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缘起——现状与问题了解
【内容提要】
本章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历史回顾,指出了我国近年来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色,分析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简单阐述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必然有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因为它虽然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但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的介入,在实践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并会导引着人们去刻意追求些什么,放弃些什么,从而对该事物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事物的发展轨迹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思维局限性,缺乏对新生事物总体规律的把握,或断章取义,或真伪不分,结果形成了鱼目混珠的现象,同样会对事物的发展进程造成很大的阻障。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从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行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的体育教师的较大关注与兴趣,学术上也形成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气氛。它既是好事,但也容易造成一定的混乱,就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而言,目前提出的就有40种以上,而且大有增加之势,因为它的创新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它的发挥也没有一定章法可依。这种现象的产生若不加以干预,则不仅对理论的建设不利,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会造成偏差,因此研究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实践的呼唤与必须。
新世纪以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以苏式体育教学模式为主体并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教材而编排的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关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教法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显得异常活跃,新的思想带来了新的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壤里终于有了新鲜的空气。许多的学者纷纷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众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者毛振明统计了《体育教学》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近3年来出现过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分别有45种和35种【1】。笔者也从1994~2004年期刊网曾经统计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也有30余种。然而从数年来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发现,有关该方面的研究层次不高,大多数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作用阐述上,并且重复性研究较多,深入的研究较少。为了使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能更深入、更贴近体育教学改革,也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有必要对数年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必要的回顾,揭示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可以减少科研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巨大浪费。
一、十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1997年以前很少,这说明我们在过去主要沿袭的是苏式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改革比较少;在1998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在1999~2004年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加更为迅速,其中2002年到达最高点,这也说明新世纪以来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正在加大,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自然也迅速得到加强。
二、十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的刊登期刊情况
可以看出,发表在体育类期刊上的有关体育教学模式论文134篇,占总数236篇的56.78%,而非体育类期刊论文有102篇,占总数236篇的43.22%,接近了总数的一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不能说非体育类期刊中发表都是些质量较低的论文,但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如果体育类期刊可以发表的论文,其影响力可以加强,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在论文影响力不强的非体育类期刊中发表呢?因此,笔者认为就体育教学模式有关的论文质量而言,可以说发表在非体育类期刊中的论文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我们从134篇体育类期刊中分析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共有48篇,占体育类期刊中的35.82%,占了总数的20.35%,由此说明体育教学模式的论文发表的层次与档次皆有待提高。
三、十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选题情况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内容的选题看,理论研究(包括高校中的理论研究)共218篇,占总数236篇的92.37%,而实验研究只有14篇,占总数的5.93%,另外中外比较研究4篇,占总数1.69%。上述数据表明,理论研究的比例太多,从事教学实验研究的人数太少。我们在查看体育教学模式内容时还发现理论研究的水平不高,大多的理论研究皆停留在对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作用的阐述上,深入研究的论文不多,且重复性研究较多。
四、十年来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刊发体育教学模式论文情况
从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我们来看看体育教学模式论文的发表情况:理论研究的篇数(包括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为38篇,占体育类核心期刊48篇总数的79.17%,而实验研究的数量只有8篇,仅占16.67%。说明理论研究的数量占了绝大部分,一方面理论研究比较容易,论文好写,而实践研究却很难实施与操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践研究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种现象必须得到纠正,因为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有实践的效果检验,才能验证一种新教学模式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