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求职咨询经典案例
- 冯雪松
- 1853字
- 2020-08-27 13:07:08
自序
从2005年从事职业培训的时候起,出于对学员服务需求的关注,作为一项为学员提供的增值服务,我开始尝试为这些年轻的学员们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并逐渐将此项服务通过网络向社会延伸。大量的咨询实践使我切实了解了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就业群体在职业问题方面的困惑,比如选择什么工作最可能赚到大钱?去哪里工作才最保险、最没有压力?什么样的工作最被别人看好?如何解决专业和爱好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症结,其实是一个职业价值观及就业心态的问题。在这些表面问题的背后所隐含的其实是一些更本质而又深刻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活着?职业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从业仅仅是为了挣钱吗?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之路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些更现实、更直接、更表面的问题其实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本人作为三十多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受益者,自身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懂得这样一些基本的职业成长道理:社会职场是更有价值的大学、职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职业经验的累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艰苦环境的磨炼是职业成长中必需的条件、勇于接受挑战才能获得更多的职业快乐,等等。因此,在具体的职业咨询实践中,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以一个职场过来人的切身体验与大学生们交流,言语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包括价值观、心态、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学习能力等。道理很简单:没有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再风光的职业也难以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更不可能踏实认真地履行岗位的职责。浮躁的心态总是让你见异思迁,而频繁跳槽的结局必然是一事无成、荒废人生。至于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意义,就更是显而易见的了。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定位不准确、规划不客观,自然就难以避免南辕北辙,从而与职业的快乐无缘。关于学习能力的含义,其实是职业竞争力的另一种表述,它当然不是指传统教育体制下练就的机械应试能力,而是特指在职场上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不断实现创新的能力,以及让自己的职业价值持续提升的能力。
为大学生们提供职业咨询服务的范围很广泛,但最为集中和突出的还是有关如何面对“选择”的问题。当我这个50后面对80后、90后的职业困惑时,发现在对待职业选择问题的态度上,这两代大学生的态度差异是很大的。回想当年自己大学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百业待兴的旺盛社会需求,我们这些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完全没有职业选择的自由。而今天的大学生分配体制则完全实现了市场化的趋势,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充分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从而为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充分的基础。然而,这样的自由选择对于如今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却毫无快乐和幸福可言。面对社会职场的选择,他们中的许多人却是一脸茫然。究其原因,除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体系缺乏配套服务之外,在校期间,他们忽略甚至无视了大学课程表之外的必修课——职前准备,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等。
在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面对社会职场挑战的时候,他们必须客观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进机关当公务员是许多人所向往的,但就业的最大空间还是在企业领域。因此,选择在企业生存和发展就成为绝大多数人职业选择的必然归宿。而在具体的职业定位过程中,大学生们又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实:在职业的选择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进行职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选择对个人职业发展、职业价值的实现,要比对行业及企业的选择似乎更加重要。因为行业及企业选择的偏差还可以通过跳槽来纠正,而职位的选择一旦偏了,甚至将错就错地延续了较长的时间,纠正的代价会很惨重,因为你以往的职业经验可能要完全归零。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你或许要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你已经毕业多年,年龄已不占优势;另一方面,以往的从业经验在新的职位中又大多派不上用处,你的职业竞争力显然偏弱了。此外,你又必须面对成长的困境,你要承受婚恋及抚育孩子的生活压力,在职场新人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处理这样的难题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可见,客观、理性、审慎、具有前瞻性地进行工作职位的选择,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学子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作者从自身职业咨询的案例中选出侧重企业领域的一些职业选择案例,按照行业、企业、职位的不同进行了归类,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借此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朋友的职业选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由于本人经验及咨询案例的局限,涉及的类别难以面面俱到,读者只能是管中窥豹,借以举一反三了。但愿这样的尝试对面对职业选择的年轻朋友们能够有分享的价值。
冯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