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酷似北京的城楼城墙

蔚州,燕云十六州之一,又名萝川。蔚州古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因地处“九边”,被兵家视为“京师之肘腋,宣大之喉襟”。

明初,残元的军队、鞑靼兵、俺答兵、后金兵等北方民族势力进侵塞上,边关战事迭起。明政权在洪武五年至十二年(1372—1379年)的八年时间里两次修建蔚州城,筑起了砖石坚固的蔚州铁城,以巩固边陲防务。

蔚州古城不同于汉民族规整的城池形制,是一座奇形怪状、易守难攻的城池。它是明朝蔚州首任卫指挥使周房以“因地制宜、因险制塞”的筑城思想在北周王朝修建的古蔚州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北方城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蔚州城池建筑布局严整,筑有城墙、城门、关墙、关门、吊桥、城壕,号称“铁城”、“兔城”。铁城,一方面是指它坚固的城防壁垒;另一方面因于周边的张家口、宣化、怀来、怀安等要冲还没有修筑砖砌城墙。兔城,是说它的设计聪明,城墙的格局依地势、水势而建,呈不规则的多角形,成为一座防御能力很强的塞上边城。

蔚州城周长7里,城墙高7米,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建有三座城楼,三座瓮城,三门外设有吊桥,城墙四角建4座角楼,城墙上还有24座敌楼。与南门相对的北城墙上建一座靖边楼,楼下不开城门。如此,蔚州城墙上耸立着32座楼阁,蔚为壮观。平日,这三座瓮城是进出城里的通道;战时,这里是御敌交战的锋点。环城还有一条宽25米、深7米的护城河。

瓮城城墙与大城墙等高,是内瓮城与外瓮城套在一起的城中城格局。内瓮城的大门分别与大城门、外瓮城呈90度角,两瓮城之间是两个90度角交叉的战道。瓮城城墙与大城墙相交处设有夹缝,夹缝上是木板铺成的桥式通道,瓮城一旦被攻破,守军就将木板拆掉退到大城墙上继续防守。可以想见,在没有飞机、战车的冷兵器时代,这是一座固若金汤的铁城。

转而又想,大明王朝重修的蔚州城与八百年前北方强悍的鲜卑族政权北周王朝所营造的蔚州古城相比较,它的规模、布局、建筑风格有着怎样的演变与传承呢?我考证了蔚州城的史料,没有发现任何记载。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在群雄征战的蔚州大地上建造坚强壁垒是北周之后的隋、唐、辽、金、元、明、清王朝为维护政权所必须坚固的军事要塞,这就是蔚州古城生成、发展的原因。面对这座古城,无论从它的城墙、城楼、雉碟、垛口、敌楼、马面、角楼的布局上看,还是从防御体系、建筑形制上说,蔚州铁城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城堡建筑的极致。

靖边楼,又称玉皇阁,是古蔚州城的第一国宝。靖边楼是蔚州城的中心堡垒,实际上就是蔚州城的北城楼,只是下面没有门洞。靖边楼是一座两面观的城楼,城楼的北面面对城外,是迎敌面。站在城外观看,城楼恢宏高大,凛凛霸气,一派御敌于城下的威严,酷似北京的内城城楼。它的南面面对城里,是一座辉煌如丽的殿阁,人称玉皇阁。玉皇阁敬奉玉皇大帝,殿内有一堂《五岳大帝》、《三十六雷公》巨幅明代壁画。这堂壁画如神工描绘,气势磅礴,如天神降临,气宇轩昂,是珍贵的明代壁画精品。玉皇阁殿前有钟鼓二楼,殿下是十八级石阶,楼阁上挂满古今名句匾额,楼阁下并排立着八块高大的石碑,其中七块是明、清重修碑记,从重修次数上可见历代对玉皇阁的重视程度。另一块是山西右参议苏志皋来蔚州时留下的《天仙子》词碑,上书“青帝祠前赤帝祠,步虚声里梦回时,羽轮归去鹤书迟。山吐月、水平堤,冷冷玉露湿仙衣”的碑文笔韵潇洒,风格豪放。读此词,顿感绝美。

靖边楼上的雨燕满天飞舞。看着它们,我以为看见了1965年北京的宣武门城楼,那时的宣武门城楼上住着数千只雨燕,傍晚时,雨燕纷纷、燕叫声声的景象是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因为,那一年宣武门城楼拆了,随后北京的城楼一个个都拆了。我敢说,老北京人来到这靖边楼下都会有这种错觉。

蔚州城有三座城门,东大门取名安定门,西大门称清远门,南大门叫景仙门。可惜的是,三座城门与瓮城、二级瓮城等许多古建筑毁于1945年的战火。南大门的万山楼是1997年在原城台的基址上复建的。如今,古城还保存着东北部、北部、西北部1600米残城墙。这段城墙基本完好,比北京内城东南角楼那段残城墙要好得多。每每雨里雪里、暮色黎明时,它一隅庄严,一派霸气。那感觉,酷似当年北京的城墙。

如今,北京仅存的那段明城墙被当成了心肝宝贝,圈了又圈、围了又围地当作古城公园,只能看不能玩。蔚州的这段城墙可没有北京的城墙金贵,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城里人不分男女老少纷纷登上城墙,说的是“六月六,逛城墙,除百病,去惆怅”,这是蔚州城里人逛城墙的习俗。这一天,城里的肉铺还有鲜羊肉上市,以兑现“六月六,鲜羊肉”的风俗民谚。

看着它,我总以为这是小时候北京的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