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提高幸福指数的感知心理学

001贬低原有目标,冲淡内心欲望—酸葡萄效应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心理学的典例,即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心理平衡”

对于想得到而得不到的,就说东西并不怎么好,以此来寻求自我安慰。可以说,这是只懂得“幸福”的狐狸,面对“挫折”或“心理压力”,它知道采取“歪曲事实”的方法去取得“心理平衡”。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向狐狸学习一下,试试“酸葡萄效应”。

“阿Q”也需要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虽然长期以来,“阿Q精神”是作为国人劣根性的一个方面遭到人们严厉批判的,但无可否认,这种精神对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确实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采用这种应付方式,可以避免走向极端。

“聊以自慰”

看到人家吃麦当劳,就说那是垃圾食品,不如我的馒头咸菜养人;看到别人考上名牌大学,就说考上大学不好,修业年限长而又花费高,将来就业还是个未知数;看到别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想还是不如我的爸爸好,说不定哪天他就“进去了”,而我爸爸,想贪污腐败都没门……

学会“合理化”

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正反两种意义,只要起到暂缓心理压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实际意义。所以,合理化的酸葡萄效应是无可厚非的。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懂得“删除”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很顺心如意,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往往就需要排解,需要“删除”。可对于人来说,这删除远非如电脑那么简单容易,可能需要一个过程。老祖宗早就知道,要走一段弯路,于是就说:“吃亏是福”、“傻有傻福”、“破财消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处不胜寒”等等,为我们铸造了一道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读故事,懂心理—狐狸与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够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这是《伊索寓言》中广为人知的《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如果今天中午,你同事单单没请你吃饭,那你一定要以为是下面几个原因:

A.出去吃饭不利于减肥;

B.那饭有什么吃头啊,还不见得卫生;

C.喝酒是最讨厌的事了,费时又伤身体;

D.以上都是。

记住:要都选,就是选D。只是千万别去想:是你人际关系不好,他对你有什么意见之类的事哦。

嘿嘿,这就叫“酸葡萄效应”。它对你心情的调整绝对有好处。

“酸葡萄效应”看来愚蠢可笑,但确有某些积极作用。它反映了当事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某种消化受挫感的弹性,可以帮助人在遇到挫折时从忧伤中解脱出来,灵活地松动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标,暂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防止行为上出现偏差。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逆境给人的受挫感固然会增添心灵上的痛苦,但也可能把人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因此,掌握一套对付心理挫折的防卫方式,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您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