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之二——专项特征的重新审视
- 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
- 陈小平
- 7880字
- 2022-07-29 16:50:05
(一)项目特征诠释
世界上所有事物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对该事物自身特征的了解,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了事物的特性,才有可能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只有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性,才有可能高效率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对于竞技运动训练来说,准确掌握项目的运动特征和训练规律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前提条件,对项目特征的认知程度是快速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专项训练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水平是提高训练效率、长时间保持高质量训练的基础条件。在竞技运动训练中,如果不能准确地认识项目的运动特征,运动训练就将失去目标和方向;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训练的规律,运动训练则不可能保证高效率的持续发展。
专项特征是指一个运动项目在比赛规则的允许下,以获得最大的运动效率为目标,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要运动特点。
通常,专项特征可以分为技战术、体能、心理和环境等不同的方面,每一个方面又由不同的因素构成。从训练学的角度分析,竞技运动项目的特征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般特征、项群特征和专项特征。三个不同层次的项目特征在范围上并没有质的区别,其主要差别在于对项目特征解释和描述的程度上。一般和项群特征主要是从基础和宏观的角度概括了多个项目或一类项目的一般共性,在方向上为运动训练提供目标和依据;专项特征是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专门特点,在细节上对专项训练进行指导。
专项特征是一个项目运动特点的集中表现,是区别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异同的主要标志。项目之间的差别有时并不能在项目特征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同属一类的运动项目来说,专项特征并不一定在技战术、体能和心理等每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它们的不同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只集中在某一些方面的细节问题上。例如田径的100m和200m跑项目,它们的专项特征在很多方面(例如在运动技术等)具有共性,其差别主要表现在由于运动时间的不同而造成专项运动时能量供应特点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供能特点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目标和依据,100m跑运动员的训练应该以发展ATP/CP能量代谢能力为主,以提高“速度”为核心,而200m跑运动员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发展无氧乳酸代谢能力,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专项特征一般都是项目的最佳运动模式,在训练实践中,如果将其作为训练的目标和依据,还必须考虑年龄、性别和运动水平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专项来说,其专项特征并不都是该项目独具的特点,很多特征是同类项目所共有的。因此,在探寻专项特征时,应该注意项目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专项特征的探求应该以专项为核心,只要是能够充分反映专项特点,能够为专项训练提供目标和依据的因素,就是项目的专项特征,在这其中既有多个运动项目所共有的特征,也有本项目所独具的特点。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项目的专项特征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只需要找到那些能够真正反映或代表专项本质的主要特征。
(二)当前在专项特征的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运动训练界在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项目运动特征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方面,对项目运动特征的片面了解、不准确的解释和模糊的定位极大干扰了教练员对项目本质的认识,降低了训练的效率,阻碍了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
训练理论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影响正确认识项目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来看,一般训练理论的研究明显多于专项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的研究又多于专项训练实践的研究,加之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的脱节,专项训练理论又与专项训练实践脱节,由此而导致专项训练理论,特别是密切联系训练实践的专项训练理论的发展明显滞后,以致影响到人们对专项运动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全面、准确地认识项目的特征已经成为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对项目运动特征的认识存在以下3个误区:
●在范围上局限在对专项技术的外在表面的描述范畴之内,缺乏甚至忽视专项运动的内在生理、生化特点;
●在形式上以静态的专项模型作为项目的主要特征,很少从动态的角度探索专项特征;
●在程度上过于宏观,运用一般或项群的共性特点代替专项特征。
技术和体能是专项特征的两个主要显示点,一般来说,那些对技术依赖性强的项目被称作技术类项目,对体能要求高的被称为体能类项目。但是,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技术与体能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独立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技术或体能类项目都需要另一方的支持,有时相对薄弱的一方甚至会成为决定运动水平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技术类项目还是体能类项目,在其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不能只关心项目主要特征的训练,而应该对两个方面能力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当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之后,原来不受重视的技术或能力方面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专项成绩继续提高的关键因素。
