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甚则昏倒。本证可出现于多种内科疾病中,常见于高血压、贫血、美尼尔综合征(梅尼埃病)等病中。

【定穴】涌泉。

【取穴】足部的涌泉穴。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易取穴】涌泉,卷起脚趾时脚掌前出现的凹陷处的正中间。

【敷贴手法】熨法。

方1

【组成】吴茱萸适量。

【用法】

1.将吴茱萸研细末过筛,每晚临睡前取15~30克,用醋调敷贴双侧涌泉穴,次日取下。

2.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停用,随访观察3个月。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4期。

方2

【组成】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冰片10克。

【用法】

1.上药共捣成膏。

2.每晚临睡前贴在双足涌泉穴,晨起除去。

3.7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1期。

方3

【组成】马钱子12克(去壳,取仁)、白丑2克、黑丑2克、鸡苦胆12克(鲜用)。

【用法】

1.取前三味药混匀捣碎,然后加入鸡苦胆共捣成膏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

2.用药前将脚洗净。方法为:先用温水洗净,擦干。换淡温盐水(每2000毫升水中加食盐50克)浸洗10分钟,然后将脚擦干。

3.取配好的药膏敷于涌泉穴上,用纱布包敷,胶布固定。

4.静卧10~15小时,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5.治疗期间禁烟、酒、房事,停服降压药物,但高危者应及时采用降压措施治疗。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1期。

方4

【组成】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

【用法】

1.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

2.于每晚临睡前敷贴于足心涌泉穴,晨起除去不用。

3.每夜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

4.每6次为1个疗程。

5.每3日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无妨。

【来源】《中药敷贴疗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

注意事项

1.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本疗法,皮肤过敏者慎用本疗法。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3.若敷后出现药疹、水疱等,则洗去药物,暂停外敷,或用芒硝30克,白矾30克溶化,纱布浸湿敷。

4.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慎用,身体发炎部位慎用。

5.使用上述方中需要热用的药包时,注意不要烫伤。

6.敷贴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7.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8.戒烟。

9.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病例

孙某,男,57岁,2009年3月4日初诊,主诉:眩晕10天,伴有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自服降压药效果不明显,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舌质红,苔黄,脉弦。血压:收缩压175mmHg,舒张压95mmHg。药物:杏栀膏(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用法: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于每晚临睡前敷贴于足心涌泉穴,晨起除去不用。每夜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个疗程。每3日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无妨。治疗5日后眩晕症状明显减轻,血压下降至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85mmHg。12日后症状全部消失,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疗程

对于轻症患者6日内即可痊愈,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一直敷贴至症状全部消失。

还可以这样做

[家用食疗方]

干菊花10克,陈大米50克,冰糖少许。干菊花去蒂择净,磨成菊花末,先以陈大米、冰糖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汤稠,调入菊花末,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盖紧焖5分钟,每日,稍温服食。本方疏风清热止痛,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目眩晕。

[家用小偏方]

党参12克,黄芪10克,白术9克,茯神15克,酸枣仁、龙眼肉各9克,木香6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远志9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血亏所致头晕。

医嘱

1.为明确诊断,在治疗的同时应测血压,血常规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光片以及CT、磁共振等检查。

2.眩晕发作时,令患者闭目安卧或坐位。

3.平时应注意饮食规律,宜清淡、半流质、宜消化、不凉不热的食物,少食油腻厚味之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除烟酒。

4.保持情绪乐观和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