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退一步,进两步

退一步,进两步。把这两者连在一起,就说明两者之间有内在的因果关系。舍得退一步,是为了最后达到进两步的目的。

跳远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我们直接在起跳线那跳跃,跳跃的距离不会有多远。如果我们往后退几步,然后加速跑下,再在起跳线那跳跃,这时会跳得更远。为了跳跃的更远,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往后退几步再跳这种跳远的方式。但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事情,选择直接跳跃的方式的人还是蛮多。就拿说服别人来讲吧。

当我们企图说服别人时,自己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大有得理不饶人的态势,希望用理论和事实把别人说服,但效果往往不佳。但若我们懂得退却,懂得不直接说服别人,而是变换方法,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国古代触龙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寸问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触龙之所以能够说服赵太后,并非他的道理有多么玄妙,赵太后作为历经风雨的人,不可能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赵太后先是明言,谁要是敢来劝说,必定朝他脸上吐口水。触龙这个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一开始就没直接说自己是来劝说赵太后把长安君作为人质的。而是从日常生活,吃饭饮食谈起。刚开始赵太后心里肯定知道触龙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劝说自己的,但随着谈话的深入,与长安君没多大关系,自己也慢慢放松了心防。触龙在把自己如何疼爱儿子的事说了一遍,慢慢就进入了主题。最后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分析触龙劝说赵太后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触龙现实退一步,为自己多争取说服的机会。若一开始就提长安君为质的事,那接下来的话就没法说下去了。正因为触龙退了一步,才为后来的进提供了机会。

退一步,进两步,不仅在说服术上,在其它各个领域也是如此。退一步,是保全自己。列宁有篇文章就叫《退一步,进两步》。其实观看列宁的一生,列宁是极明白“退一步,进两步”的道理的。十月革命后,迫于形势,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对农民利益极有损伤。列宁面对这一情况,决定实行退却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而使得苏联经济逐步好转,保住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果实。

当我们进攻失败或无法进攻时,与其强攻,不如让自己退却一步,留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思考,也许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