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汉阳造
  • 张隼
  • 5532字
  • 2015-05-29 10:34:50

因为第一条汉阳造打出了神威,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带动枪炮厂的重建工作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几个月以后,枪炮厂重建工作就全部完成,顺利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这时候,经过裴元基欧阳锦华以及全体枪炮厂工人的共同努力,重建完成的枪炮厂,不仅制造汉阳造步枪及其所用子弹的枪厂与子弹厂能够保持平稳运转,而且炮厂以及炮弹厂也投入了使用,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了第一门陆路快炮第一枚炮弹。由张之洞亲自试射的炮弹打出了好几百米远的距离,准确地落在预定目标区域,让一座修建好的简易屋子瞬间就灰飞烟灭。这更令三镇的老百姓和官吏们兴奋不已。大家都以为凭借这些汉阳造,就可以顺利地挡住西方列强的入侵。

裴元基却很冷静。他知道,单凭数千支汉阳造步枪数十门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根本无法跟西方列强相抗衡。他得生产更多的武器,只有当清军全部换上了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枪炮,才可以抵御得了强敌的攻击。

不仅裴元基知道这一点,湖广总督张之洞也知道这一点。这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

张之洞对欧阳锦亮当年在枪炮厂陷入危机的关头能挺身而出毁家相助的事情记忆犹新,深感欧阳锦亮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就把凡是跟枪炮厂制造武器弹药相关的物资,全部交给他打理,并且还用自己堂堂一品封疆大吏的名头为欧阳锦亮提供一切方便。因为汉阳铁厂制造出来的钢材含磷量高,不能制造枪炮,制造快枪快炮的钢材都需要进口,因而,实际上,欧阳锦亮打交道的对象几乎都是外国人以及跟外国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清廷高级官员、操办洋务的老手。在张之洞的支持以及裴元基诸葛锦华的帮助下,欧阳锦亮经过了一段艰难的挣扎,终于能够跟他要打交道的人打上交道了。可是,总是购买洋人的钢材,还有洋人的火药,实在不划算。这时候,张之洞萌生了就近修建一座钢药厂,以此专门为湖北枪炮厂提供原料的想法。不过,这需要很大一笔银子,还需要一个像裴元基一样的干才来打理。他曾经设想过把诸葛锦华从枪炮厂分离出来,去负责钢药厂的建设,却转而一想,办钢药厂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给枪炮厂提供便利;一旦诸葛锦华离开了枪炮厂,无异于斩断了裴元基的一条胳膊,将会给枪炮生产带来另一种损失。可是,如果不把诸葛锦华从枪炮厂分离出来,一时间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人才来筹划和管理钢药厂的建设呢?想来想去,最后把人选锁定在欧阳锦亮身上。只可惜,欧阳锦亮饶是能够辨认一些钢材与火药原料的好坏,对技术方面的活计还是颇感生疏,得把裴元基找过来,亲自向他交代一番,要他好好带一带欧阳锦亮,教会欧阳锦亮操办钢药厂的要领。

裴元基听了张之洞的打算,说道:“大人筹划建设钢药厂,实属深谋远虑,卑职万分佩服。不过,说到操办钢药厂的人选,得请大人重新考虑。”

“你的意思是说,欧阳先生难以堪当重任吗?”

“卑职从小就被大人送到德意志帝国留学,经过十年的努力,才得以学到制造枪炮的技术。欧阳先生纵使再聪明,怎么可能在短时间里从一个技术上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呢?”

“我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承办一项大型技术项目,懂得技术的确非常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承办者应该具备很高的个人修养。欧阳先生胸襟高远,只要你带他一段日子,让他略懂一些技术方面的事情,我再为他配备强有力的技术骨干,有何不可?”

