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态决定生死(2)

为什么深圳30岁上下的乳腺癌患者特别多

我曾指导过一名姓曹的女博士,课题做的是零毒抑瘤制剂诱导荷癌(胰腺癌)小鼠癌细胞凋亡实验,十分成功。2006年行将毕业前,她曾多次跟我去深圳出差。我在深圳原本就有几百名癌症老患者,他们一直接受我们的医疗方案,包括中医汤方调整。每次去还会有许多新癌症患者在老患者介绍下寻求帮助。几次在深圳,前后十余日,四百余名深圳患者找我诊治,曹博士为我侍诊抄方。

刚到深圳的时候,她感觉特别好,主动与接待人员提出希望能在深圳工作,对方也十分乐意接受。没想到,第一次出差结束时,曹博士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30岁上下的乳腺癌患者特别多?”而第二次出差结束时,曹博士说:“我坚决不来深圳了。”原因就是深圳外来女性癌症患者的“30岁”现象。

曹博士跟我出门诊多年,对各地的情况比较了解,她所说的的确是事实。甚至我在上海也有个29岁的乳腺癌年轻女患者,一打听,她少年时就随父亲去了深圳,一直在深圳上学、工作,只是因为患了癌症才回到奶奶处(上海)治疗。

根据我长期观察,上海、北京,包括广州等大城市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段集中在38~50岁,农村还会晚3~5年。但深圳有个奇怪现象:会突兀地冒出一个27~33岁的高发年龄段。而且,细细分析,这些女性大都是来自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均十分优秀;且到深圳打拼,才刚过了5~6年时间。她们绝大多数干得不错,自己开始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然而,就在此时,乳腺癌魔击倒了她们!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对此也曾费解过,深入观察分析后始有所悟。众所周知,深圳完完全全是个“移民”城市,不像北京、上海、广州,原先还有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旧有文化积淀和老市民阶层的稀释。深圳的文化完全就是创业文化、打拼文化、拼命挣扎以抗击挫折的文化。在深圳,年轻人都怀着一股创业热情,百折不挠。因此,深圳发展特快、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在内地所有城市中都是无出其右的。

这些优秀女性一到深圳,就被卷入了这么一个高速旋转的生存旋涡之中。面对生存压力、竞争挫折,为发展而拼命挣扎,这种极度亢奋的心身状态及其伴随的机体内环境、微环境紊乱,自然是癌细胞发育的“催化剂”和癌症发展的“温床”。在高强度压力下,这些优秀单身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更容易受干扰。因此,5~6年后表现出乳腺癌高发,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这让我带的这位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女博士望而却步,也在情理之中。

可见,压力与挫折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对健康而言,有时候持久的压力必须及时予以化解,否则后果严重。

为什么CEO易得胰腺癌

2003年年底,我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过一个见解——胰腺癌易青睐CEO。这个观点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兴趣,很多做了转载。我从事癌症治疗近三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对胰腺癌的治疗就颇有心得。那时候中国每年患此癌者不是很多,但由于胰腺癌非常凶险,传统中西医治疗均无良策,因此我的胰腺癌治疗稍微有了些社会影响。

进入21世纪,大城市胰腺癌患者骤然增多,我接诊的胰腺癌患者不下千余例。在长期与患者的接触中,我发现一个鲜明特点:胰腺癌在CEO(企业首席执行官)中易见。苹果电脑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胰腺癌患者。我诊治的CEO(含企业及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有180多例(截至2009年),甚至有一大型中企的多位CEO都患了胰腺癌,都成了我的患者和朋友。

我分析其缘由:胰腺癌的发病先期诱因,除了胆囊及胆道炎症或障碍等外,还有两个重要诱因:一是好食肥腻,酒加肉食类,特别是肥肉过量,胰腺作为最重要的消化酶分泌腺,易反复受肉类食物激活,刺激其分泌量增加而癌变;二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反复挫折,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肝气郁结”。CEO两者都具备了!作为首席执行官,运营企业或单位的压力之巨大可想而知,反复挫折也在所难免。而且,作为首席执行官,不应酬是不可能的。压力再大,再受挫折,也得陪笑脸应酬,既酒又肉,一醉方休。久而久之,故胰腺容易受累,发展为恶疾。

做人要“让”,做事要“慢”

我有一位患者,是某央企的老总。他告诉我,他为了救一个大型国企,白天黑夜地拼命干,甚至有一次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好好休息,几乎只有在飞机上才是休息时间。当他把这个企业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拯救回来时,开会中突发胃脘剧痛。送进医院一查,发现他患了晚期胰腺癌,已经无法手术了。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的建议是,学会释放和转移压力,并总结了两个字:“让”、“慢”(一点儿)。“让”就是让点儿步,对自己、对工作让点儿步;“慢”就是学会适当放慢脚步。须知今天已经不再是战争年代了,人们进入和平时代,应该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学会有些地方宽松一点儿,“让”、“慢”一点儿。这是防癌的一大措施。

当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是普遍问题。有人说“让”和“慢”很难做到,因为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粗看的确如此。但回过头来看,这种观点对吗?错了!今天,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生命有限。生命是最宝贵的!我经常跟海内外的朋友进行交流,大家都很感慨——中国人现在像上足了劲的发条,停不下来。甚至也有外国媒体呼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放慢一点儿!”

