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3)
- 你一年的8760小时
- 艾力
- 4661字
- 2015-08-04 11:44:20
一次次周而复始,你却始终没有找到治疗时间病的有效药方。就像你生病流鼻涕去医院一样,医生不是给你开药,而是说“擦”。如果还流鼻涕怎么办?“再擦,擦到不流为止。”
还有很多人直接放弃了对时间的管理,认为只要活在当下,把当下的事做好就行。然而,“当下”稍纵即逝,刚刚说出的话立刻就成了过去,很多要说的话却还在未来。活在当下是一个悖论,对时间掐头去尾后,你会发现几乎什么都不会剩下。
你不禁会问,面对时间,我们就这么无能为力吗?
对于时间管理,我也走过同样的歧途,经历了同样的困惑。
一年365天总是流逝得悄无声息。新年许下的愿望,经过了365天,依然只是梦想。365天里,我们需要工作、学习、吃饭、睡觉,陪伴朋友、爱人或者家人,还要休闲娱乐。在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面前,时间显得如此匮乏。
但有一天,我发现一年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并不是365天,而是8760个小时,甚至是17520个0.5小时。如果把1个小时或者0.5个小时当作一枚金币,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很富有的。
时间的秘密一下子被打开。
如果你想自己掌控时间,请你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远一点→请前往第四章。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从18岁独自坐上火车,来到离家3000多公里外的北京求学,到如今已经7年了。
7年,足以发生很多改变。
7年前坚持的,现在可能已经妥协;7年前喜欢的,现在可能已经麻木;7年前害怕的,现在可能已经可以独自面对。别人经常说:“艾力,你靠自己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天,是个很强大很独立的人。”
的确,我习惯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一个人处理琐事,就连生病去医院打吊针时,也是一个人在医院的长廊中背着西班牙语等待时间过去。
每天晚上回到家,打开书桌前的那盏台灯,花半个小时录制每晚的中文双语睡前故事,群发到微博上。每一段故事的时长正正好好是60秒,一秒不多,一秒不少。读错一个词要重录,错了一秒也要重录。每天6点起床后,也会重复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哪怕只睡了两个小时,我依然会自己录好语音进行推送。
7年,2000多个日夜,就这样滑过。其实,孤单的我也是那个想听到睡前故事的人。
这是一个过于追求独立的社会,在百度搜索“独立”一词能找到23900000个相关词条。
你什么时候独立?你为什么不独立?你怎样才能独立?这三个问题像苏格拉底之问一样,排山倒海地向我们袭来。我们也开始一切向“独立”看齐。工作中,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完成;感情里,无论遇到什么烦恼,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上,无论有什么难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解决。
一开始,独立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很多人到了十七八岁,最盼望的就是离开家,独自走向社会。当领到第一份自己赚的工资的时候,我们就像发表“独立宣言”一样向世界宣告:从此我可以自食其力了。
到后来,当独立变成衡量一个人行与不行、好与不好的标准时,独立开始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可想而知,这么复杂的世界,我们独自面对,是一件多么吃力的事情。但我们却陷入了独立的陷阱之中,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自己去独自默默地承受,扛下来,世界就是我的。所以,即使过得再不开心,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题,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报喜不报忧。朋友叙旧的时候,问最近好吗,我们也都一律回答“挺好的”。
这么疲惫,这么孤独。其实,我们不过是误解了“独立”的含义。有时候,独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强大。
在《高效能人生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史蒂芬·柯维把人的成熟分为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小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上由父母照顾,学习上由老师指导。慢慢地,我们长大,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经济上都变得独立,能够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但我们也会发现,再强大的人,也不能丝毫不依靠他人。人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像孤胆英雄一样在世界上闯荡,是一件很傻的事。史蒂芬说——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就;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个以讲课和演讲为生的人,最孤独和最不孤独的时刻,都是面对观众的时候。无数次奔赴陌生的城市,来到大小规模不等的演讲场地,面对未知的受众群,我无法预知台下的反应如何。这像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成败只取决于你自己,所以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如果在演讲开场的前三分钟没有引起听众的兴趣,每隔两分钟没有一个小高潮,听众们没有鼓掌、欢呼、叹息等情感交流,那最好的收场就是赶紧下台。即使再优秀的演讲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次不经意的时刻遭遇滑铁卢。
所以很多时候,大场面的演讲都是两三位演讲师搭配上场,这样万一一个人发挥失常,另一位同伴还可以出来救场。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台上,遇到被听众起哄,那恐怕既会让现场的听众失望,也会让那位演讲师失去信心,也许从此不敢再登台了。
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讲述了在全球化3.0时代,移动通信和网络空间给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每周工作4小时不再是痴人说梦。作者蒂莫西·费里斯是“每周工作4小时”观念的首创者和成功实践者,他一人身兼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多种身份。他能说六门外语:汉语、韩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他宣称:“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周都拥有同样的7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整理数据,一个美国程序员可以自己做主要的20%的工作,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授权给别人,每小时的收入为95美元,而他支付给印度程序员的工资仅为每小时5美元。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说明了一点,在不违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通过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凡事都亲力亲为,能够留给自己的时间自然会少得多。
