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B超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及其仪器的不断发展,阴道超声的应用在妇产科领域日益广泛,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紧贴穹窿,与盆腔器官贴近,子宫和卵巢的声像图更为清晰,尤其对子宫内膜和卵巢动脉的监测。在月经周期的适宜时间进行准确和动态的盆腔超声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信息,已成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检查及监测方法。

第一节 阴道超声应用基础

阴道超声是腔内超声的一种,探头分扇扫和线阵,以扇扫常用,其扫描角度60°~240°不等,探头频率为5~7.5MHz,随探头频率增大,聚焦距离变小,探头有效聚焦区在10cm之内。

一、检查特点

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比腹部探头频率高,分辨率增强,且探头距靶器官近,不受腹壁厚度、膀胱充盈度及肠道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后位子宫、宫腔内病变、卵巢内微小占位图像比腹部超声清晰,能更好地显示子宫、卵巢及盆腔包块的细微结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扫描器官或组织内的血流分布及血流频谱,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卵泡的发育、卵巢的储备功能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经阴道超声检查无需充盈膀胱,患者不存在充盈膀胱的不适。

二、检查方法

首先了解有无阴道检查禁忌症,嘱其排空膀胱或保留少许尿液以便定位,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图像调换为阴道超声状态,阴道探头表面涂适量耦合剂,外套阴道探头套,将探头轻柔置入阴道达穹窿或子宫颈处。子宫前倾或前屈者探头放置前穹窿处,后倾或后屈者探头放后穹窿处,探头前后、上下侧动,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切面。当子宫体积或活动度较大时,检查者可用另一只手放在患者的下腹部,并向下推压盆腔器官使子宫或卵巢移向探头。扫描时首先定位子宫颈。显示子宫纵切面,探头左右缓慢移动了解宫颈、宫体、宫底肌层结构,观察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情况,并进行子宫体积测量及血流测定;探头转向右侧,可见右侧髂血管、盆壁和右附件,然后探头再转向左侧检查,显示左侧髂血管、盆壁和左附件,旋转探头90°上下移动,行宫颈至宫底横切面的扫描。依次系统操作使检查完整有序。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与常规阴道超声方法相同,为了顺应骨盆的倾斜度与子宫的各种位置,采用推拉、倾斜、旋转等几种基本手法观察子宫、卵巢等盆腔情况。

阴道探头频率高,穿透力较差,有效显示深度在12cm以内,远场欠清晰,对较大的盆腔占位病变不能显示全景,因此中晚期妊娠不宜采用。未婚女性、阴道畸形者、严重阴道感染者禁止使用,阴道有出血者,应执行严格无菌操作。

三、检查内容

通过体位标志确定图像的解剖部位及器官组织的断面,观察子宫、卵巢形态的完整性,轮廓是否清晰,边缘是否光滑及其连续性;应测量三个径线值,即纵径(长度)、前后径(厚度)、横径(宽度),判断其各个径线、面积、体积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子宫、卵巢或病灶的内部回声是否均匀,结构是否清晰,监测子宫内膜回声及厚度的周期性变化,记录卵泡生长发育情况;注意子宫附件与毗邻器官的关系,鉴别病灶与子宫附件的位置关系和来源;了解子宫附件或病灶有无粘连,是否存在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等。

四、超声伪像识别

声像图中的伪像是由超声的某些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调节和人体生理结构所致,导致切面图像与实际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表现为形态位置及亮度的失真。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混响伪像

多次反射造成的假波,当声速传播途中遇有声阻抗较大界面,则在其界面与探头之间形成多次往返的反射,出现多条等距横行强回声带,回声强度逐次减弱,侧动探头使声束不垂直腹壁可减少这种伪像。

(二)声影

声束通过超声衰减系数较大的结构时其后方的区域声束几乎不能到达,紧随强回声结构,后方的无回声区称为声影。可利用声影作为标记,寻找某些结构或病变。

(三)后壁增强效应

声束通过超声衰减较小的器官或病变,在其后的组织结构回声强度大于周围组织的回声强度,超声图像表现此区域后方较同等深度的周围组织明亮的现象。

(四)彗星尾征

超声在高密度物体(如避孕环、金属异物)内来回反射,其后方形成多次内部混响,混响在强回声影像后方形成一串由宽变窄的强回声,似彗星尾。

(五)回声失落

探查较大界面时,两侧壁出现缺失暗区,这是由于扫描角度的原因,致使反射回声接收不到。

(六)侧壁效应

在囊性结构的两侧后方,各出现一条细窄的纵行声影,由声束的全反射现象引起,也称为边缘声影、折射声影。

(七)切面厚度伪像

又称部分容积效应,由超声切面图像的切片厚度引起病灶回声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回声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