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老年养生保健与生理(6)

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所以由外面进来的异物会受到阻碍而不易进入耳朵的里面。不过在毛根部易发生感染而容易长疖子。

鼓膜是一厚约01毫米的薄膜,但比较结实,不容易破裂。由于它对声音非常敏感,可随着音波振动,并将声音传导到内耳处。鼓膜上也分布有血管,但在平时的状态下由于很细看不出来。不过,在因急性中耳炎等引起炎症以后,血管会因扩张充血而变红。

鼓膜有裂孔,可使听力下降。但是,仅仅有裂孔,一般不会出现令人担心的听力困难。

中耳

中耳位于鼓膜的内侧,又叫做鼓室,如同一个很小的房间,其中有能够灵活活动的听骨。

(1)听骨在中耳的“天棚”上,悬垂着3个连在一起有半个大米粒大小的骨头。听骨根据其各自的形状,分别被称为槌骨、砧骨、镫骨。槌骨与鼓膜紧密相连同鼓膜一起振动,镫骨与内耳的分界线的前庭窗松软地连在一起,鼓膜的振动就是经过3块相连的听骨传到内耳的。

(2)咽鼓管由中耳腔到鼻咽腔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叫做咽鼓管。咽鼓管时常张开,使中耳的气压与外面的气压保持一致,具有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的功能。不过,当患感冒而引起鼻咽腔发炎时,炎症就会通过咽鼓管累及中耳。

内耳

内耳是与听觉和平衡感觉有关的部位,是由耳蜗(蜗牛形的器官)以及与其相邻的前庭及3个半规管所组成的,又称为迷路,都是位于硬骨中的器官。

(1)耳蜗耳蜗是感受来自中耳声音的器官,为一中空的螺旋形骨管,其中充满了称为内耳液的淋巴液。在这个液体的表面上有秩序地排列着听神经末端的听细胞。当由中耳传来声音时,内耳液便振动,听细胞捕捉这些音波后传给听神经。

(2)前庭器官前庭器官是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两个器官组成的。3个半现管为轮状的3个小软管,分别成直角交叉。前庭由内部充满液体的卵形囊和球形囊这两个小口袋组成的。通过上述液体的振动,可使人感到身体的倾斜程度、回转运动、活动的开始以及结束等变化。一旦刺激前庭器官,就会引起强烈的晕眩。

咽喉的结构与保健

咽位于鼻、口与气管和食道之间。在医学上称为咽或喉,具有下咽、呼吸和发声等功能。

咽是鼻腔和食道中间的漏斗状部分。看一下嘴的深部,口腔呈逐渐变为狭窄。该部分的上方是软腭,其前端是悬雍垂,左右为舌腭弓。在其根部可见核桃状的物体,这是腭扁桃体,其里面很开阔,为口咽。其上方向软腭的后方开阔形成鼻咽,向下方开阔形成喉咽。在鼻咽有咽鼓管隆起和咽扁桃体,喉咽有舌扁桃体。

咽黏膜的知觉主要是由舌咽神经和咽神经丛所控制,而肌肉的运动主要是受迷走神经控制。

咽的首要作用是调节空气的流通和咽下作用。另外,扁桃体可以产生免疫抗体,这对生体的防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喉是位于气管上部的发声器官,与气管相连。整个喉由数个软骨、肌肉、韧带、黏膜等组成,通过结缔组织和肌肉等与音骨和口腔底相接,其中央有声带,声带之间的缝隙叫声门。

喉的主要作用是发声。声带是呈V字状排列的两根白带。当左右两侧的声带在声带肌的作用下密切相连而使劲呼气时,声带就会振动而发出喉原音。这个原音通过咽、口腔、鼻腔的共鸣,就会变调并变成语言。

正常呼吸时声带会张开,当异物进去后,受其刺激整个喉会发生强烈收缩,接着就会进行很强的呼出,这就是咳嗽。但是,在下咽时,由于从一开始声门就关闭,所以食物不会进去。

牙齿的结构与保健

人在出生后7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6岁左右开始换成恒牙。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左右各5颗,上下合起来共20颗。

恒牙按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双尖牙、第2双尖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的顺序排列,上下左右共32颗。

牙齿分牙冠(露在外面的部分)和牙根(深入颌骨中的部分)两部分。

牙冠表面由身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覆盖,牙根的表面由同骨的构造一样的牙骨质覆盖。

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面为牙本质,其中有柔软的牙髓。牙髓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掌管牙齿的营养和感觉。

