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根儿的蔚州古城

2010年的年根儿,打工的人流揣着血汗钱离开了北京,乱哄哄了一年的北京安静了。

我随着回家过年的打工仔去了蔚县,那清静了一年的蔚州城却沸腾了。

看着那满城的店铺,满城的年货,满城的人簇拥着一街筒子的红红绿绿、一街筒子的喇叭声声,我震惊了。此时的感觉,像是走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厂甸。

我拥着买卖年货的人们从南城门下挤到了四牌楼街,这里是古城最繁华的地方。街上的人形形色色,穿长靴的卖鱼,挂围裙的卖肉,摆着一拉溜模特的卖时装,推独轮车的卖小吃,挑担子的卖杂货,架起箱子的卖糕点,支起大盆的卖咸菜,铺满一地箩筐的卖花生、瓜子、大杏扁,冒着烟的人堆里是热气腾腾的小吃……这场景让我眼花缭乱,有时竟分不清谁是卖主、谁是买主。我格外喜欢听他们操着蔚县口音吆喝生意,那长腔短调、高低音,和着节奏、此起彼伏,像是一街筒子的地方曲艺。

老冯对我说:“蔚县人精明能干,自古就会做买卖,有‘张家口的温州人’之称。蔚县人之所以精明,源于这里的贫困环境与他们的生存本能。大自然把蔚县挡在了荒漠的塞上,却又给它留下了八大隘口。这些关隘,一方面使蔚县成了军事要塞,另一方面也赐给蔚县一个驼铃商道下的机遇,使它成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商贸集散地。就说民国年间吧,小小的蔚州城里有店铺作坊200多家,各色商店100多家,从事皮毛行业的加工作坊有17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这就是蔚州古城繁华的商源。”听此说,我忽然明白了那些沿街的人家为什么都在自家门前摆摊吆喝了,这就是蔚县人精明的买卖观。

我感受着小城里的生活,品味着蔚县人的乐趣,感受着他们的年俗观。蔚县人的年俗观淳朴、强烈,充满了活力,是我去过的许多地方都无法相比的。

看着蔚州古城的城楼、城墙、胡同、四合院,怎么看怎么觉得它像个小北京。听老冯说:这座小城是明初建造北京城的三千蔚州工匠建的,他们把北京的城和四合院都搬回了家乡,只是小了点。看着蔚州城,我感慨:它虽小,却可以当之无愧地叫蔚州古城,因为它不仅保存了古城里的民风民俗,而且保存了许多庙宇、楼阁、老宅、胡同,还有古塔、州衙、城楼和半个城墙圈儿。北京比蔚州大多了,但它只能叫北京而不能叫北京城,因为没了城圈儿就不能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