目部主任彼特在叫他:“你刚才说什么体育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他凭想象转播一场比赛。结果,里根被录取了。

里根的母亲知道,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拼搏过程。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耐心,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里根母亲的“最好的总会到来”的鼓励陪伴里根走过了人生的一站又一站,最终陪伴他走到了白宫。

困境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

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当处于压力或者困境中时,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自我激励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

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他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

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依然并未如愿。

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准,一定是个很棒的棒球手。

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