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残奥运动理念与和谐社会发展观下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 王蒲
- 1443字
- 2020-06-24 19:34:50
第二节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新起点和新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包括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筹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过程中,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跨上了新台阶。
(一)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
北京残奥会以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高水平及其优异的比赛成绩,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残奥会,为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特别是我国残奥健儿在举世瞩目的北京残奥会上,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奋勇争先,取得了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谱写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残疾人体育活动空前活跃
为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举办全国残运会、单项锦标赛等赛事,大力普及群众体育活动,倡导残疾人自强健身计划,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普及面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市县普遍举办各类残疾人运动会,拓展残疾人体育项目,残疾人体育活动日益活跃。
(三)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参加各类国际赛事,我国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金牌数和奖牌数年年攀升,为祖国赢得荣誉,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坚、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就,增强了我国在世界残疾人体育领域的影响力。残疾人体育事业已成为展示我国人权保障成果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窗口。
(四)残疾人体育组织管理逐步完善
“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顺利完成更名,与国际组织接轨。连同“中国聋奥委员会”,这三个委员会通过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加委员会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打造残疾人体育运动品牌。各地残疾人组织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功能逐步强化。施行残疾人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分级员等级制度管理办法,残疾人体育工作队伍日益壮大。
(五)残疾人体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自申奥成功以来,我国加大残疾人体育科研力度,组织实施残疾人体育课题和科技攻关,残疾人体育科学训练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家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投入,运动员有条件使用国际先进器材,提高了竞技水平。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综合训练基地和省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或训练中心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残疾人训练保障体系业已形成。
(六)残疾人参与体育的社会环境大为改善
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以及社会进步为残疾人体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各项权利逐步得到保障,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借助全国助残日、上海特奥会和北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我国不断加大残疾人体育宣传力度,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认知度,充分发挥了残疾人体育动员社会、感召社会的作用,推动了社会和谐。同时,充分利用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市场开发,争取社会支持,为事业发展开拓了资源,积蓄了力量,形成了事业和市场良好的互动模式,为建立事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七)残疾人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
近十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扩大残疾人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我国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竞技水平、管理水平,逐步使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发展水平与国际接轨。同时,通过国际交流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我国人权保障所取得的成就,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友谊,通过残疾人体育的窗口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上述七个方面的成就揭示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在总结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虽然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已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但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离不开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家的政策法规只是促进和引导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开展,使残疾人体育事业有法可依,究竟残疾人体育事业能否积极健康的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虽然这些年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但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残疾人事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又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我国进入残疾风险高发时期,残疾人工作压力明显加大。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历史阶段,交通事故、安全事故、职业伤害和慢性疾病等致残因素明显增加,致残人数呈较快增长态势。各种灾害频发也造成大量伤残人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受生理机能衰退、老年病等影响,老年残疾人口数量也将呈较快增长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将快速增加,残疾人占总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残疾人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二是残疾人生活状况远低于健全人群,缩小差距的任务极为繁重。目前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全国高出8.1个百分点,城乡残疾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是全国的1.56倍和2.09倍,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健全人群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更低,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脱贫。三是全国就业压力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面临较大困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继续增加、劳动力总量仍呈供大于求的格局,同时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和外界障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四是残疾人的服务保障能力薄弱,与残疾人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残疾人占到近40%,主要靠家庭供养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分别高达40%和70%,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仅为1/3。随着残疾人数量增加和对生活、发展、参与的期待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低的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来说,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事业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还有待夯实。
(二)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和地方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不同,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各项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情况不同,人道主义思想和新残疾人观的普及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各省市、自治区和地方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且社会资源丰富,对残疾人事业包括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大,残疾人体育设施先进,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强,残疾人体育事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虽不如东部沿海城市雄厚,但有领导重视、相对充裕的人才储备、先进的体育设施和运动理念、残疾人的积极参与,残疾人体育事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人才缺乏,残疾人参与体育的观念落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残疾人体育事业方面呈现落差,而且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存在落差。这种差别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差别,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差别,还有传统观念和体育文化方面的差别。如果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依靠国家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残疾人体育硬件设施可以逐步改善,但体育观念和体育文化方面的差异很难消除,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