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宝宝的常见疾病问题集锦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 马军编著
- 3413字
- 2015-06-04 20:51:43
满怀喜悦的新爸妈们,不要因为宝宝身体上这样或那样的状况,感到迷惑和不安。
有些状况是宝宝现阶段所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宝宝成长的必经“事件”,妈妈们不必十分担心。只需要细心的妈妈认真分辨,科学应对就行了。当然,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极易患病。新手爸爸妈妈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1.宝宝出现“奶癣”与喂奶有关系吗
这一阶段,妈妈发现宝宝脸上和耳后部出现红斑样皮疹,并伴有奇痒,心里焦急万分,听说是奶癣就不给孩子吃牛奶或母乳。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盲目禁食母乳或牛奶对于胃肠系统发育尚不健全的宝宝来说,是弊大于利。
奶癣,在医学上也称为湿疹,婴儿时期的湿疹主要是对奶粉或母乳中的蛋白质过敏引起的,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不用治疗,1岁半或2岁以后会自然好转。
宝宝出现湿疹,是身体对外界物质的一种过激反应,即“过敏”。母乳造成宝宝过敏的可能性很小。“断掉母乳治湿疹,是以最大风险换取最小利益。”母乳的温度、营养成分都是对婴儿最佳的,因此,宝宝出现湿疹,应该先找到宝宝的过敏原。
千万不要盲目地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任何食物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奶癣的发生与母乳确实有关的话,那就得仔细分析一下,由于母乳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与妈妈的膳食有关。妈妈要回想一下,自己最近是否吃了某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以至于这些致敏物质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而诱发奶癣或加剧奶癣的症状。
如宝宝出现奶癣确实与母亲膳食有关,哺乳的母亲就应暂时停止进食与过敏原有关的食物,如鸡蛋、鱼、虾、蟹等不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2.宝宝出现鼻塞,妈妈该怎么办
15天以后,宝宝经常出现鼻塞,有些宝宝即使没有到户外去,更没有接触感冒的人,却依然发生鼻塞。
新生儿发生鼻塞,往往并不是感冒,妈妈不必过分担心,或马上给宝宝服用感冒药。当宝宝的鼻腔的黏膜水肿而没有发现分泌物堵塞鼻道时,妈妈可以用热水将毛巾打湿后,热敷宝宝鼻根处,这样有助缓解鼻塞。
如果是由于鼻腔分泌物造成的阻塞,可用棉棍将分泌物轻轻地拨出来。若是干性分泌物,应先涂些软膏或眼药膏,使其变得松软和不再粘在黏膜上时,再用棉棍将其拨出;或用棉花毛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鼻腔的分泌物也可随之排出,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如果宝宝属于“渗出体质”,妈妈可以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和温度适宜,减少室内尘埃密度。或者趁天气好的时候,到室外多接触新鲜空气,不要总关在屋子里。
有鼻黏膜水肿的宝宝,清理鼻道一时也不能改变鼻塞的症状,若妨碍呼吸,一定要去就医。
3.宝宝发生乳腺肿胀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在出生后1周左右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是正常现象,妈妈不必担心,宝宝的双侧乳腺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还分泌少量乳汁,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的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
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骤然切断,生乳素作用释放,刺激乳腺增生,而出现双侧乳腺肿胀,大约经过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不可盲目地挤压乳腺,若人为地挤压会使宝宝乳头受伤,细菌侵入,引起乳腺炎,严重者甚至导致败血症,危及宝宝的生命安全。
宝宝出现乳腺肿大后,妈妈要留心观察,如发现肿大的乳腺不对称,一大一小,宝宝经常有哭闹不安等不适表现,局部发红发热,甚至抚摸时有波动的感觉,则可能已出现化脓性乳腺炎,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宝宝的湿疹该怎么样护理
在对湿疹宝宝的日常护理中,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妈妈尽量给宝宝穿上纯棉的宽大内衣,避免衣物刺激、摩擦加重湿疹。妈妈最好也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加重宝宝湿疹。
宝宝得了湿疹后,喂奶的妈妈也应注意饮食。少吃牛奶,不吃鱼、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一般到宝宝6个月添加辅食后,湿疹会逐步减轻直至痊愈。
