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失望解码:拥有好像很多 其实已经失去更多
- 超级解压:快乐一生的31条压力解码
- 紫合
- 4833字
- 2024-10-23 15:17:23
有一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里偶尔拾到一本笔记,打开来一看,扉页上写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翻看下去,里面写着一首绝命诗,还署着当天的日子。
郭沫若看罢叫急,立刻让随行的同志去寻找失主。众人四下里找寻,终于及时找到了那位欲绝命之人,原来是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姑娘。
经过了解,这位姑娘因为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又遭受了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
郭老关心地对她说:“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低头不语,郭老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这一改,使姑娘感动不已。好一个“春在心中”的教诲,把这位姑娘对人生的态度从颓唐转化为进取。
走在茫茫的人生之路上,我们似乎总想寻觅一份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总希望自己付出的所有真心、真情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能找到一直去珍惜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
那么,当自己的努力被现实击得粉碎而麻木,失望究竟怎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对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的失望感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生活再也没有诱惑力,没有希望了。倘若生活一旦失去了人所追求、人所渴望的那种希望,那么促使人去奋斗,去起早贪黑地干,以及为希望而活下去的动力就要全部告吹。对某种伟大的、美的和重要的东西憧憬一旦告吹,人就会像扎了一个窟窿的气球,再也打不起精神继续活下去。”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有的人由于极度失望而陷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以致采取了“人没有希望,也没有痛苦”的消极态度,让生活沿着“无希望——无失望——无痛苦”的路线滑下去。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失望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
在失望状态中人们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失望一方面与生理疾病或生理的缺失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变化、家庭、职业的变化以及人们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有关。同时还与人们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失望就是指当人们有所损失的时候而出现的心理状态。它与人们的认识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
失望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暂时性的失望;另一类是长期性失望。
暂时性失望是指自己需要的事物暂时消失,在以后的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得到或可以通过其他的事物予以替代,这时人们出现暂时失望。如,人们错过了一次火车,没有买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无法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等。一般而言,暂时失望的程度一般较大,但是,很快就会消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虽然生活中人们的这种暂时失望很多,但对人的影响很小。
长期性失望是指当人们失去的东西是永久性的或长期性的,失去的东西是很难弥补的,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这时出现的失望。如,一个孩子被送给别人时,他的父母离开他的时候出现的失望;因自己的身材长相而出现的失望;因自己的健康原因而出现的失望等,这些都是长期失望。长期失望在产生的初期程度较大,以后便有所减弱,但这种失望会长期地影响一个人,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长期失望对人的影响很大。
失望和希望对应,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表现,在两个极端中有程度不同的失望和希望,有时二者难以区分。希望和失望往往通过活动和情绪体验表现出来。希望和失望不是一个基本的情绪现象,它是由其他很多情绪成分组合而成的混合物。
心理学家指出:失望是悲伤、抑郁和恐惧、悲观情绪的总和,其活动一般消极、被动、自卑,缺乏活力。自己有所失时会悲伤、抑郁,当了解到这种损失对自己将来的意义的时候会悲观、恐惧。但是,在不同的失望状态下,这些成分表现的程度不同:
当自己的损失与自己的前途命运攸关时,失望的主要成分是恐惧;由于外界原因,使自己有所失,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主要是悲观情绪;当由于自己的原因而所失时,失望的主要成分是焦虑和抑郁。但是,在一般的失望状态下,这几种成分都是存在的。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的挫折是人们出现失望的主要原因。
人们活动受阻即挫折。一般而言,活动受阻对人们的失望情绪的影响有如下特征:
◆ 挫折多的人出现的失望情绪多,但强度不大;挫折少的人出现的失望情绪少,但强度大。
◆ 活动刚刚开始和活动就要结束时遇到的阻碍对人的影响最大,活动的中间受阻对人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 由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比客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对人的影响大。
◆ 不期而遇的挫折比人们预料到的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大。
失望有时就像是灵魂深处的一只黑手,撕扯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里永不安宁。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失望的情绪,使我们的心灵归于宁静。
要恰当地克服失望并不容易。首先,要理解悲观落魄的原因,认识到精神状态是容易变化的之后,下一步就是了解精神运行的原理,理解精神状态的周期性变化。其次要研究使情绪昂扬起来的有效方法。为了使情绪高昂,必须多方探索,发现对自己有用的、适合本身个性的方法。
方法1:真心期望能够战胜失望。
首先要诚心诚意地想改变情绪易于消沉的性格特点。对这种说法,你也许会认为:“哪有谁不想治好情绪消沉的毛病呢?哪会有清醒的人不想从自己的人生中驱逐失望呢?”