牙齿除有咀嚼食物,即咬碎、磨碎并与唾液混合的功能以外,还可帮助发音。另外,牙齿也是创造嘴部完美形态的重要因素。

口腔的结构与保健

口腔由上颌骨、下颌骨、腭骨支撑,是由唇、颊、腭、口底所围成的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有舌、牙齿、牙龈、牙槽等。口腔最重要的作用是咀嚼。咀嚼是以下颌骨位于耳孔下的颌关节为轴进行活动,是下颌牙向上颌牙咬合的运动。其中有许多咀嚼肌和神经发挥作用,从而使咀嚼运动顺利进行。

具有闭合口腔的作用,外侧为皮肤、内侧覆盖黏膜。

在咀嚼时,将食物集中送到牙的咬合面上,以便彻底咀嚼。另外,还具有使口张大的功能。

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腭的前2/3的黏膜下有骨质,称为硬腭;后1/3的黏膜下无骨质,称为软腭。软腭在咽下食物时,闭合后腔鼻,不使食物进入鼻中。

口底

是指舌和唾液腺的所在部位,为很薄的黏膜所覆。

由许多横纹肌组成,运动非常灵活。除了咀嚼和吞咽以外,也能帮助发音。另外,在舌上有味觉细胞等组成的味蕾小体,主管味觉。

牙槽骨

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有包裹牙齿的牙槽骨,以支撑牙齿。牙根所进入的窟窿为牙槽窝,在牙根和牙槽骨之间,有叫牙周膜的结缔组织,将牙根牢牢固定在牙槽窝内。

牙龈

牙槽骨上面覆盖着牙龈。健康的牙龈一般呈鲜艳的粉红色,但有的有黑色素沉着而呈褐色(这不是病)。牙龈是被很厚的上皮层覆盖的黏膜,对饮食物及其他的外来刺激有很强的抵抗力,即使受伤了也会很快再生。

唾液腺

除三对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外,在口腔黏膜上还有无数小唾液腺。这些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成人每天约为1升。

唾液的作用,一是使口腔黏膜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以保护黏膜;二是与食物混合,使之保持适宜的柔软度,以便咀嚼和下咽;三是溶解食物,使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四是唾液中的酶可分解淀粉;五是清洗牙齿和口腔,以保持清洁等;六是具有酶和抗体,对抗进入口腔的细菌和病毒;七是还具有血液的成分。

口腔黏膜

覆盖整个口腔(除牙齿以外),表层是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其下是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固有层。口腔黏膜的这种构造与其表面总为唾液所湿润的状态,对保护口腔不受来自外界毒物和毒气的损害、酒和烟的刺激、食物的冷热刺激、进入口腔的细菌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和酶的作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黏膜因部位不同,其构造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与该部位的作用有关。比如,在硬腭和舌上,黏膜既厚又结实,表层一般角化,这是咀嚼食物时,挤压食物和移动食物所必需的构造;牙龈的黏膜很厚并显示出角化倾向,是为了能牢固地附着在齿根上及咀嚼食物时流动通畅。

唇的黏膜之所以很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触觉和温度觉作用;最薄的舌下黏膜和唇黏膜,具有吸收各种物质的作用。口含片和舌下片就是利用这一吸收作用而制造出来的药剂。

皮肤的结构与保健

皮肤由头顶至脚底包在人体表面,将机体与空气隔开,可预防外界对人体的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炎热时可通过皮肤出汗来调节体温。皮肤的作用很多,如果没有皮肤,人的生命就难以维持。

结构

皮肤上有无数个纤细的沟,每个沟都成菱形交叉,即使用肉眼也能够看出来。皮肤上有毛,汗腺向表皮开口,汗腺用肉眼看不见。皮脂腺与毛根相连,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或皮肤表面。皮肤可分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三层。

(1)表皮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组成。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成为角质层细胞后脱落,形成皮屑。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时间,约为3周左右。

角质层细胞含角蛋白,细胞膜厚,有预防外界刺激及水、化学物质渗透和细菌侵入的作用。

(2)真皮位于表皮下面。向表皮底部伸出许多乳头状突起,为乳头层,与表皮突起相连接。乳头层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乳头层下有较厚的网状层。真皮下为皮下组织,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功能

皮肤的作用,用一句话说,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使体内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刺激具有某种程度的抵抗力和弹性,不太大的力量不会使皮肤剥落。

(2)皮肤的黑素细胞能形成黑素,黑素可以减轻日光对细胞的损伤。黑种人的皮肤强健,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人的皮肤要强,原因就在于此。

(3)皮肤表层能防止水分侵入。目前在空气污染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物质,可溶解在皮肤表层的汗液内,由于角质层的保护作用,使之不容易侵入。溶解于油类的化学物质也不可能轻易侵入。但有些物质可通过毛根侵入体内。当皮肤受伤以后,即使是很小的外伤,水分也容易侵入。

