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技术
- 梁昌勇主编
- 3214字
- 2020-08-27 19:19:25
3.1 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系统分析才能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系统需求说明,从而奠定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实践表明,系统分析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系统的成败。
在系统分析阶段,使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并确定这些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也是一个不断加深认识和逐步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方法和工具。该阶段产生的系统分析说明书,既是后续各阶段开发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一个信息系统优劣的依据。用户在系统分析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必须对系统功能和性能提出初步要求,并澄清关于业务流程中的模糊概念。系统分析人员则要和用户一起细致地进行调查分析,把用户的初始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最终转换成关于目标系统“做什么”的新系统逻辑模型。
3.1.1 系统分析的目标和内容
1.系统分析的目标
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模型,即建立一个物理系统。物理系统是由系统的逻辑结构经过实例演化而来的。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信息,与物理模型相比,逻辑模型忽略了实现的方法与细节。物理模型用来描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逻辑模型用来描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需求分析的目标就是要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因此,系统分析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获取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现行系统可能是已经存在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手工的数据处理过程。系统分析员通过现场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掌握现行系统的组织结构、资源利用、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等,并借助一个具体的模型来反映自己对现行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就是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它客观地反映出现行系统的实际情况。
2)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其逻辑模型
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关于物理系统实现的细节问题。去掉这些非本质的细节性问题,从物理模型当中抽取那些关于“做什么”的本质性问题,从而得到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在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基础之上。分析目标系统与现行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要“做什么”,对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优化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对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优化。例如,目标系统的用户界面优化、系统功能的优化、输入/输出的优化等。
图3.1所示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过程。
图3.1 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过程
2.系统分析的内容
系统分析按其内容分为目标分析、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
1)目标分析
目标分析包括对现行系统的组织目标分析和目标系统的组织目标分析。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这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南。信息系统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目标的,因此,在开发信息系统时,首先应该弄清楚企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系统调查的结果,分析、归纳、确定现行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列出问题表。
(2)根据问题表,画出现行系统目标树。目标树的树根是企业总体目标,下一层是对总体目标分解得到的分目标,依次往下,底层是实现目标所具备的功能。
(3)分析、确定各个分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目标之间有冲突,确定解决冲突的方法。
(4)根据各分目标在系统中所起作用的轻重程度,重新排列问题表,重要的目标排在前面,次重要的排在中间,不重要的目标排在后面。这是确定新系统目标的基础。
目标系统的组织目标分析是指在现行系统组织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一般来讲,目标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了加强。
(1)辅助管理功能。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烦琐、重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例如,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财务记账,填制各类报表等。
(2)辅助决策功能。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存储、检索、传递的能力和迅速、准确的计算能力,人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企业决策者制订各种计划,实现辅助决策功能。
2)需求分析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要对企业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调查。除此之外,还要向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就系统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决策功能的需求做出分析。
(1)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并结合业务流程图,分析系统事务处理能力需求的合理性,既要对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还要对系统事务处理能力需求进行调整。
(2)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分析决策辅助功能需求的合理性。
(3)根据信息系统的投资规模,综合分析、平衡各项需求,找出关键的、主要的需求,并制订出满足这些需求的初步计划,为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需求分析的结果还要反馈给业务人员,以征求意见进行修改。
3)功能分析
这里的功能是指目标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
功能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各层次功能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换。因此,系统的功能分析主要包括功能层次结构分析和信息关联分析两个方面。
3.1.2 系统总体目标及系统范围
系统分析的初步目的是明确系统总体目标。明确系统总体目标需要调查的内容有如下3个方面。
1)系统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摸清系统内、外的各种情况。企业内部情况包括:现行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员数量、构成及技术水平,设备状况,产品结构及工艺水平,经济实力,可供开发系统的人、财、物资情况,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各级领导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等。企业外部情况主要包括:与哪些外部单位有何种业务联系、客户特点及分布、产品市场情况和同行业发展情况等。
2)系统信息处理情况
主要指现行系统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处理信息的数量、格式及时效要求,现行信息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新系统信息处理的期望与要求等。
3)开发新系统的资源条件及其开发新系统的态度
开发的新系统的工作方式与现行系统的工作方式较大差异,它破坏了原有的习惯工作方式,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也要做一定的调整。这就必然触及某些人员的工作及利益,因此难免引起部分人员的阻力。在调查中,必须深入各有关部门,特别要摸清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了解他们对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的看法,还应调查企业为开发新系统所可能投入的资金、物力和人力等资源状况。
系统的主体目标及范围大致有以下4个内容。
1)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
系统目标可以有长期和近期的。长期目标一般为3~5年,近期目标一般为1~2年。关于范围的描述,应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与接口,本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的界面与信息联系。
2)系统运行环境描述
说明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及条件,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更新的设想,管理体制的改革及组织结构,职能调整的设想。
3)确定计算机系统选型要求
它包括主机及外部设备配置要求、性能指标、网络系统的配置和系统软件配置要求等。
4)系统开发计划
确定系统开发的方式、方法,实施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及改善方案。
3.1.3 系统分析常用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人们不断尝试、总结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中,常用的系统分析的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等。本书主要用到和研究的都是基于结构化分析方法,以下就重点介绍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SA,Structure Analysis)是面向数据流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利用图形作为表达工具,清晰、简明,易于学习和掌握。具体地说,它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将系统功能逐层分解为多个子功能,对应于多个子系统,并在功能分解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分解,借助于数据流程图来表示。
数据流程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明等工具描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