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协同共享:新经济模式的诞生(3)

医生甚至将传感器植入人体,检测包括心率、脉搏、体温和肤色在内的身体机能,方便医生察觉重要体征变化,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通用电气正在研究一种计算机视觉软件,该软件“可分析病人在剧烈疼痛、发狂或其他痛苦状态下的表情”,进而提醒护士采取必要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人体传感器将与个人健康电子记录挂钩,使物联网可以快速诊断病人的身体状态,帮助医疗人员做紧急治疗。

毫无争议的是,物联网目前带来的最大影响出现在安全领域。家庭、办公室、工厂、商店甚至公共地点都安装了传感器,用以及时发现犯罪活动。物联网可以向安保部门和警察发出警示,提醒其迅速做出回应,物联网同时也为逮捕犯罪嫌疑人提供了追踪数据。

物联网将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了一个有序运转的网络中,所有人和事物在保护地球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社会热动力学效率的方式彼此沟通,促进彼此的连接。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平台在实现市场交换和获取私利的过程中切断并封闭了地球上大量生物的相关性,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平台则恰恰逆转了这个过程。之所以说物联网是改变人类组织经济生活的颠覆性科技,是因为它帮助人类重新融入复杂的生物圈,在不损害地球上生态关系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循环经济中更有效地使用较少的资源,以及从碳基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都是新兴经济模式的显著特征。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生物圈神经系统的一个节点。

物联网正在彻底转变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在指引我们向可持续发展的富裕未来前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恼人问题,本书的第五章和其他章节会对此进行说明。

世界上一些领先的信息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构建物联网:通用电气的“工业互联网”、思科的“万物互联网”、IBM的“智慧星球”和西门子的“可持续城市”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们可以使互联网变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平台,将街坊邻里、城市、区域和大陆融汇在一个被工业观察员称为“全球中性网络”的架构中。这个网络是开放、分散和协同的,每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访问该网络,并且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创造新的应用,管理日常生活。

早前,支持物联网的跨国公司并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构造了物联网平台的核心运营机制。2012年,思科邀请我赴德国柏林同他们客户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们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2013年,西门子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会见首席执行官罗旭德(Peter Loescher)和全球董事会以及20位关键的全球部门领导。可见,两家公司的高管都很关注物联网。

在思科的会议上,我以一个问题作为开场:历史上所有基础设施的共同点在哪里?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媒介、动力源和逻辑机制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相互影响,共同确保基础设施以一个整体运行。在这个意义上,基础设施可以看作一个假肢,或一种扩大社会机制的手段。倘若通信、能量来源和移动性有一者缺失,社会就会停止运转。

就像之前说过的那样,物联网是由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协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将持续不断地通过调度能源、生产并分销商品或服务以及回收废物的方式寻找提高热力学效率和生产率的新手段。三个互联网缺一不可。没有通信就无法组织经济活动,没有能源就无法生成信息或传送电力,没有物流就无法在价值链上推动经济活动。上述三个操作系统共同构建了新经济组织的生理机能。

物联网所包含的这三个彼此协作的互联网需要企业做出功能上的转型。在思科的案例中,我对新兴物联网经济中CIO(首席信息官)这一职位能否维持表示了怀疑,并建议未来的IT(信息技术)、能源服务和物流应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职能部门,由CPO(提高生产率的首席官员)负责监督指导。CPO的职责是整合IT、能源和物流领域的专业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公司运营的热动力学效率和生产率。

思科是个以IT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而西门子的业务更为多元化,设有IT、能源、物流和基础设施等部门。我在与西门子高管接触中发现,明显不同的部门之间多多少少还是相对独立的,各自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西门子公司将自己重新打造成一个为创建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迫使传统意义上的独立部门就如何增加彼此价值、推动物联网世界新局面展开对话。三大互联网在同一个物联网中运行,共同提高城市、区域和国家的热动力学效率和生产率,这一切使物联网这一概念突然变得有意义了。但是,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型,将西门子优秀的业务部门联手组建成强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而管理物联网技术平台的权限,并促进城市向智慧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这一想法到底有多明智呢?

随着物联网平台突然出现,对商业模式的反思也正在凸显。我自己的社会企业TIR咨询公司是由很多世界领先的建筑、能源、施工、电力、IT、电气、物流和运输公司组成的。自2009年起,我们就与世界上诸多城市、地区和国家探讨编制第三次工业革命总体规划以推行物联网基础设施的问题。如果不是当初发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未知的领域并位于陡峭的学习曲线之上,我就不会专注于新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我们知道的也就这么多。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核心是未来通信互联网、能源物联网和物流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如果三大互联网始终彼此独立,那么利用物联网推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建设是不可能的。(对构成物联网的三大互联网的论述贯穿全书。)

协同共享:主导人类社会

对物联网未来前景的兴奋在于极高的生产力会将万事万物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中,人类向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的时代加速迈进,21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走向没落,协同共享将取而代之,成为主导经济生活的新模式。