“正因为欧阳先生胸襟高远,卑职认为,他不会接受大人的这份关爱。”

张之洞顿了一顿,说道:“也许,你是对的。我可以留意其他的人才。不过,你还是要好好地带一带欧阳先生。”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枪炮厂里,上有张之洞做后盾,外有欧阳锦华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各样的钢材和火药,内有裴元基和诸葛锦华掌舵,下有郑庆光郝老六王老四肖老二等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生产一直很顺畅。

至于枪炮厂生产出来的枪炮,裴元基非常有把握,在今后十几年的时间里,也决不会落伍。

他有这个信心,是因为他亲自参与了枪炮生产线的引进工作。

从德意志帝国回国之后,裴元基和诸葛锦华本以为可以立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谁知张之洞虽说堂堂一品总督,说出去的话也不能马上兑现,大清王朝就像一部破车,行驶起来,不是有人掣肘,就是缺东少西。害得他们一跑就跑了十几年,才得以确定枪炮厂的修建方案。

其间,在父亲的逼迫下,裴元基跟一个名叫姚心林的女人结了婚。女人是父亲为他物色好的,他根本就没有时间过问。

他在德意志帝国见识过西洋人东洋人结婚的礼数。人家都是先认识了,看对眼了,谈上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自作主张结婚。他很羡慕这个。他得到过恩师女儿的喜欢。不过,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可能永远呆在德意志帝国,只要学到了制造枪炮火药的本领,就得回去祖国,硬是狠下心肠,不理人家姑娘的茬。连恩师的女儿他都可以置之不理,还在乎其他女人嘛?

作为大清王朝的子民,他得遵守炎黄子孙的传统。他得结婚生子,他得延续裴氏家族的血脉。老父亲为他准备什么样的女人,他都准备欣然接受。洞房花烛之夜,掀起新娘的盖头,竟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女。

“老天何其垂青于我啊,有姚小姐作为我裴元基的夫人,我还有什么奢求呢!”他惊叹道。

新婚夫人姚心林满脸通红,低垂了脑袋,样子更加娇娆。裴元基恨不得马上就把她拥入怀里,好好爱她,给她温存,自己也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洞房花烛之夜。却姚心林渐渐镇定下来了,说道:“我早就听说过郎君的事情,只道像郎君这样忠君爱国一心为了造出好枪好炮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正人君子,没想到也会做出小人的举动。”

轮到裴元基满脸通红了:“夫人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新婚燕尔,你侬我侬,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郎君以为有了我,就别无所求,忘掉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夫人教训得是,裴某有如此胸怀宽阔的娇妻,怎敢不努力发奋呢?”

“郎君能够如此,家里的事情一切不必放在心上,贱妾虽说是一个弱女子,也愿意替你照顾好全家老小。”

姚心林果然说到做到,上对父亲礼敬有加,下对小叔子小姑子关怀备至,裴元基能够想到的问题她先想到了,裴元基没有想到的问题她也想到了,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尽善尽美。她还识文断字,棋琴书画无一不精。性格温顺,平时很少说话,却每说一句话,就具有一股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的权威。

在德意志帝国留学十年,裴元基身上多少带有一些西洋人的做派,成了家,自然就得把同窗介绍给夫人认识。他就把诸葛锦华带到家里,先是让老同学拜见了自己的老父亲,紧接着,就隆重地把老同学介绍给了夫人。

姚心林一看到诸葛锦华,心里就是一动,经常偷眼去看一看他,越看越觉得他跟裴家是有缘人。等客人走后,夫妇两人坐在一块,姚心林开始盘问起诸葛锦华的家世诸葛锦华有没有成亲,没有成亲的话,家里给他定了亲事没有。等丈夫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她顿了一会儿,说道:“你觉得,诸葛大人能不能成为裴家的人?”

“什么意思?”裴元基疑惑地看着夫人,问道。

“你难道不觉得云珠其实可以跟他成为一对很好的夫妻吗?”