虽然项目的力学特征可以作为技术训练的参考依据,但是专项特征绝不是只涉及到力学的特征,体能水平对专项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技术与体能是专项特征构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体能的状态以及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运动技术的发挥,所以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界定专项特征,只能给出专项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能全面反映专项运动时整个机体的内在变化,这样的专项特征对于技术的发展、体能的训练以及负荷的安排缺乏直接的指导。
所有项目的运动都是一个动态、连续和变化的过程,专项的技术、体能以及心理都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本身也同属于专项特征的范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运动特征。静态的专项特征只能在一个点上反映专项的特点,而不能展现专项运动的整体变化过程,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在运动开始和结束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很可能就是决定运动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只掌握了专项运动的静态特征,而不了解过程的变化,那么不仅会造成在专项特征认识上的不全面,而且还会影响到专项特征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阻碍专项训练的正确发展。
在讨论专项特征时,一定要正确认识一般、项群和专项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对运动训练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不能将一般和宏观的项目特点作为专项特征。过于宏观的项目特征对于专项训练来说“形同虚设”,根本不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从训练实践的角度分析,专项特征是专指那些对专项成绩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对专项训练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环节、过程和因素。
(三)项目特征认识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对项目特征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教练员自身的认识能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理论的出现可以为项目特征的认识开辟新的视角,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问世能够促进认识程度的更加深入。
当前,在项目特征的认识上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1.由宏观向微观的发展
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特征都有一般与专项、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项目特征是从一般或项群共性的角度把握训练的方向,微观的项目特征则是从一个专项的角度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如果我们错误地将一般或项群的项目特征视为项目的专项运动特征,就不能准确地给运动项目定位,对项目的了解始终处于模糊的水平,甚至失去训练的方向。
诚然,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宏观和微观的指导,宏观的理论可以使我们透过复杂多变的因素把握发展的方向,微观的认识可以使我们对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调整和操作。从竞技训练的角度分析,运动训练的整体发展或某一类项目的发展确实需要宏观理论的指导,但是对于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训练来说,迫切需要的是对项目的运动特征和训练规律进行微观、具体和有针对性地了解和认识,从众多细节中提取出专项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对专项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促进专项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今天,我们探寻项目的运动特点绝对不能仅局限在是“技术类”还是“体能类”项目的层次,也不能止步于“快速力量”、“动作速度”或“有氧耐力”的程度,而应该继续深入到对技术、体能和心理等主要因素的全面、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水平。
近年来世界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项目运动特征的深入了解密切相关,对项目运动特征从宏观向微观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项目的了解和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对专项特征的把握已经由传统的定性了解向科学的定量认识转变。在训练中,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细节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并从中总结出对专项最具影响的特征和规律,才有可能把握训练的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措施,提高训练的效率。
我们以足球项目的耐力特征为例,进一步说明专项特征向微观化发展的趋势。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将大强度无氧乳酸供能作为足球项目的主要耐力特点,曾经先后采用12min跑和3000m跑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的测试手段,但是却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足球运动员耐力水平差的局面。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对项目耐力特征的认识方面,原有的认识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足球的专项耐力特征。
根据Müller/Lorenz对足球比赛的统计结果,整场比赛运动员的平均跑量为8923m,其中冲刺跑606m(7%),快跑1492m(17%),慢跑3934m(44%),走2891m(32%),在冲刺跑中,约45%的数量为7~15m的短距离奔跑。同时他们还认为,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奔跑的数量不同,其中中场运动员的跑量最高。