我们习惯于将资本市场和政府视为管控经济生活仅有的两种方式,以至于忽略了这两者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传递政府和市场所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型。共有模式在资本市场和政府出现之前就已存在,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制性自营活动。

当代的共有模式是数十亿人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它由数百万的自营(大多数是民主的)机构组成,包括慈善机构、宗教团体、艺术和文化团体、教育基金会、业余体育俱乐部、产销合作组织、信用机构、医疗机构、倡导团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和无数能够生成社会资产的正式和非正式机构。

传统的民主性共有模式至今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农村,当地的资源被(土地、水源、森林、渔业、牧草等)集中并由村民们共同使用。关于征用、耕种、分发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决定在民主的基础上由共有模式中的成员共同做出。此外,违反惯例或条约的制裁或惩罚措施会写入组织章程,使共有模式成为一种自营的经济体。在以物质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中,共有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模式,因为产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而不是交换。它们是当今循环经济的早期原型。

考虑到共有模式诞生的政治环境,它的成功就更加引人注目。大体上看,共有管理出现在封建社会,势力强大的君主剥削当地百姓,强制百姓在庄园劳作或用其生产的部分产品交税。受剥削的百姓走到一起共享劳动所得成为他们优化自有财产的仅有方式。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以民主自营形式分享共有资源的做法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模型。

席卷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萌生了现代市场经济和之后的资本主义体制,结束了农村的共有模式,但共享的精神仍然存在。农民把之前的经验带到了城市,在城市里,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主扮演了和封建君主同样的剥削者角色。城市工人和新兴中产阶级同他们的农民先驱者一样,投入他们的共有资源(这一次是以工资和劳动技能的形式)建立了新型的自营共有模式。各类慈善机构、学校、医院、贸易联盟、合作社和大众文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为19世纪的公民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些新型共有机构由社会资本筹资,在民主精神的指导下经营,在改善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居民的福利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20世纪,公民社会通过免税组织的形式实现了体制化,甚至部分转化为非营利组织。今天,就其纯粹的社会职能和机构分类而言,“公民社会”和“非营利组织”两个词是通用的。现在,一个新的趋势是更多使用“社会共有”一词,不再做以前的区分。

从封建共有过渡到社会共有的漫长岁月里,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把民主自营的原则理念打磨成了一个精细工艺。当前,全球很多国家的社会共有都比市场经济发展要快。可由于社会共有创造的大部分是社会价值而不是金钱价值,所以经济学家往往会忽视社会共有。然而,社会经济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的一项针对40个国家的调查表明,非营利性共有组织的运营支出达到了2.2万亿美元。在其中8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捷克和新西兰,非营利性共有组织的生产值平均占本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些国家非营利性共有组织对GDP的贡献高于其他所有公共设施领域,与建筑业持平,与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业的占比也相差不大。

社会共有的产物使社会以文化实体的形式存在。市场和政府是人们社会身份的延伸。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的持续补充,市场和政府就无法获得足够的信任而发挥作用,然而人们还是将社会共有轻蔑地划归为“第三领域”,好像它没有市场和政府重要似的。

然而,我们会不会有一天一早醒来,发现所有社会团体组织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社会迅速萎缩和灭亡?如果没有神社、学校、医院、社区服务小组、倡导团体、体育和休闲设施、艺术和其他文化机构,我们将失去使命感、认同感以及将人类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的社会纽带。

资本主义市场在私利的基础上受功利性驱动,而社会共有受集体利益和与他人分享的精神驱动。如果说前者奉行的是产权、购者自慎和自治,那么后者推行的则是开源创新、透明度和对社区建设的追求。

共有的形式之所以在当今社会比在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受重视,是因为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平台,该平台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可以优化共有模式的核心价值和运营原则,从而使这一历史悠久的体制重新焕发活力。

物联网是新兴协同共享模式的“科技精神伴侣”。物联网的基础设施以分散的形式配置,旨在促进协同效应,使物联网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理想技术框架。物联网的运营逻辑在于优化对等生产、全球接入和在公民社会中培养并创造社会资本的敏感程度。建立物联网平台的根本初衷在于鼓励分享型文化,这与共有模式相得益彰。物联网的这些设计特点带领社会共有走出阴影,赋予它一个高科技平台,使其成为21世纪决定性的经济模式。

物联网让数十亿的人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接入社交网络,共同创造组成协同共享的诸多经济机会。物联网平台使每个人都成为产消者,使每项活动都变成一种合作。物联网把所有人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社区中,社会资本繁荣的规模前所未有,使得共享型经济成为可能。没有物联网平台,协同共享既不可行,也无法实现。

“协同”这个形容词直到20世纪才出现。使用谷歌强大的Ngram Viewer词汇查找功能可以一窥这个词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使用Ngram Viewer服务查找1500~2008年出版的500多万本图书,确定某一个词初次使用是在什么时间,以及之后使用频率的增减。查询结果清楚地显示,“协同”第一次使用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点对点互动通信媒体出现后,“协同”一词的使用率一路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