裴元基的确从来没有想过这回事。他在1875年离家去德意志帝国留学的时候,妹妹裴云珠还只有四五岁,弟弟裴元杰却刚刚出生。自此以后,在他的记忆里,妹妹永远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弟弟永远只是襁褓中的婴儿。如今一听夫人的话,还真觉得妹妹已经长大了,可以结婚了,不由摇头一阵苦笑,觉得自己这个当大哥的未免太差劲了。

“夫人既然觉得云珠可以嫁给诸葛大人,我没有反对的理由。”裴元基说道。

夫妇俩意见一致,事情基本上算是确定下来了。不过,还有两个关口:一个是妹妹裴云珠的态度,一个是父亲肯不肯把女儿嫁给诸葛锦华。

姚心林拿得稳,裴云珠和父亲那里也都不可能有问题。为了稳妥起见,她还是先把小姑子叫到自己的卧房,拐弯抹角地替诸葛锦华说了一通好话,完了,问道:“你觉得,诸葛大人能不能成为我们裴家的人呢?”

裴云珠从小受父亲的教导,对像哥哥一样有大胸襟干大事情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何况诸葛锦华一表人才,谈吐文雅,正是心目中理想的丈夫,一听嫂子的话,脸羞红了,把头一低,什么话也不说,就跑回了自己的房间,趴在桌子上,心仍然像小鹿在里面撞击一样。父亲裴应儒已经绝了大儿子通过金榜题名换取顶带花翎的路子,再贡献一个女儿,也不成问题。

诸葛锦华打从第一眼看到裴云珠的时候其,就已经对她怦然心动,只不过自忖自己一来年龄比她大许多,二来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怎么可能娶貌似天仙的裴云珠为妻呢?只有把这个念头强压在心底。当裴元基主动提出愿意把妹妹嫁给他时,他喜出望外,生怕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不真实一般,慌忙说道:“裴大人该不会是拿我开心吧?”

“我会拿亲妹妹的终身大事跟你开玩笑吗?”裴元基一本正经地说。

是真的了!诸葛锦华差一点就要山呼万岁,赶紧抓住裴元基的手,激动地说道:“老天啊,我竟然能娶令妹为妻吗?”

事情既然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就该考虑成亲的事情。在哪儿成亲,成亲之后怎么过日子,诸葛锦华得好好盘算盘算。他和裴元基一样,现在是飘荡着的浮萍呢,总不能走到哪里,就把一个如花美眷带到哪里,让她跟着遭受奔波吧。于是,新家暂时安在丈人家里,有老丈人和嫂夫人照料,他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会很放心。

他们跟夫人待在一块的时间屈指可数。原本关系就很要好的两个同窗,现在又加上了郎舅关系,关系好得不能再好。

张之洞得知消息,也非常高兴,不仅当面向他们表示祝贺,甚至还专门差人去汉阳向裴老先生致以祝贺,向姚心林和裴云珠两位夫人分别送去了一份令人眼热心跳的贺礼。

紧接着,他们都有了后。两位夫人真会生,头一胎就替他们解决了炎黄血统最关心的问题,都是儿子,家族血脉从此得以延续。

裴元基心里再美,也没有诸葛锦华心里美。他是一个孤儿,要是生不出儿子,诸葛家族就彻底玩完。一得知夫人生了儿子,他脸上的笑容就像是画上去的一般,成天就没擦掉过。他对裴家更是感恩戴德,夫人也好,老丈人也好,小舅子也好,离得远,他没法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一古脑地发泄到了裴元基的头上。搞得裴元基差一点就受不了。

“不至于吧。你毕竟留过学,见过洋世面,生了儿子,开心一下就得了,不必要搞得成天像得了宝藏似的。”裴元基在一次诸葛锦华向自己大献殷勤的时候说道。

“我们毕竟是炎黄子孙嘛。”诸葛锦华笑嘻嘻地回答道。

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别说是裴元基,就算是他的夫人裴云珠,他也不会说。他能说的是他非常非常感激夫人给诸葛家族生了男丁,承接了他诸葛家族的香火。