鉴此,我们要大声呼吁: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生命是需要呵护的,是需要控制一下节奏的。对癌症患者尤其要强调这一点。

其实,很多CEO患病后,经过我的点拨,当他们大多对自己的生病原因有所了解后,能够幡然大悟。就像前面说的这一位,他现在只是通过邮件管公司大事,更多的时候看看书、打打球,做些以前想做而没能做的事。优哉游哉!公司业绩依然不错,他也顺顺利利、比较舒适地活着,享受着生活与健康!

三、“闷”什么不能闷心情

明确地说:部分癌症还和自我压抑有关。

为什么习惯忍让的人易患胃癌

有个经典的认识:癌症患者往往比较自我压抑,或者说比较“闷”。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而且在胃癌患者身上体现尤其充分。大家知道,东亚民族,特别是日本人,性格比较自我压抑。之所以日本人的胃溃疡发病率和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奇高的,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日本人习惯自我压抑。日本第一代移民夏威夷的人群中,胃癌发病率还是很高的。直到第三代、第四代移民逐渐融入当地生活之后,胃癌的发病率才与当地有所接近,更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类似情况同样存在。我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一丝不苟者更易患胃癌。这主要集中在45~65岁患者中,一般多见于50岁以上。看看这一年龄段的胃癌患者,无论男性、女性都有一个特征——特别认真、拘谨、做事一丝不苟;而且善于压抑自我,人缘特别好,非常谦和,很少见到他在单位发火。但他不是没有“火”,不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郁闷、愤怒时善于控制,或者说只能向内压抑。这类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情感的能力,情感不轻易外显,喜怒不随意外露表达。这是一种自我压抑型的个性特征。

已有不少研究揭示:这种个性容易导致胃的保护性因素被削弱(处于强烈自我向内压抑状态时,主要导致胃黏膜下的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保护性黏液分泌减少);与此同时,破坏性因素增强(主要是胃酸分泌增加,并可伴有胃痉挛),短期内可导致胃的不适(这类个性者不少人平时就常有胃病或胃痛,但也有人平时毫无察觉),表现为消化道炎症之类。在反复创伤基础上不断修复,久而久之,就导致胃的癌变,让人受不了。

为什么45岁以上才出现癌变呢?是因为这类反复创伤、反复修复的过程常常需持续20年左右,才会最终促成组织的癌变。因此,传统文化津津乐道的“万事忍为先”,从社会学角度或从人际关系角度而言,也许是一种优良品行;但从健康、防治癌症角度而言,却有害而无益。日本人的胃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居全球第一,也许就和大和民族凡事“哈依”(日本语ハウル,亦即“是”),点头弯腰先于认可有密切关系。

总之,从心身健康角度而言,也从保护胃的角度出发,心身医学非常强调人们要善于及时表达和宣泄情感。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别只知道“一忍再忍”,否则,胃会受不了!

为什么乖孩子容易得癌症

我接触过不下数百例的25岁以下青少年癌症患者,从3~5个月大的婴儿到少年、青年都有。其中10~25岁之间的患者又以脑癌、淋巴瘤和血癌较为多见,骨肉瘤及其他肉瘤也不少见。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可以明确考虑为遗传性或先天性癌症,而多数其他患者则都有发病原因及诱因。

在临床中,我们观察到脑瘤、淋巴瘤、肉瘤及血癌患儿常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乖”——特别听话,很少出去玩耍;几乎从不惹祸;学习成绩不错;内向,较少与人交往;有的则有网瘾特点;部分甚至有点自闭倾向。正因为他们从小很乖、听话,从不惹祸,故家长们对这种孩子会生癌感到尤其不能接受。

我们没有对这一现象做过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但初步的看法是:自我压抑、相对自闭的这种性格,易导致孩子内心郁闷无法释放,而孩子自己也很少有愿意融合到小伙伴群体中,因此社会支持度不够;他们往往有想法却深埋于心,也极少与家长等交流,郁闷释放不及时。久而久之,免疫功能等发育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DNA损伤后自我修复不力,这些可能是促使他们更易患癌的重要因素。

因此,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社会交往活动,与同龄人多多交流、游戏;培养孩子打开心扉、吐露心声的习惯;多参加户外、野外活动;甚至让孩子适度学“坏”一点儿、胆子大一点儿,也许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对已经患了癌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