Dressel等人的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比赛时的血乳酸为2.5~7mmol/l,平均为4.4mmol/l。在这一研究结果中,还不能排除运动员下半场比赛血乳酸的水平受到糖原储备枯竭的影响,而糖原储备受到有氧能力的影响。
从上述足球项目的负荷特征分析,足球90min比赛是一个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过程,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专项耐力具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不仅保证了运动员90min比赛的充沛体力,而且可以在比赛中利用各种间歇加快消除由于短距离大强度冲刺造成的乳酸堆积。由此可见,足球运动员的耐力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有氧耐力和速度两个方面,有氧耐力为运动员提供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而速度素质可以确保运动员快速冲刺的能力。
从上述事例可见,专项特征绝不能只停留在宏观的认识程度,而应该深入到专项之中,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解析专项的特点,提炼出能够反映专项运动本质的规律,这样才可以准确把握专项训练的脉络,提高训练效果。
2.由外在到内在的发展
对项目特征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专项运动的外在形式上,而必须深入到神经与肌肉的内在用力水平。运动技术的表面外在特征只能反映运动的结果,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机体的运动系统和能量供应系统,肌肉在神经支配下的收缩以及收缩过程中对能量的需求,是决定运动结果的关键因素。在运动训练中,只有深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情况才可能选择正确和有效的训练方法,只有充分掌握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系统的运转规律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专项特点的训练负荷。
对内在专项特征细节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不同肌肉在专项运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掌握不同供能系统对专项运动的不同支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耐力训练的效果,对不同供能系统恢复特点的了解能够帮助教练员把握和控制训练的负荷。
以速度滑冰的专项力量训练为例,在传统的训练中,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不同负荷重量的深蹲练习。为了检验深蹲是否能够真正发展运动员蹬冰的力量,我们选择对蹬冰动作最具影响的臀大肌和股直肌在蹬冰与深蹲时的肌电积分值进行了比较。负重深蹲练习中臀大肌和股直肌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臀大肌平均为46.42%。股直肌所占比例平均值为57.46%。这些数据说明,在负重深蹲的下蹲阶段,臀大肌和股直肌为了抵制向下的负重冲击而做离心收缩,臀大肌和股直肌的肌电活动明显,5名运动员臀大肌和股直肌平均积分值分别占到完整动作周期的46.42%和57.46%,表明深蹲训练中臀大肌有近一半,股直肌有过一半能量消耗在下蹲动作上。从训练效率的角度来看,负重深蹲练习中约一半的能量消耗在离心收缩的下蹲阶段,如果速滑运动员做该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向心收缩能力,则最好改进练习的方式,下蹲动作应在无负荷的情况下完成,这种练习可能在肌肉的工作方式上更接近专项蹬冰动作。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负重深蹲这一长时间作为速滑项目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与专项蹬冰的肌肉用力在工作方式和用力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该练习只能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力量,而对蹬冰的专项力量作用不大。
由此可见,对专项内在特征的深入认识是提高专项训练效果的重要条件,与外在运动形式不同,内在专项特征的把握是从神经-肌肉的工作方式和用力程度的层次上解决训练的专项化问题。因此,对专项内在特征的认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竞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3.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专项运动的时间或距离是专项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从总体上反映了专项的运动特点,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但是,时间和距离等指标是对专项特征的总体描述,是专项运动的结果。从运动分析的角度来看,结果并不等同于过程,结果是过程的集合和终点,过程是结果的内容和原因,结果是静止固化的,过程是动态可变的。在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外在的速度、角度和节奏,还是内在的肌肉收缩和能量供应,都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而变化,与结果相比,运动过程包含的信息量更加全面,反映的问题更加深入。因此,对专项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应该更加重视运动的过程,从过程的动态变化中深入和详细地了解项目的“运动”特征。
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不仅使我们在整体上了解到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而且对每一阶段、每一蹬冰周期的速度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运动员滑频和滑距的相应变化,为改进速度与滑频、速度与滑距的关系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对专项特征进行动态描述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专项运动技术过程的更加全面的了解。以往对专项技术特征的描述往往忽视了体能的存在,主要是对专项主要技术环节的运动学或动力学标准特征的分析。然而,这种标准的“最佳技术模式”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地涵盖整个专项运动过程中技术的变化。对于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来说,运动员都不可能始终以同样的技术动作完成比赛,随着运动员体力的消耗,运动技术必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专项能力的水平。