裴元基虽说不像妹夫一样有儿万事足,心头的高兴劲也是可以捉摸得到的。他不仅有了儿子,过了两年,他还有了女儿,他们都是他的心肝宝贝。

家里的事情一帆风顺,修建枪炮厂的事情同时也有了眉目。裴元基和诸葛锦华眼见得枪炮厂马上就要落地生根,心里的高兴劲不亚于得了儿子时的那份狂喜。谁知好事仍须多磨,随着两广总督张之洞迁任湖广总督,原定在广州修建枪炮厂的计划泡了汤。

他们在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之后,毅然回到了汉阳。通过一番重新设计,他们要在汉阳建造枪炮厂。

也正是因为他们都回到了汉阳,诸葛锦华在离裴家不远的地方,另择了一个住处,把夫人和儿子都搬了过去。家里的下人,都是裴云珠带过去的,他们伺候裴云珠已久,知道大小姐的脾气,更知道如何让一个崭新的家庭充满温馨。诸葛锦华到了这个时候,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一份不再飘泊的生活。夫人小他七八岁,却自幼跟她父亲读书,后来又有嫂子教她女人家该做的事情,不仅知书达理,还很会营造家庭情趣。每一次诸葛锦华回到家,就像掉进了蜜罐,硬是不想从家里再爬起来。

“怎么说呢,要是没有夫人,我绝对想象不到家庭生活原来竟然如此美好。”诸葛锦华感激地说道。

“家庭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副样子的嘛。”裴云珠笑道:“你一天到晚忙着修建兵工厂,呆在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我要是不让你好好感受一下家庭生活的温暖,你不是要变成一具机器吗?”

裴元基比诸葛锦华的家庭生活还要有情趣。上面有老父亲,下面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金童玉女,谁见了谁都羡慕,中间还有一个弟弟。

不过,弟弟倒是让他担了不少心。这家伙不知道怎么染上了一身浪荡的毛病,对家庭漠不关心,小小年纪就去过妓院,气得父亲一棍子把他赶出家门,发誓再也不认这个儿子。父亲不认儿子,裴元基不能不认弟弟,回国之后,找到了弟弟,把他好好地教训了一通,逼他改邪归正,就把他带回了家。父亲说是不认儿子,那是恨铁不成钢,眼见得儿子愿意学好,当然也就默认裴元杰重新回到家里。裴元基在家的时候,或者说,裴元基只要没出江城,裴元杰就是老实疙瘩一个,哪儿也不敢去;可是,只要裴元基不在江城,或者离开家的日子一长,他就动点歪脑筋。这些歪脑筋决不会轻易让父亲发觉。因为他浪子回头以后,考上了秀才,紧接着又考上了举人。要出去游学,要出去会见同年,无论什么借口,父亲都不好拒绝。

姚心林倒是时时刻刻提醒小叔子:“千万要把住方向,别乱来!”

“嫂子,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走过弯路,知道哪条路能走,哪条路不能走。”裴元杰说道。

不过,说是说,他最后还是没把住方向,走了弯路,爬上了一个同年的夫人床上。他正跟同年夫人在床上颠凤倒鸾的时候,同年回家了,结果一告就告到了官府,把他的功名褫夺掉了。

消息传到父亲耳朵里,父亲一个把持不住,吐了一口血,大骂一生:“逆子”,再次把裴元杰赶出家门。

姚心林认为是自己没管好小叔子,才导致他做出令整个裴家祖宗十八代都蒙羞的丑事,觉得心里有愧。把小叔子赶出了家门,不认他是裴家子孙,他就不是裴家子孙了吗?他还是裴家子孙,血缘关系存在,永远都改不了。既然丈夫做了一次好人,让裴元杰迷途知返,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丈夫一样,也让裴元杰迷途知返呢?于是托人找到他,经常接济他,不让他冻饿而死,还用激烈的言辞训斥他用委婉动听的话开导他。

裴元基定居汉阳之后,从夫人手里接过了关照教训开导弟弟的棒子。几年之后,裴元杰脱胎换骨,不能再用文章谋取功名,就去了兵营。兵营是张之洞的亲兵营。张之洞对裴家的恩宠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