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09年岁末,《新时空》栏目组的同志对我说,希望能够出一本书,将栏目创办三年多来的成果和心得体会以书籍的形式保留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愿意和栏目组的同志共同来完成。
电视有其先天的缺憾,一件作品,无论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往往都是过眼即成烟云。所以,编辑出版本书的目的,一是借图书这种形式留下我们的思索与实践,为今后宁夏新闻界提供一份方便检索的文本;同时,也希望以此留下创作人员三年多来凝聚在栏目中的激情与梦想,激励今后更加勇敢地前行。
2006年,宁夏广电总台组建新的公共频道,我任总监。当时,整个频道还没有自办栏目。办一个什么样的栏目,能够既符合公共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同时,又能以一支新闻生力军的姿态显现于宁夏电视荧屏,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夙兴夜寐,认真求索的过程。频道领导班子进行过反复探讨和研究之后,定下了“电视新闻杂志”的栏目方向。我们知道,既然要办电视新闻杂志,多样化的节目形态必不可少。后来,节目形式在大家的交流研究中逐渐明晰。
《新时空》创办之初,栏目记者们拿到的,是一个让人充满创业激情的节目方案。后来,思路被这群年轻人变成了一档激情洋溢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故事驿站》以讲故事的形式做新闻;《我在现场》致力于打造现场出镜的名记者;《DV日记》努力让每一个DV爱好者都能够成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空视角》证明“电视栏目也能做观点新闻”。《新时空》的首播时间是傍晚18:30,开播前,这个时段的收视率长期为零。但就在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时段,《新时空》的开播却带动了这个时段收视率的迅速上扬,最高时甚至达到了3.50%。《新时空》亮相电视荧屏后,时任宁夏广电总台总台长的李文华给予了“出手不凡”的评价,广大电视观众也给予“清新、别致、贴近、显著”的赞誉。很快,《新时空》就成长为宁夏电视荧屏上一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宁夏电视栏目中树立了品牌形象。
《新时空》后来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2008年,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复评中,《新时空》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优秀专栏”。当时,全国入围的十个电视栏目中,《新时空》排名第五,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等栏目一并入选。这是宁夏电视界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我为此感到欣慰,也为栏目组同志付出的心血而深深感动。我知道,当栏目组的同志共同举起这一奖状时,背后是他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身影。
荣誉总会成为过去,关键是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在《新时空》开播三年后,他们又经过总结探索,大胆推出《行风面对面》《画里有话》等板块,又一次引起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注意。《行风面对面》邀请部门负责人亲临群众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访谈,来达到沟通并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电视行风节目的一次崭新探索;《画里有话》采取栏目记者和电视观众拍摄图片新闻的方式,进一步突破了电视设备的局限,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
三年多来,《新时空》一直在这样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实现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有了创新,节目就会充满活力,就会像《新时空》的团队一样,年轻而富有朝气。
《新时空》栏目成员目前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29岁,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年龄,也是一个能打敢拼的年龄。《新时空》这个团队组建之初,栏目成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从未干过电视行业。在人员构成与播出时段都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这群年轻人用他们的智慧和韧劲,在宁夏的电视栏目中拼出了《新时空》的品牌,使《新时空》成了很多宁夏电视观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年多来,在全区和全国各类新闻奖评选中,《新时空》团队的成员也屡获硕果……
这三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新时空》的团队是一支出则能打、打则能赢的队伍。《新时空》的成长历程是总台领导下频道自办栏目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后,这种能打敢拼、打则能赢的精神将会激励我们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本书收录了《新时空》栏目记者辛勤工作之余的业务心得和部分节目文字稿。《新时空》三年多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事,同时,也见证了他们自己一段重要的成长岁月。他们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事业发展当中,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
是为序。
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