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不能脱离经济、文化、法制的发展。当我们要对体育生活化进行探索时,首先应对其所处的特定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新型的商品经济转型;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全面创新以及中西生活文化的相互交融引发了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革命,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型。
中国的体育也正在完成向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的、竞技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转移,并且随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使大众体育权力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
体育生活化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催生的,它决非我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和体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这相应于我们党的第二个战略目标——生活达到小康”(伍绍祖,1995)。对此,我们的认识是:体育生活化隶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它通过大众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形式,使体育丰富而独特的活动内容、形式和功能通过社会生活而得以展现,形成满足大众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过程。从生活的角度上来说,体育生活化是作为生活方式体系中的一个较高层次的概念来使用的;从大众体育的角度上来说,体育生活化是作为大众体育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运作形式或过程。
其特点是,全民性、随意性和终生性。
其标志是,体育融入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活动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日常生活又进而展现出体育活动独特的功效,健身、竞争、交往、渲泄、休闲、娱乐、观赏、享受、发展和创造等。
因此体育生活化问题,是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大众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发展规律、为自身发展需要而自觉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配合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完善大众体育自身向生活化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体育生活化问题,必须在参考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情况下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特点和大众体育生活化各种发展的可能性。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我国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既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的子系统,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问题的一部分,我们应从这个认识点出发去把握大众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由于过去人们经济生活的贫乏和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以及不断的政治运动,使理论界和整个社会都缺少对生活方式进行正常的研究和讨论的氛围、条件,体育更是未能在文化生活领域找到她的定位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体育与生活问题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逐渐形成一个热点,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本文将探索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大众体育发展观,揭示出社会主义大众体育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生活化,就在于生活主体人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之中;就在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存基点提高,引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新认识,对自身享受、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合理追求之中;就在于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完善的变革之中。这是一种时代的倾向,当生活通过体育作为自己的媒介时,生活的灵魂,生活的生命就在体育中变得更为清晰和勃发——这将是大众体育走向生活化发展的生生不息的深刻源泉。
无可置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育生活化这个课题的形成和提出总会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