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在整个田径运动的发展进程以及各类大型的田径比赛中,跳远项目不仅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普及性和观赏性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比赛项目之一;而且由于其较强的技术性、训练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比赛成绩的不可控性而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项目之一。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在差不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跳远项目的技术动作、训练内容、成绩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进步。在世界上,8.95米和7.52米的男女跳远世界纪录已成为人类向极限挑战的一个标志;而在我国,8.40米和7.01米的男女跳远亚洲与全国纪录,则标志着我国跳远项目不仅具有较为先进的成绩水平,而且具有较为先进的训练水平与理念,以及符合我国特点的独到之处。因此,如何将我们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认真地加以总结与提炼,如何切实找出我们还存在着的诸多不足与缺欠,对于我国跳远项目的进一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使之继续保持在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地位,并在国际大赛上有所突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 跳远项目发展状况

一、世界跳远项目发展状况

在漫长的跳远运动发展史中,其成绩水平的进展一直处于平稳与跳跃相交叉的前进状态。自1901年英国运动员奥康纳以7.61米创造了第一个正式的世界纪录起,在之后的30 多年中,成绩一直徘徊在7.70米~7.80米。1931年,日本选手南部忠平跳出了7.98 米的优秀成绩,使跳远成绩水平有了一个小小的飞跃,但8米却一直是人们难以逾越的一道关坎。直到1935年,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跳出8.13米的优异成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8米大关的运动员,也使跳远成绩有了第一次实质性的跳跃性发展,这期间用时34年。之后,成绩水平再一次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状态,到1967年所经历的又一个30多年间,世界纪录只进展到8.35米。给男子跳远水平带来一次爆炸性飞跃的、也是世界田坛永远都值得纪念的是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美国著名跳远运动员鲍博·比蒙依仗其出色的速度和弹跳力,跳出了8.90米,将原纪录整整提高了55厘米,创造了震惊世界的“21 世纪的一跳”。虽当时有人认为比蒙是借助了2000多米高原地区的有利条件,但成绩之优异、表现之罕见、影响之远大,却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仅靠“高原有利条件”就能实现的梦想。这是男子跳远项目的第二次跳跃性发展,用时33年。之后,整个70 年代跳远成绩进展不大,基本稳定在8.30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两位美国选手的出色表现,又给男子跳远水平带来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一个就是卡尔·刘易斯,这位家喻户晓、具有非凡能力的田坛巨星,从1981 年首次跳出8.62 米,到1996年获取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后退役的十几年间,曾数十次跳出8.50米以上的优秀成绩,个人室内外比赛成绩均为8.79米,并在训练和超风速的情况下,几次跳出9.00米~9.10米的非正式成绩。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没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但应该说,他的出现,将整个世界男子跳远水平带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状态,是世界跳远史上一位功勋卓著、值得纪念的人物。另一个杰出的人物就是麦克·鲍维尔,他的总体成绩水平虽没有刘易斯表现得出色与稳定,但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锦赛上神奇的一跳,将比蒙保持了23年之久、似乎不可逾越的世界纪录提高到了8.95米,成为改写神话之人。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古巴名将佩德罗索的崛起,使世界男子跳远水平得以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稳定状态,与刘易斯有所相似之处是,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他也曾数十次跳出8.50米以上的成绩,并在犯规或超风速的情况下跳到过9米以上,其成绩之优异、水平之稳定、持续之长久,均可与刘易斯相媲美,被人们视为继刘易斯之后又一位能够长期垄断世界男子跳远霸主地位的巨星。正是这样一颗颗耀眼的明星们,创造了世界跳远项目的辉煌,在带给人们美好享受和无比惊奇的同时,也推动着跳远项目的成绩水平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但近两年,随着佩德罗索竞技状态的回落,新的“掌门人”还未见端倪,男子跳远成绩水平有所回落,连续几次世界大赛以及年度世界排名,成绩都徘徊在8.50米左右,这种状态也许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也许正在酝酿着又一次新的飞跃,人们正密切关注并热切地期待着。

