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是钢铁材料的总称,也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合金。铁碳合金由铁和碳两种基本元素构成,合金中组织和成分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为了熟悉和正确使用钢铁材料,必须先了解铁碳合金相图。
1.4.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中,碳可以溶入铁形成固溶体,超过溶解度后,铁和碳形成化合物。因此,铁碳合金形成以下五种基本组织。
1.铁素体
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F或α”表示。铁素体在727℃时溶碳量最大,为0.0218%,其力学性能与工业纯铁大致相同,即强度、硬度低,塑性好。
2.奥氏体
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无体,用“A或γ”表示。奥氏体在1148℃时溶碳量最大,达2.11%,727℃时为0.77%。奥氏体的强度、硬度低,变形抗力小。大多数钢的热压加工都要求在奥氏体区内进行。
3.渗碳体
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称为渗碳体,用符号Fe3C表示,含碳量为6.69%。渗碳体硬(≈800HBW)而脆,在钢中起强化作用,根据生成条件不同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态。
4.珠光体
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77%。珠光体是在温度降到727℃时由奥氏体转变得到,它的力学性能介于两相之间。
5.莱氏体
在727℃以上,奥氏体与渗碳体组成高温莱氏体,用“Ld”表示;727℃以下的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称低温莱氏体(),它的平均含碳量为4.30%。莱氏体的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高(≈700HBW),塑性很差。
1.4.2 Fe-Fe3 C相图分析
工业生产中,钢铁材料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5%,因为碳含量超过5%的铁碳合金脆性很大,无实用价值,所以实际研究的铁碳合金是碳含量小于6.69%的Fe-Fe3C部分,称为Fe-Fe3C相图。简化的Fe-Fe3C相图如图1.8所示。
图1.8 简化的Fe-Fe3C相图(标注组织)
Fe-Fe3C相图中的主要特性点和特性线
Fe-Fe3C相图中的主要特性点和特性线的含义见表1-2和表1-3。
表1-2 Fe-Fe3C相图中的特性点
表1-3 Fe-Fe3C相图中的特性线(见图1.8)
1.4.3 铁碳合金的组织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根据Fe-Fe3C相图中含碳量的多少,铁碳合金分为以下三大类。
1.工业纯铁(Wc≤0.0218%)
室温组织为F(忽略Fe3CⅢ)。
2.钢(0.0218%<Wc≤2.11%)
根据室温组织不同分为:亚共析钢(0.0218%<wc<0.77%),室温组织为F和P;共析钢(wc=0.77%),室温组织为P;过共析钢(0.77% <wc≤2.11%),室温组织为P和Fe3CⅡ。
3.白口铸铁(2.11%<Wc<6.69%)
根据室温组织不同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2.11%<wc<4.30%),室温组织为P、及Fe3CⅡ;共晶白口铸铁(wc=4.30%),室温组织为;过共晶白口铸铁(4.30%<wc<6.69%),室温组织为和Fe3CⅠ。
铁碳合金室温下的组织由F与Fe3C两相构成,其中Fe3C是合金中的强化相。随合金中含碳量的不断增加,平衡组织中F量不断减少,而Fe3C量不断增多,合金的性能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随含碳增加,Fe3C量增多,硬度呈直线增大,强度也相应增大,但含碳量超过共析成分后,Fe3CⅡ沿晶界出现,Wc≥0.90%时,Fe3CⅡ沿晶界形成完整的网,强度会迅速下降。碳钢的塑性、韧性由F量决定,随含碳量增加,F量不断减少,则塑性、韧性连续下降。
1.4.4 Fe-Fe3C相图的应用
Fe-Fe3C相图在钢铁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的制订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在选材方面的应用
根据Fe-Fe3C相图中成分—组织—性能的规律,可以为钢铁材料的选用提供依据。例如,建筑结构和各种型钢选塑性和韧性好的低碳钢,各种机械零件选用强度、塑性和韧性好的中碳钢,各种工具要用硬度高而耐磨的高碳钢等。
2.在铸造方面的应用
由Fe-Fe3C相图可以看出,纯铁和共晶白口铸铁的凝固温度区间最小,流动性好,可以获得致密铸件,所以铸铁的成分总是选在共晶点附近。另外,由相图可以确定合金的浇注温度(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50℃~100℃)。
3.在锻造、热轧方面的应用
钢在奥氏体状态时,强度低,塑性较好,所以锻造、热轧等选在单相奥氏体区内进行。一般始锻(轧)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00℃~200℃范围内,可以防止钢材过热和过烧;终锻(轧)温度不能过低,以免产生裂纹。
4.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根据Fe-Fe3C相图,可以制定各种热处理的加热温度。
以上各方面的应用将在后面相关章节中详细阐述。但须注意,Fe-Fe3C相图反映的是铁、碳二元合金平衡条件下的相状态,实际生产中钢铁材料往往含有其他元素,合金的冷却和加热速度也较快,因此不能完全用相图来分析,必须借助其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