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但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一、党的十五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说:“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大会明确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同时对它的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做了进一步阐述。大会还进一步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十五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应对了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 年夏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1999 年,党中央还统揽全局,及时果断地进行了三项重大政治斗争:一是组织全国各界开展针对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分裂势力的“两国论”的批判;二是及时发动社会各界揭露“法轮功”歪理邪说,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野蛮行径,开展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经济建设方面,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力争用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化,具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初步形成,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差距扩大化的趋势得到控制。

上述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和重大战略部署的形成,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中央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后,全党进行认真学习,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开展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2001 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 2002 年中央党校发表的“5·31”讲话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二、党的十六大: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指出:21世纪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21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具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大会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三、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报告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大会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

十七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大会还对党章做了修改,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

2008 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成功面对南方冰雪灾害和 5·12 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坚强伟大的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的情况,迎难而上,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不仅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充分展示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些重大理论的形成,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的主题是什么?

2.作为申请入党的青年,对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有何认识?

3.你如何理解小康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为我国全面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