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系列单片机开发宝典
- 赵建领等编著
- 3089字
- 2020-08-28 11:13:04
2.5 并行I/O口
8051具有4个8位的并行I/O端口,分别为P0、P1、P2和P3,共32条I/O线。这些I/O端口是双向I/O端口,每个端口均可以用做输入和输出。其实,这些I/O端口分别对应4个特殊功能寄存器P0、P1、P2和P3。
2.5.1 并行I/O口的结构
8051有4组8位I/O口:P0、P1、P2和P3口。P1、P2和P3为准双向口,P0口则为双向三态输入/输出口,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端口的结构。
1.P0端口结构
P0端口是由8个相同结构的引脚组成的,对于某一个引脚结构,如图2.6所示。P0端口内部包含一个输出锁存器、一个输出驱动电路、一个输出控制电路、转换开关MUX和两个三态缓冲器。其中,输出驱动电路由一对场效应管(FET)组成,整个端口的工作状态受控于输出控制电路。
P0端口既是一个真正的双向数据总线口,也可以分时复用输出低8位地址总线。
当作为普通的I/O使用时,对应的控制信号为0。电子模拟开关MUX将锁存器的Q端和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同时与门输出为0使上拉FET截止,这时的输出是漏极开路电路,故需要外接上拉电阻(5~10KΩ左右)才能正常工作。其工作情冴如下:
◆ 当程序中使该输出为0时,锁存器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致使下拉FET导通,从而输出端输出0;
◆ 当程序中设置输出1时,锁存器的为低电平,致使下拉FET截止,由外接的上拉电阻将输出端变为高电平,从而输出1。
对于输入的情冴,一般应首先置各个锁存器为1(即输出FFH),才能保证获得正确的输入结果。即作为普通I/O端口时,其不是一个真正的双向I/O端口,而是一个准双向端口。
当P0口用做低8位地址/数据分时复用时,控制信号为高电平1,控制电子模拟开关MUX与地址/数据线经反相器输出相连,并与下拉FET导通,同时与门开锁,输出地址/数据信号,既通过与门驱动上拉FET,又通过反相器驱动下拉FET。其工作情冴如下:
◆ 当输出信号1时,上拉FET导通,而1经过反相器后变为0,使下拉FET截止,从而在输出引脚上输出高电平1;
◆ 当输出信号0时,上拉FET截止,而0经过反相器后变为1,使下拉FET导通,从而使输出引脚上输出低电平0。
由于P0口做地址/数据分时复用方式时,经复位后自动置P0口为0FFH,使下拉FET截止,控制为0时上拉FET也截止,从而保证在高阻抗状态下输入正确的信息。因此,P0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时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能够驱动8个LSTTL负载。
图2.6 P0口内部结构
2.P2口结构
P2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P2口可以当做普通I/O口也可以在系统外部扩展存储器的时候,输出高8位的地址。其工作情冴如下:
◆ 当P2口用做高8位地址时,控制信号用电子模拟开关MUX接通地址端,高8位地址信号便加到输出端口,从而实现8位地址的输出;
◆ 当P2口用做普通I/O口时,控制信号用电子模拟开关MUX接通锁存器的Q端,则进行通用I/O操作。此时,P2口属于准双向I/O口。因此,在复位情冴下,可以直接从引脚输入外部数据信息;而在运行中,由输出转为输入方式的时候,则应该加一条输出0FFH指令,再从端口读入才正确。其余操作和P0口类似,P2口可以驱动4个LSTTL负载。
3.P1口结构
P1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P1口一般用做通用I/O端口,可以用于位处理,各位都可以单独输出或输入信息。
图2.7 P2口内部结构
图2.8 P1口内部结构
P1口同样是准双向的I/O端口,当需要某位先输出然后输入的时候,应该在输入操作前,加一条输出1的指令,然后再输入才正确。对于复位后,由于各位锁存器均置为1,端输出为0,下拉FET截止,因此,各位用做输出或输入都是正确的。
对于AT89S52,P1端口的某些引脚还可以有第二功用。P1.0引脚用于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事件计数输入端口,P1.1引脚用于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控制端口。P1.5~P1.7还用于片内Flash的编程。
4.P3口内部结构
P3口的内部结构,如图2.9所示。P3端口是一个具有第二变异功能、且可位操作的端口,可以有两种用途:
图2.9 P3口内部结构
当作为普通I/O端口时,P3口可以进行位操作,是准双向端口,可以驱动4个LSTTL负载;当系统需要扩展外部器件时,P3口可以作为第二变异功能使用,各位的功能,如表2.7所示。
表2.7 P3端口的第二变异功能
2.5.2 并行I/O口的应用