从整体上看,负荷时间和强度是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具有的共性,在比赛距离或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取胜的关键主要集中在速度和速度的保持能力上。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机能能力势必影响到专项技术的发挥,体能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专项比赛的过程之中,技术与体能的这一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应归属于专项技术特征的范畴。
通过对开始和结束阶段力-时间曲线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运动员在等动拉伸过程中,肌肉用力的方式以及机体疲劳对这种用力方式的影响程度,专项练习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体能对技术的支持程度(即专项能力水平的变化),从而更加完整地认识专项技术的特征。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对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专项距离或时间上,而应该深入到专项运动的过程中,捕捉并把握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了解专项运动的全过程。
(四)专项特征个案分析——以赛艇为例
专项特征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集合体,在纵向上具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在横向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专项特征的认识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全面到核心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练员对专项的主观感知,而且还必须借助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运动项目是一个整体,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在训练中,人们往往将这些因素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成分,分别加以训练,例如技术训练、力量训练等等。但是,在项目特征的认识上,教练员必须首先要对所有影响专项成绩的因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从中发现项目的本质特征。
对运动成绩最具影响力的是划船能力,而划船能力由5个方面因素构成,素质能力、技术、战术、心理和环境,个体遗传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由于其不具有可训练性,所以可以不作为训练的因素。在这5个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身体素质和技术,它们各自的水平以及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对划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身体素质对赛艇运动员划船能力的影响不同,它们依次为: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活性,所以一般也认为,赛艇是一个以耐力为主的体能类运动项目。由划船能力到专项运动水平之间还需要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能力(多人艇),并且还受到船只和比赛条件(风向、水流和气温)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影响运动员个人的划船能力,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赛艇是以划船能力为核心,体能和技术为两翼的耐力竞速项目。
上述对赛艇项目特征的定位,只能从宏观上构建出训练的轮廓和方向,要想实现对具体训练的指导,还需要对专项特征作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该结果主要对训练实践有如下启示:
●无氧乳酸供能只占整个专项能量消耗的17%左右,原因在于大约60~80%的无氧乳酸能消耗在起航加速段;
●对赛艇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拥有出色的每分吸氧量;
●因此,欲想提高赛艇专项成绩,最重要的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人们在整个6min划桨力值的变化中不仅看到力量在起航段、加速段、途中段和冲刺段等不同阶段的变化和走势,而且透过这些变化规律得到不同力量能力对赛艇项目的影响程度。从运动员划桨力值曲线的走势中可以发现,在启航后的15~20桨,运动员的划桨力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又快速下降到最高峰值约50%的水平上平稳发展,到最后冲刺阶段(约320s处)力值曲线略有上升。通过划桨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对赛艇的训练做出以下判断:
●最大力量并不是赛艇项目最重要的力量素质,最大力量的优劣只表现在启航的加速阶段。这一点在游泳项目也有相似的结论,最大力量对专项成绩的影响随着专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力量耐力是赛艇项目最重要的力量素质,在启航阶段过后的途中和冲刺阶段主要靠力量的保持能力;
●在除启航段外的整个划行阶段,划桨力曲线显示出平稳的走势,这说明优秀运动员每一桨的用力以及桨与桨之间的节奏都很均匀,它启示我们在力量训练中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注意用力的方式。
从专项的角度来看,运动员良好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表现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比赛的全过程一直保持正确的技术。因此,了解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技术的变化是认识专项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运动员的技术在专项比赛过程中逐渐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疲劳对技术的影响规律,也可以分析运动员的技术与体能的关系,使训练更加接近专项,更具有针对性。
(五)结语
在竞技运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处于同一水平运动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优秀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对训练和比赛细节的把握上,对专项的微观、内在和动态的运动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已经成为教练员重新探寻专项特征的重点。
对专项运动特征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停顿、误解甚至错误,正确的认识可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反之则会阻碍运动训练的进程。因此,全面、准确和科学地认识并把握专项特征一直是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一项极其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