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后的产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在步入由“大”向“强”的战略转型期。“十一五”是建设电子强国的重要起步期,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应用日趋成熟,全球信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期。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渗透力不断增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未来5~15年内,信息技术仍将是全球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国内情况看,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针的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为产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不可低估,外部需求减弱,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开始扩展到实体经济。今年以来,工业增长速度已经出现大幅下滑。电子信息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也将进入平稳运行期,环境和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约束日益显现,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技术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支撑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要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好”与“快”的关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关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大部制体制效能,把信息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大局中,实现融合发展。各级产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多种手段,全面履行政府各项职能。要突出贴近产业、了解技术的优势,创新管理和调控的方式,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行业管理和宏观指导水平。

下一阶段,部里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以下几方面着重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信息产业由大变强。

(一)把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TD-SCDMA等重大基础性技术发展,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强对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平板显示、光伏电子等重点产品产业化的支持。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公司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群。

(二)选准“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推进两化融合,必须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一是要抓好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二是要抓好工业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要抓好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要抓好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建立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五是要用信息技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六是推动信息技术催生发展新兴产业。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力争突破,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技术改造是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大举措,也是工信部的重要工作抓手。要尽快形成整体思路,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应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

推广成功经验,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逐步融合。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防止重复建设。加快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

(五)加快立法,完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电信法》、《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条例》、《信息技术应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健全软件和集成电路的产业政策,调整行业规划,修订技术标准,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有利于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政策。

同志们,今天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开创信息产业发展新局面,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