单片机4个8位I/O端口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各自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单用一个单片机很难达到系统的要求,经常需要外部功能扩展。因此,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常用于组成16位地址总线。P0口用做8位数据总线,P3口由于其特有的第二变异功能,因此常用于传输和控制等,只有P1口可以真正用于I/O操作。
另外,在单片机应用时,P0口需要外加上拉电阻,而P1口、P2口和P3口内部设有上拉电阻,不用外加。这4个I/O端口均为准双向I/O端口,其驱动能力不同,P0口的驱动能力最强,可以驱动8个LSTTL负载,其余3个端口只能驱动4个LSTTL负载。
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端口都有两种读方式:读锁存器和读引脚。这是因为在I/O端口中,锁存器内容和引脚上的内容有可能不一致。
例如,当单片机的某个I/O引脚用于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时,向该引脚写入1,使三极管导通,此时基极的电压便发生由1到0的跳变,从而使该引脚也变为低电平,而此时锁存器中的内容仍然为1。这样便出现锁存器和引脚内容不一致的情冴。
在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有些指令用来读锁存器中的内容,有些指令则用来读引脚内容。当指令的目的操作数为I/O口时,该指令所读的便是锁存器中的内容,而不是引脚上的内容。
读锁存器的指令,示例如下:
ANL P2,A INC P1 CPL P1.3 XRL P1,A ORL P1,A
2.5.3 并行I/O口的扩展
单片机通过I/O口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虽然51系列单片机提供了4个8位的并行I/O口,但是这些I/O口一般不能完全用于输入/输出操作。
例如,很多时候都需要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此时P0口和P2口便用做数据和地址总线,提供给用户的I/O口只有P1口和P3口。如果再使用串行通信或者中断等,则可使用的I/O口便更少。因此,在单片机的系统设计中,经常需要扩展I/O口。
1.并行I/O口的原理
51系列单片机的I/O口的扩展,一般采用将扩展的I/O口与外部RAM统一编址的方式。用户可以将外部64KB的RAM空间的一部分作为扩展I/O口的地址空间,CPU使用“MOVX”指令对此扩展I/O口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即可以像访问外部RAM存储单元一样来访问扩展的I/O口。
并行I/O口的扩展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普通的锁存器、三态门等芯片来进行简单的I/O口扩展,也可以采用可编程的I/O芯片,如8255、8155等进行扩展。
可编程的I/O芯片比较贵,而且使用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这种I/O口通过P0口扩展,其成本低、电路简单、使用也很方便。
2.并行I/O口扩展实例
这里给出使用普通的锁存器、三态门等芯片进行并行I/O口扩展的一个例子。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10所示。
在该电路中,采用74LS273作为端口的扩展输出、74LS244作为端口的扩展输入。如果系统中还有其他扩展I/O端口,可以使用线选法或译码法将其所使用的地址空间分开。下面分析电路的原理。
在图2.10中,输出控制信号由引脚P2.0和取或运算而得,当两者都为低电平的时候,或门输出为0,将P0端口的数据锁存到74LS273中。74LS273的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当某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发亮。
输入信号由引脚P2.0和取或运算而得。当两者都为低电平的时候,或门输出为0,此时选通74LS244,将外部的数据信息输入到总线。图2.10中,与74LS244相连的按键开关按下的时候,将输入1,否则将输入0。
可见,通过8051的双向数据线P0端口,既可以从74LS244输入数据,又可以将数据传送到74LS273中输出。
输入和输出都是在P2.0引脚为0的时候有效的,分别用和来区别控制,因此不会产生输入/输出冲突。
图2.10 并行I/O扩展
在程序中访问扩展I/O口是通过“MOVX”指令来实现的。例如,需要读入扩展I/O口的数据,并保存到累加器A中,则程序的示例代码如下:
MOV DPTR,#0FEFFH ;P2.0=0,即数据指针指向扩展I/O地址
MOVX A,@DPTR ;从74LS244读入数据
如果需要将累加器A中的数据输出,则程序的示例代码如下:
MOV DPTR,#0FEFFH ;P2.0=0,即数据指针指向扩展I/O地址
MOVX @DPTR,A ;从74LS133读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