女子跳远项目开展相对较晚,第一个世界纪录是我们亚洲选手、日本的人见娟枝于1928年创造的,成绩为5.98米。第一个突破6米大关的是德国选手舒尔茨,1939年她以6.1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随后一直到50年代末,成绩水平进展不大,20 年间,世界纪录仅进升到6.35米。60年代,是世界女子跳远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有4人7次打破世界纪录,成绩提高到6.82 米,是罗马尼亚选手维斯科波列亚努于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创造的。70年代中前期,成绩水平再次缓慢提升,徘徊在6.90米左右。女子跳远的鼎盛发展时期是在80年代,从1978年前苏联运动员巴尔道斯基涅以7.07 米首次突破7米大关起,到1988 年的十年中,世界纪录进行了12 次改写,并有多名运动员多次跳出7.40米以上的优异成绩,最终由另一名前苏联运动员契斯嘉科娃将世界纪录锁定在7.52米,并保持至今。在这期间,还有两个需要提及的代表人物是前东德运动员德雷克斯勒和美国运动员乔伊娜,她们也曾多次跳出接近7.50米的好成绩,使当时的女子跳远水平保持在一种高水平的竞争状态。特别是德雷克斯勒曾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的一场比赛中跳出7.63米的惊人成绩,只可惜因为当时的风速(2.01米/秒)略微超过了规则的规定而不能成为正式的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近50名运动员跳过了7米的远度。不过,进入90年代以来,女子跳远水平有了较大的下滑,连续3届奥运会和5届世锦赛的冠军成绩都徘徊在6.98米~7.14米之间,近几年的年终世界排名,超过7.30 米的也如凤毛麟角,非常的罕见。因此,7.52米的世界纪录还要保持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中国跳远项目发展状况

在世界跳远运动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跳远项目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与世界跳远的发展相似,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跳远的水平比较低,全国纪录男子不到7米,女子也才5米出头,不要说与世界相比,就是在亚洲也属落后水平。60 年代中前期,由于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我国的跳远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男女跳远的全国纪录已经分别达到了7.72米和6.44米(也是亚洲纪录),特别是6.44米的成绩已经排到了当年(1965 年)世界女子跳远的第四名。接下来的1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运动水平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70 年代中后期,我国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逐渐走上正规,80 年代,我国跳远水平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1980 年,福建籍运动员刘玉煌数次跳出8米以上的成绩,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8米的男子跳远运动员,并在1981年以8.11米的成绩将多年来一直由印度和日本运动员保持的亚洲纪录夺了过来,转年又将亚洲纪录提高到8.14米;1986年,我国另一名福建选手陈尊荣又以8.23米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亚洲纪录;与此同时,女子跳远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在1984 年,广东选手廖文芬以6.57米打破了由肖洁萍保持了近20年的亚洲纪录;随后的几年中,广东的黄东活、上海的王智慧、四川的熊其英、河北的刘淑珍等不断地将纪录改写,到1989 年,纪录成绩已达到6.89 米,进入世界水平。到了90年代,我国的跳远项目进入了一种较高水平的快速发展状态。1991年和1992年,陈尊荣分别将亚洲纪录提高到8.26 米和8.36米;1995年,河南选手黄庚创造了8.38米的亚洲新纪录;1997年,广东选手劳剑峰又将纪录提高到8.40 米。而女子项目也有了新的突破, 1993年,黑龙江运动员姚伟丽以7.01米首次冲破7米大关,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浙江选手马苗兰在超风速的情况下曾跳出过7.06 米;后来辽宁新秀关英楠也几次跳出接近7米的优异成绩,使我国女子跳远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成绩状态。正是这些优秀运动员的优异表现,将我国跳远项目成绩水平带入一个新境地:多次进入当年世界排名前十位,连续多届摘取亚洲锦标赛、亚运会冠军,数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取好的名次,成为我国田径项目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项目之一。另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跳远项目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最高水平的提高上,而且形成一个较大群体优势,表现出强劲的整体水平。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跳过8米以上的22名男选手和跳过6.70米以上的18 名女选手中,男女各只有3 名运动员是在1990年以前创造的,分别只占13.6 %和16.8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跳远项目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则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过我国几代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经过对跳远项目特性和特点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学习和参考世界跳远项目发展经验的前提和基础上,终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运动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培养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方法、手段和经验,使我们能够在身体形态、素质等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如此喜人的进步,使之走向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表1-1、表1-2和图1-1、图1-2、图1-3的数据统计,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跳远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的发展进程。

表1-1 1980年以来我国男女跳远项目创亚洲纪录情况

表1-2 80年代以来跳过8米和6.90米的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

续表

图1-1 1980年以来我国男子创亚洲纪录示意图

图1-2 不同年代高水平运动员人数

年份 (年)

图1-3 1980年以来我国女子创亚洲纪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