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怎样才能在国内外一流期刊、会议上发表高质量、有影响的论文?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通常,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只从某个角度(比如作者),讨论了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写作)。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论文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如写作规划、研究、投稿、评审、发表以及论文发表后的引用等等),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很多。有些事情已经大大超出了单纯的论文写作的范畴。我想,如果有人能从读者、作者、审稿人、编辑、出版人等多个角度,全面、透彻地分析一下这其中要做的事情,一定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

另外,我还发现论文指导书通用性过高会削弱它的实用性。尽管科技论文有一些共同特征(如都包含题目、摘要、引言等结构元素),但各学科毕竟差别很大,通用、宽泛的写作知识,在学科发展如此细致的今天,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这就如同一个自助游的中国游客手捧一本泛泛介绍土耳其交通的书,却不知道如何在伊斯坦布尔坐公交车一样。他需要的是一本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土耳其自助游指南。因此,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论文作者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有价值。

于是,我决定结合中国作者的需求,针对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具体情况,写一本面向信息科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发表指导书。同时,我也希望能将它写成一本生动有趣、易读易懂、受大家喜爱的读物。

面向的读者

这本书面向的读者主要是信息科技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不过我想它对其他领域的读者来说也会很有帮助。书中有许多实际案例。这些例子主要来自信息科技领域。此外,也有一些来自其他领域(如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等)的例子。尽管举例有所侧重,但书中介绍的原则、方法对各领域的读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如“怎样做研究才能写出一流论文?”、“什么样的论文引用率高?”、“如何提高论文引用率?”、“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影响审稿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等,对大家来说,也都有帮助。

除了学科领域差异之外,在写这本书时,我还考虑了读者写作经验的差异。就此而言,这本书面向两类读者:“新手”和“老手”。“新手”是指那些经验不足的论文作者。如何才能写好、发表一篇论文是他们关注的问题。相信,“新手”们能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答案。“新手”在成长为“老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更高级的问题,这本书将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老手”是指那些有经验的论文作者。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在论文写作与发表中更上一层楼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相信,本书中关于如何提高论文质量、提升论文影响等的讨论会对“老手”们大有裨益。

不管你是哪类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及时为你提供帮助。

本书的组织

这本书的内容分三部分:(1)与论文发表密切相关的人、事和规则;(2)发表高质量论文,必须要做好的工作;(3)高质量论文写作要点。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发表论文时,作者应当事先了解的人、事和规则”,一共有4章。它首先讨论了“什么样的论文是好论文?”、“怎样做研究才能写出一流论文?”、“哪些人与论文发表息息相关?”、“哪些事情对发表有影响的论文来说至关重要?”、“发表论文的最佳时机是什么?”等问题。然后,介绍了投稿中应当注意的关键点和必须遵守的规则。接下来,从读者、编辑和审稿人的角度,全面分析并给出了高质量论文在文字和结构上应当满足的要求。最后,用1章的篇幅讨论了论文引用率的问题,包括“什么样的论文引用率高?”、“如何提高论文引用率?”、“什么是热点论文?”、“与论文引用率相关的科研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提高这些指标?”等等。

第二部分有9章,主题是“要发表高质量、有影响的论文,有哪些工作必须要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影响的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因此,这一部分在介绍了论文规划之后,讨论了如何在科研中选择研究方法的问题以及研究与论文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并介绍了信息科技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接下来,论述了中英文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论文可读性及其提高方法”、“常见英文表达错误”等),讨论了如何包装论文的问题。然后用3章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论文投稿的方法及技巧、论文评审过程和答复审稿意见的方法,包括“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如何选择投稿学术会议、期刊?”、“论文审稿的方法、标准有哪些?”、“影响审稿周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让论文更容易被录用?”、“如何对待、答复审稿意见?”、“应该怎样修改论文?”等。最后,用1章的篇幅介绍了论文录用、发表之后,作者要做的事情,如“如何与编辑、出版人沟通?”、“如何推介自己的论文?”、“如何答复读者意见?”、“什么是论文开放获取、电子期刊?”等。

第三部分有13章,主题是“高质量论文写作要点”。它深入剖析了科技论文各部分的要点,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写法,内容涵盖论文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主要工作、验证评价、相关工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及论文附录。讨论的问题包括“怎样才能给论文起一个好题目?”、“谁来做通讯作者?”、“什么样的摘要不好?”、“应当如何选择关键词?”、“什么样的引言能吸引读者?”、“从什么角度总结成果?”、“如何写好数据分析?”、“相关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写好讨论?”、“怎样写好结论?”、“在致谢中应当感谢谁?”、“参考文献出问题有什么危害?”、“什么东西应该放到附录里?”等等。

致谢与联系

多年来,我得到了家人的无私支持,没有他们的激励,我无法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我对他们的爱和谢意都融在了这本书里!我的Carpooler和挚友凌彬先生给予了我许多真诚的关心,同事及朋友们给予了许多支持,在这里一并感谢!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电子工业出版社学术出版分社的责任编辑董亚峰先生、薄宇博士及其他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里深表感谢!

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同仁、读者不吝斧正。

如果大家想与我讨论与此书相关的问题,请发电子邮件到paper5198@hotmail.com。

作者

2012年10月28日清晨于北京平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