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企业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这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1.2.1 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

1.企业物流管理的产生

20世纪初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的指导下,企业产生了三大最基本的职能管理,即市场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并没有被列入其中。企业物流习惯上被分成三段,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所以相应的管理业务被归入企业的采购部门、制造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企业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物流业务部门。这样,各部门各司其职,采购经理关心的是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谈判,希望获得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但低价往往又以大批量采购为代价,价格上得到的好处很快被高额的库存费用抵消了。销售经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扩大销售量,为保证供货,很少考虑产品的供货方式。成品仓库地点的选择、仓库的数量、库存量的控制、运输方式的选择等不是销售经理的事,销售费用的水平也难遂人意了。制造经理最感兴趣的就是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他也依靠大量的在制品库存来支持。可见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到处存在大量的库存和费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当时未被重视的“物流黑洞”吞噬了。

直到20世纪40年代系统论产生,人们才开始用系统的观点来解决不适当的库存问题。20世纪60年代物料管理被认为是对企业原材料采购、运输、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管理;而配送管理是对企业输出物流的管理,包括需求预测、产品库存、运输、库存管理和用户服务。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输入、输出以及市场和制造功能被集成起来,企业物流管理才真正受到重视。

延伸阅读

管理科学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可划分为理论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和应用管理学。企业管理、物流管理都是属于微观层次的应用管理学。

2.企业物流管理的含义和地位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重新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商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与储存的效率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在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管理所下的定义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延伸阅读

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对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如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通过使物流功能达到最佳组合,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这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根本任务所在。

目前,已经将企业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的地位,这经历了一个过程,从纯粹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到为提高企业收益而加强内部物流管理,通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来带动销售收入的增长,发展到现在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甚至超越本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企业的物流。

1.2.2 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物流活动要素、系统要素以及物流活动具体职能等。

1.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

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内容包括:

(1)运输管理。主要包括:运输方式及服务方式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车辆调度与组织。

(2)储存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储存策略;储存统计、库存控制、养护等。

(3)装卸搬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设备规划与配置、作业组织等。

(4)包装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包装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包装系列化、标准化、自动化等。

(5)流通加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加工场所的选定;加工机械的配置;加工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加工作业流程的制订与优化等。

(6)配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及优化布局;配送机械的合理配置与调度;配送作业流程的制订与优化。

(7)物流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反映物流活动内容的信息,物流要求的信息,物流作业的信息和物流特点的信息所进行的搜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等。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8)客户服务管理。主要是指对物流活动相关服务的组织和监督,例如调查和分析顾客对物流活动的反应,决定顾客所需要的服务水平、服务项目等。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

从物流系统的角度看,物流管理的内容有:

(1)人的管理。人是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的管理包括:物流从业人员的选拔和录用;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提高;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规划与措施的制订等。

(2)物的管理。“物”是指物流活动的客体即物质资料实体。物的管理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始终。它涉及物流活动诸要素,即物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

(3)财的管理。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中有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它是物流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物流管理的归宿。主要内容有: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物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等。

(4)设备管理。是指对物流设备管理有关的各项内容。主要有:各种物流设备的选型与优化配置;各种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更新改造;各种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引进等。

(5)方法管理。主要内容有:各种物流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物流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等。

(6)信息管理。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只有做到有效地处理并及时传输物流信息,才能对系统内部的人、财、物、设备和方法五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3.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管理

物流活动从职能上划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经济管理等。

(1)物流计划管理。是指对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也就是在物流大系统计划管理的约束下,对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具体体现在物流系统内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修正及监督的全过程中。物流计划管理是物流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

(2)物流质量管理。包括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等的管理。物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物流质量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中心问题。

(3)物流技术管理。包括物流硬技术和物流软技术的管理。对物流硬技术进行管理,即是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设备的管理,如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维修、运用;物流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日常工具管理工作等。对物流软技术进行管理,主要是物流各种专业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引进,物流作业流程的制订,技术情报和技术文件的管理,物流技术人员的培训等。物流技术管理是物流管理工作的依托。

(4)物流经济管理。包括物流费用的计算和控制,物流劳务价格的确定和管理,物流活动的经济核算、分析等。成本费用的管理是物流经济管理的核心。

1.2.3 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1.物流设施

物流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2.物流装备

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

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技术及网络

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保证所需信息水平,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及管理

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联结、调度、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及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的作用。

1.2.4 企业物流管理的总原则

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原则很多,但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保证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实现。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物流成本是物流系统为提高物流服务所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体现;物流服务是物流系统投入后的产出。合理化是投入和产出比的合理化,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物流服务,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企业物流通常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因此企业物流合理化主要针对这三个方面。

延伸阅读

物流活动中各种成本之间经常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物流合理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均衡”的思想,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权衡得失,不求极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例如,对物流费用的分析,均衡的观点是从总物流费用入手,即使某一物流环节要求高成本的支出,但如果其他环节能够降低成本或获得利益,就认为是均衡的,即是合理可取的。在物流管理实践中,切记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和均衡的思想,有利于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做到不仅注意局部的优化,更注重整体的均衡。这样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取得才是最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