(4)预防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侵入。气体状态的化学物质,能在皮肤外层的薄脂肪层溶解,然后通过毛孔侵入体内。不过,其侵入量甚微。

(5)预防细菌侵入。细菌不会侵入正常皮肤。

(6)调节体温。外界温度高时,通过出汗以降低皮肤温度。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向外界放散热量,从而保持体温恒定。对于寒冷,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下降,减少散热,减少出汗。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由植物神经支配,由大脑中枢统一指挥。

此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各种感觉,如触、压及温觉感觉,还有干、湿、光滑、粗糙等感觉,因而能感受外界多种变化。

(7)预防皮肤粗糙。青年人的皮肤有光泽而且显得湿润,老年人的皮肤则没有光泽,这是由于皮脂腺排出的脂质在发挥主要作用,脂质还能溶解汗水而使皮肤湿润。

骨的结构与保健

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身体的作用。全身骨骼分硬骨和软骨两类。软骨主要覆盖在关节表面,椎骨之间。此外,部分肋骨也为软骨(肋软骨)。

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四肢那样的长骨,像肋骨那样既薄又细长的骨,像椎骨那样的块状短骨,像颅骨和骨盆那样的扁平形薄骨等。

硬骨

硬骨由骨皮质、骨膜和骨髓组成。骨皮质是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一般所说的骨,是指骨皮质,其中充满了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薄膜,有造骨作用。年轻时骨髓呈红色,为红骨髓。到了老年,由于脂肪增多而变成黄骨髓。骨髓有丰富的血液,在这里制造血细胞。造血特别旺盛的是椎骨和骨盆。

四肢的长骨叫管状骨,在其两端的关节附近,内部由网状细骨所组成,这就是骨松质。在骨端部有一软骨层,软骨层在婴幼儿期很厚,随着小儿的成长,会逐渐变薄而消失。软骨层是骨的成长带,骨的长度是从这个部位发育的。

软骨

许多骨骼首先是形成软骨,然后再转变成骨。不过,也有以软骨状态持续终生的。软骨有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透明软骨是最普通的软骨,软骨基质非常多,其间散在着软骨细胞。颜色像珍珠一样白,像玻璃一样的透。软骨的大部分是由透明软骨形成。此外,覆盖在关节表面以及骨的软骨性成长带上,也有这种软骨。

弹性软骨位于耳轮和喉头盖(会厌)。在软骨基质中有丰富的弹性纤维。纤维软骨在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关节等处可见到,这种软骨富于胶原纤维。

骨的发育

从胚胎第五周左右开始形成软骨,这种软骨逐渐转变成骨骼。从胚胎第七周开始向骨骼发育。

骨的长度是由于骨两端的成长带(骨端软骨层,骨后软骨板)发育的;骨的粗细是由骨膜内侧制造出新骨而不断变粗的。不过,由于骨不像管道那样笔直,而是与人体的形态相适应,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骨骼会不断地吸收和增殖而逐渐形成完整的形态。

像骨盆和颅骨那样的扁平形骨骼,主要是由骨膜发生骨化以后逐渐变大的,即不经软骨雏形,直接形成了骨骼。一般女性在15~16岁,男性在17~18岁,骨骼的发育就完成了。其后在骨骼内部,也旺盛地进行着新陈代谢。

关节的结构与保健

关节位于骨与骨的结合部,通过肌肉的活动来进行运动。

严格来讲,关节可分五类,但是主要的有纤维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两种。纤维软骨性关节位于骨盆前面的耻骨联合等部位,一般不活动。

滑膜性关节是能够灵活活动的关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于关节周围,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与肌腱或韧带相连,内层为滑膜层。

滑膜内是关节腔,滑膜分泌透明的有黏性的关节液(滑液)。健康的关节液只是少量地润滑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当有某种疾病时,关节液就会增多而使关节腔内积存大量的液体。

在滑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叫滑膜绒毛,当该部位有病时,也会大量增多。

为了控制运动的方向,在关节外侧有韧带,但由于关节不同,在内侧也有制动韧带。另外,在关节之间还有软骨板,可以使运动灵活地进行。

关节的形状有合叶关节和球窝关节。另外,也有称为滑动关节的膝关节。

球窝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大,如肩关节和髋关节,不仅能屈伸,而且能回旋。而合叶关节和滑动关节,像手指和膝关节,只能够进行伸屈。为了不使关节发生异常运动,各种韧带起着控制作用。不过,巨大的外力会使韧带伸长或断裂。当韧带断裂后,关节大都会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