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日常养生

日常养生是指人们平时生活中的护理、保养方法,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这几方面调护得好坏,一方面可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工作,另一方面还可延缓或加剧人的衰老过程。

衣。在衣着方面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按照季节及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增减衣物,同时要注意衣服的质地、宽紧、厚薄及颜色,要做到既合于体,又合于天。

衣服要适时更换。春天,天气渐暖,但大地尤寒,温差变化较大,此时不宜马上减少衣物,而应根据天气情况逐渐减衣,即所谓的“春捂”。夏天,天气炎热,衣着的颜色以吸收热能量较弱的浅色为佳,此外不要因为气温高而过多地裸露身体,这样做非常容易被夏季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皮肤,另一方面胸背部受凉还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夏季衣着清凉当头,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另外,夏天人们出汗较多,汗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以防着凉、受风。秋季,气温渐低,天气虽转凉,但是夏季余热未尽,此时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物,要使人体逐渐适应外界的气温变化,增强抗病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冻”。冬天,天寒地冻,衣着要注意保暖,颜色也要以吸热性较好的深色为佳。现在,人们都追求时尚,在以瘦为美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美丽而甘愿受冻,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却很严重。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身体素质好,阳气充盛可能还没感觉出来,等年龄大了,关节炎、肩周炎等病痛就会找上来,到时后悔莫及。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取暖措施越来越好,常常是外面冰天雪地,而室内却温暖如春,这种情况下,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增减衣物,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衣物大小要适体,过于宽松的衣物容易四处透风,而过紧则会使血脉不通而影响健康。现在很多女性朋友为了追求形体美,常穿塑形的内衣,这种内衣穿上可以使胸部更坚挺、腰部更纤细、腹部更平坦,但是长期穿着塑身衣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如可以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由于呼吸困难可导致人体缺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而且过紧的胸罩还可以使乳房发育不良,产后妇女则可引起少乳等症。

另外,衣服的质地也很重要,尤其是内衣裤,要选择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良好,颜色浅淡不掉色的为佳,纯棉内衣是最佳的选择。在五行学说中,自然界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着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因此衣物的颜色可以调性情益五脏,如红色入心经,因此心气弱之人宜穿,可以使人兴奋,而易怒之人则不宜穿等。对于身体功能正常的人则应该多种颜色的衣物搭配穿戴。

食。民以食为天,人要依靠饮食来维持生命,饮食得当,则可防病健身,饮食不当则疾病就会攻身。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饮食养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色之一是讲究及早食养。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饮食养生即食养要尽早进行;特色之二是强调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即饮食品种要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特色之三为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和“药膳”常相提并论,两者的概念常被人混淆,但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俗点说“食疗”不加药物,而“药膳”是食物加药物,但它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的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药膳食疗在祛病延年方面有利且可长期使用,尤其对于老年人,由于其五脏衰弱,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单纯药物治疗所难获及的功效;特色之四是掌握进食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即食宜细嚼慢咽,且忌狼吞虎咽,对腐败、油腻、粘硬难消的饮食宜少进,饮食要寒温适中;而用饭的时间为早饭不宜过晚,晚饭时间则不宜过迟,夜宵要尽量避免。

《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就是稻米、小麦、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五果”包括桃、李、栗、杏、枣之类;“五畜”就是各种肉类,如猪肉、羊肉、狗肉、鸡肉等;“五菜”指各式各样的蔬菜。五谷养命,五果帮助消化,五畜起补益作用,五菜则起补充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饮食平衡、膳食搭配合理,才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住。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野兽的侵害开始“搭巢而居”。到了周代,房室的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单纯的躲避野兽发展到可以遮风挡雨。随着人类智慧的积累和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越来越注意到居住环境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居室、水源、美化环境、个人卫生、集体卫生以及灭虫除害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有利于养生的经验,有许多风俗习惯也随之流传下来,对于人们保持健康、防御疾病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从居室规格来看,首先讲究要宜高不宜低。《黄帝内经》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说明住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住地势低的人多早夭。虽然人们对所居住的地区很难具有选择性,但在同一地区对住宅的高低却可以选择。清气常居高处,浊气常留低处,低处湿气偏重,所以一般住房,离地最低也要二十公分左右。如果有条件,选择楼上作为居室则更加有利于排除湿气。其次,房屋大小要适中,明暗要相间。现在人们买房子,很多都喜欢买大房子,但是在中国古代,房屋的大小是有讲究的。古人认为客厅可以是大的,但卧室不宜大,因为卧室的大小和人体之气密切相关,如果太大,就会耗气,所以大家如果去故宫,就会发现皇帝住的卧室实际上很小。此外,古人主张不住大房子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不去培养奢侈、享受的习惯,要多运动。人要经常出去走动,不要总在屋子里呆着,房子再大,也要出去走动才可以。居室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为佳。窗户朝南则日照充足,居室朝东,东方为日出生气之方,则宜于养人,特别有益于老年人居住。阳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居室的采光也非常重要。阳光充足,一则可使室内明亮,二则可以杀菌,但居室也不宜明亮过度,太过明亮则不利于敛神聚气,所以明暗要相间。再有,房屋还要严密,不能透风。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指的是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邪无孔不入,所以居室封闭密实,既可以防止风邪侵入,又可以使尘灰不入,室内空气洁净,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此外室内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认为夏季室内温度在24℃—26℃比较理想,而冬季则以16℃—18℃为佳,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皮肤温度基本上没有变化,机体内外环境能够维持良好的热平衡,使人冬天温暖舒适,夏天清爽凉快。正常的湿度为30%—40%,夏季湿度可以略高为30%—70%,如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会发霉,还会使人气血郁滞而发生感冒、风湿等疾病。另外居室的颜色也很重要,一般认为以浅淡色为佳。

此外,居处环境的好坏对健康至关重要。古代养生家认为应选择一个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水源清洁、整洁安宁的自然环境,如山林、海滨、农村、市郊等。科学家们通过调查也发现,凡是长寿之乡,或是宁静秀丽的山庄,或是景色宜人的田园,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可以使人赏心悦目、精神舒畅、体魄健壮,故适合颐养天年。许多僧侣遁世隐居山林之中,往往终其天年,获得高寿。能够选择适宜的居处环境自然很好,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改造居处,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城市,随着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更应重视改造和保护环境。

行。中医历来重视步行养生,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所谓步行养生法,主要包括散步养生和出行两部分内容。散步是最简单、最轻松的运动方式,且受限制的条件很少。散步能使人周身气血畅达,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饭后散步还可以帮助消化。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肥胖者最适宜散步运动。但是散步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要全身放松,从容和缓,心绪平静;根据体力量力而行,体弱者可选择走走停停、且快且慢的逍遥步;要形式多样,如结伴散步、漫步赏花等;还要注意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选择;要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现代人出门常“以车代步”,结果造成身体的运动量减少,各方面的功能及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事实上,我们要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闲时间,多走路,多爬楼梯来锻炼身体。出行,通俗点说,就是出门,要走出家门。出门不比在家,更要注意自身保养,要合理安排饮食,多饮水,防止“上火”,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最好在睡前用热水泡脚,以缓解外出的疲劳。

衣食住行看似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规律,科学安排饮食起居,照样可保持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