5.宝宝为什么容易出现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病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又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肝内合成不足,从而引起出血。
引起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正常人除从食物中直接获取维生素K外,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一部分,但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所以维生素K合成很少;
(2)维生素K的吸收与胆汁有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胆汁中胆酸含量低,影响了维生素K的吸收;
(3)初生儿吃奶量少且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为15μg/L,牛乳为60μg/L)。
新生儿出血症多数病例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吐血或吐咖啡样物,大便带血或黑便,其次是皮肤、脐部出血。
需要说明的是,凡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婴儿,一般都进行常规预防性维生素K注射,所以实际上本病的发病率不是很高,治疗的主要措施也是注射维生素K。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出生后8天才发病)多见于出生后1~2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主要原因也是维生素K摄入不足;维生素K摄入不足的原因是腹泻,腹泻影响维生素K吸收(抗生素、磺胺药抑制消化道正常菌群),并减少了维生素K在肠道的合成。
6.宝宝湿疹,别擅用激素类药膏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皮损是以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病因常常难以确定,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等有关。此外,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漾奶刺激,是本病的诱因。
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半~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起病时一般先在面颊部出现小红疹,很快可波及颊下、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小红疹可变为小水疱,破溃后流水,最后结成黄色的痂皮。疱疹渗出后,红肿渐渐减轻,进入非急性期。婴儿湿疹时轻时重,反反复复,孩子在急性发作时搔痒难忍经常烦躁哭闹,影响食欲和休息。
妈妈别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消炎、止痒、脱敏药物。
7.宝宝睡眠时出现屏气现象正常吗
眼瞅着宝宝要满月了,妈妈满心欢喜,可最近这几天,妈妈发现宝宝似乎又出新情况了:“常常屏气并发出哼哼声,好似排便困难似的”,特别是在睡梦中出现呼吸不匀、屏气的情况,让妈妈的心里又平添了几分担心和疑惑。
由于宝宝的大脑神经组织还没有发育完全,中枢神经功能不稳定,大脑皮层一时性的高度兴奋,对皮层下的中枢控制作用暂时性失灵,使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产生上述症状。这种症状宝宝长大些就会消失。
8.宝宝的头形不正与睡姿有关吗
“宝宝的头形不正与睡姿有关吗?”这是不少妈妈在观察宝宝睡觉姿势后常发出的疑问。
新生儿出生后,头颅都是正常对称的,但由于这一时期骨质密度低,骨骼发育快,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总把宝宝的头侧向一边,受压一侧的枕骨就变得扁平,出现头颅不对称的现象。
新妈妈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宝宝头部的发育,经常纠正宝宝的头部睡觉的姿势就行了。过了2个月时,宝宝能够自由活动头部,要纠正起来就更难了。
如果宝宝没有出现头部不对称的情况,却只朝一个方向,就要考虑是不是斜颈的问题了。
9.怎样正确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满月了,妈妈发现,他最近越来越不老实了,总喜欢用小手去抓脸。这一举动让妈妈立刻意识到,要给宝宝剪指甲了。宝宝的指甲过长,很容易把自己的小脸蛋,抓出一道道小红印。
其实,当宝宝开始出现抓脸的动作时,是宝宝大脑发育的表现之一,因为手的发育是宝宝智力发育中关键的能力之一。此时,妈妈只需要把宝宝的指甲剪得稍微短些,然后再轻轻磨磨,让指甲变圆滑,就不会伤害到宝宝的脸了。
妈妈在准备给宝宝剪指甲时,使用专用的婴儿指甲剪是不错的选择。
剪指甲时,妈妈坐床上或者沙发上,把宝宝抱在身上,宝宝背靠着妈妈,妈妈用手同方向握住宝宝的一只小手。分开宝宝的五指,捏住其中一个指头剪,剪好一个换一个。
修剪的顺序为先剪中间部位再修两头。因为这样会比较容易掌握修剪的长度,不可剪得太深或太多,大致沿指甲前端红、白界线部位修剪即可,以免损伤皮肤和甲床。再将修剪后的指甲修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