事实上,能经常保持清醒的人实在太少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非理性。任何人都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心态。人不会永远做直线的思考,也有人会借失意落魄来补偿自己的失败心理,将不能成功的事正当化,他们会自我辩解说:“我本来就知道自己没有那种力量。”然后缩到内心深处自我安慰去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失望是逃避现实、自我怜悯的一个避难所。因此只失败了一半的人,或消极思维并不彻底的人,并不是真心想排除失望。因为他们不愿失去面对竞争社会的逃避借口。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自虐倾向,只是程度有差异而已。这种倾向强烈的人会以某种消极思维的方式来鞭打自己,他们满足于将自己蜷缩在黑暗的失意落魄的气氛中。
这种行为接近不正常,人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行为都能保持正常。不过,采取正常的行为总是可能的,那就是积极思维的目标之一。重要的是管理和支配自己的想法,能按照自己的意识行动。如果真的能全心全意地希望从自己的人生中永远排除失望情绪,那么,你已经为你的心理压力减少很多了。
方法2:培养“沉思”的习惯。
“沉思”就是每天进行10分钟严格挑选的思考程序,只要有规则地正确培养这种习惯,必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无效的,只有每天至少做10分钟,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10分钟的“沉思”,不管是白天或夜晚,不需要决定特别的时间。但一天24小时之内一定要有10分钟的“沉思”时间。能有规则地实行这个方法,不久一定会见到成效。
首先进入房里关上房门,然后安静地坐下。电话铃响了也不要接,门铃响了也是一样。在10分钟之内不受任何干扰,度过精神性的,而且是创造性的沉思时间。
具体地说明“沉思”,就是在开始的5分钟内只想到浩瀚的虚空,剩下的5分钟要在心里描绘自己把渺小的失望交给浩瀚的寂静,而且要很清楚地想象出把一切交给寂静的情形。
能成功地做到这点,你心里的暗影就能清除干净,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澄静和光明,能思考得更清楚,也能想出克服失望的好办法。
方法3:请一个人听你倾诉。
当失望开始真正控制思维的时候,有积极态度的人会借此躲开以免受影响。请别人听你说话,对恢复健全的思想大有裨益。
美国最伟大的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秘书走进希尔的办公室,告诉他有一个女人想见他。
“事先约好的吗?是什么样的人呢?”希尔问道,秘书回答说:“并不是事先约好的。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她是在路上行走时从招牌上看到先生的名字。她说她是有进行‘积极思维’的人,现在碰到一些苦恼的事,相信先生能给她力量,所以就来了。”
“是这样吗?请她进来,我和她谈谈。”希尔说道。
不一会儿,那个女人走入希尔的办公室,并伶俐地说:“感谢你没有预约就见我。我简单地说明事情,请你给我建议,我就告辞。”
她说话的样子虽然很开朗,但隐瞒不了心中的苦恼。她表示她为了成为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而努力学习,可是“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相继降临在我身上。虽然努力,但因为失望,积极的态度几乎要被淹没了。”
她又说:“如果能克服失望,我相信就能恢复原来的我,顺利地摆脱心理压力了。”
希尔说:“请把一切都说出来,我会帮助你的。继续说下去吧,让我知道使你苦恼的事,也许能替你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她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谈了近30分钟后,她看了一下手表说:“啊,打扰你很多时间了,实在抱歉,不过我得到了很多帮助。第一次见面您就对我这样亲切,我会永远记得的。”说完后就和进来时一样快步走出房间。
而此时希尔并不知道自己为她做了什么。过了一会儿才发觉他是以静听她说话的方式给予了她说明。她因为把自己心里的话全倾吐出来而感到轻松。
当失望堆积得快要把你的心压垮,积极的态度即将瓦解时,就要找一位能以积极的态度聆听,有充分理解力的人,倾吐所有的不快。
当然,只请人听你说话,并不一定能完全消除失望,但是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确实是有效的。
方法4:采取具有强大矫正力的积极行动。
我的一位朋友接二连三地遭遇不幸,如果换作是其他人早就崩溃了。可是他有坚强的信仰,以坚强的态度面对袭击他的苦难。他能冷静思考,不会因为不顺利就情绪化地责怪别人。而且认为有很多苦难的原因在于自己。
他说:“人应该认识到在他的一生中总会遭遇几次痛苦。”他严格而理性地思考自己所处的状况,积极地寻求更好的方法,分析自己的过错,然后加以消除。
确实,他把聪明人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可是失望的念头仍旧抓住他不放。他慢慢地、彻底地给失望打败了。失望的念头渗进他控制思考的心灵,开始腐蚀他的坚强信仰。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采取了“矫正行动”。也就是不论想从何种失败状况解脱时,必须去不断地尝试信仰的指导来采取矫正的行动。
关键在于“行动”。只要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改正错误,这一点非常重要。问题不在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而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该如何思考。如能不感情化而是客观的,不以消极的而是积极正确地进行思考,就能以刚毅的意志采取矫正行动。
思考能以意志的力量左右在心里发生的事情。晦暗的想法累积后才会产生失望的情绪,所以把这件事留藏在心里或是丢弃,完全由自己决定。
这就是我的朋友得到的现实结论。对失望命令说:“从我的心里滚出去!”
结果真的就会如此。当然也会遇到抵抗,只要以坚定意志去面对,终能克服失望。他神采飞扬地对我说:“我采取的完全是平凡而传统的行动,我对什么也不思考的人常有的不满或自我怜悯感到厌恶。我只想到要行动、行动、再行动!矫正的行动!”
他首先采取的是身体行动。他不再落魄地坐在那里,在心里消极地想:“我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而是到户外不停地走动或游泳,也再度开始打高尔夫球。这样的行动消除了掌管思维的大脑中枢的压力,使自己从思考转向行动。
不久,他的头脑变得清晰起来,心理状态也逐渐好转,血液循环畅通,心脏的功能也得到加强,各种创意开始在脑海里萌生。最后,他恢复了原有的活力。虽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的,但比想象中更快地恢复了原来的活力。
方法5: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失败是一种“强刺激”,对有志者来说,往往会产生增力性反应。失败并不总是坏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面临失败,不能失望,而是要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进取之策,不达目标不罢休。
方法6:脚踏实地地追求奋斗目标。
如果我们对外语一窍不通,却期望很快当上外文小说的翻译家,岂不自寻失望……事情的发展结果往往同你原先的期望不符合,而期望越是过高,失望越是沉重,所以,我们应该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当的目标。
有时候,目标虽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会招致失望情绪,这时更应注意调整期待值,减少失望情绪。比如评职称,或许你的实际能力已经达到某个职称,但由于某项职称的人数比例有限,你没有评上。这时要调整内心期望值,使之与现实相符,这样便能很快克服失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