在学会自我主导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互相依赖,既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弥补不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如果你不想再独自面对世界,请你更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更远一点→请前往第五章。
90%的人倒在了这个叫成功的路上
2015年冬天,《星际穿越》的热映让一位作家被更多人认识——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很多人将《星际穿越》与《三体》联系在一起,觉得编剧兼导演诺兰肯定参考过《三体》的故事。《三体》英文版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纽约时报》也曾撰文评论。
其实,刘慈欣从事科幻写作已久,他曾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银河奖”,被粉丝们昵称为“大刘”。这位中国最畅销的科幻作家孤身一人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大多数时候,刘慈欣只是待在自己的单位里,一个地处山谷的偏僻电厂。在那个叫“娘子关”的地方,他完成了《三体》三部曲的创作,共88万字。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到2010年完成的代表作《三体》系列,刘慈欣说,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他带着这个“旅行团”已经转了十余年。
十年苦功不寻常。
2015年春天,《我是歌手》第三季让李健成为文艺男神。
早在2001年,他就与卢庚戌成立“水木年华”组合,发行了两张专辑。
2002年他选择单飞后,又发行了数张专辑。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却是十几年后的这个舞台。强大需要很多机缘。李健说,像春晚上天后王菲翻唱自己的《传奇》
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只有一首《传奇》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很多作品。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
这两个几乎众所周知的故事,以及其他我们熟悉的所有成功者的故事,都在印证着一个真理:坚持就是成功。
坚持就是成功,这是一件人人都明白的事。但90%的人却倒在了这条路上。
我的同学B 来自农村,在经过初中英语老师的Chinglish 洗礼后,考入了市重点中学念高中。刚进学校时,他对英语学习依然热情高涨,积极加入了英语阅读小组,参加英语辩论赛。
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上,大家讨论高中生是否可以自由恋爱的话题,B 信心满满地回答:“You know,I haven‘t,you know,fallen in love before,but……”他结结巴巴,一句话里冒出几个“you know”之后,一旁的美女同学打断了他,毫不客气地回答说“I don’t know”。看到周围人强忍笑容的样子,他尴尬得无地自容。
之后,他埋头背单词、背句型,在英语笔试中成绩优异,但对英语口语却完全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外企。虽然是技术人员,但也需要用英语与人交流。于是,他重新制订了英语口语的学习计划。然而,只坚持了不到两周,口语拯救计划就失败了。
计划做了一次又一次,却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他也知道只要能每天坚持练习,不再畏惧在他人面前自信、大声地说出英语,可能就会成为自己期待中的口语达人。为此,他试过了各种方法,参加学习小组、网络打卡、惩罚自己……如此几番折腾后,他也没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不只是我的这位同学,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死”在了坚持的路上。
想要减肥的人,找来了各种减肥的秘籍,给自己制订了看起来最完美的计划,但计划实行不到一半,大部分人就放弃了;想要戒烟的人,告诉自己和亲人,自己这一次一定要成功戒烟,于是销毁了身边所有的烟,让身边的人都来监督自己,但没多久他就又开始抽烟了;想要学习一门新技术的人,给自己买回了各种学习资料,要求自己每天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训练题,但总是一本书没翻几页就束之高阁,落满尘埃……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于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坚持,采用了无数的方法。
把200元钱交给身边的同事,告诉同事如果自己在这两周内吃肉,这200元钱就充公了;如果吃了冰淇淋,就惩罚自己跑5000米;在房间里贴满了“你一定能减肥成功”“你的目标是45kg”“不要乱吃垃圾食品”“给我运动去”的便笺……但失败,依然是失败。直到最后,能用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仍旧只能一边眼看着自己放弃,一边埋怨自己意志薄弱。减肥失败,我意志力不够!戒烟失败,我意志力不够!学习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被埋怨了一辈子的意志力,可真是受尽了委屈。在《干劲的开关》里,作者说,“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小孩子有两种选择:要么立刻吃到1个棉花糖,要么15分钟后得到2个棉花糖。
经过20年的追踪调查,他发现,当初选择等15分钟拿到2个棉花糖的孩子,基本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失败的人更难抵制诱惑,而其根源就是意志力的缺乏。
Change Anything 的作者重复了这个实验。最初,只有1/3的孩子能坚持15分钟。然后,作者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前先教孩子们一些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等。结果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多了50%。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某个计划后,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归为自己意志力薄弱,一方面痛恨自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而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意志力就像一个人的精力一样,都是有限的。“坚持就是成功”的实现,除了意志力,更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成为那10%的人。
如果你想坚持到底获得成功,请你直接撞开这扇门,飞过去吧→请前往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