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解说普通电容器电路作用和重要特性

3.5.1 解说常用电容电路

电容器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功能电路,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元器件组成多种功能的电路,电容电路非常繁多也相当复杂,这里列举一些电路,以便对电容电路有一个初步了解。如表3-24所示是电容电路解说。

表3-24 电容电路解说

续表

续表

3.5.2 图解电容器直流电源充电和放电特性

掌握电容器的特性是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的关键所在,很多情况下对电容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不正确或根本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对电容器主要特性不了解。

掌握电容器的主要特性及其相应变化,是分析含有电容器的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

掌握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工作原理,才能掌握电容器的根本特性。

【解说电容器充电特性】

图3-25所示是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示意图。电路中的 E1为直流电源,为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R1为电阻,C1为电容,S1为开关。

图3-25 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示意图

掌握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容器对直流电的反应特性。如表3-25所示是充电过程的解说。

表3-25 充电过程的解说

【解说电容器充电过程的细节】

(1)电容充满电的时间长短与电阻R1和电容C1大小有关,即与时间常数τ有关。

τ=R1×C1

R1C1大时充电时间长,R1C1小时充电时间短。

(2)图3-26所示是从示波器上看到的电容两端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刚开始充电时电流大,电容两端充电电压上升速度快,到后面越来越慢了,很快电容两端的电压便接近充电的电源电压。

图3-26 电容两端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特性曲线

(3)在直流电源对电容充电的回路中,电容器两端所充到的直流电压大小与直流电源电压大小有关,在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两端的直流电压大小等于直流电源电压的大小(当然电容器的耐压要能承受得了直流电源的电压)。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6Ⅴ,充电结束后C1上的电压为6Ⅴ;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9Ⅴ,则充电结束后C1上的电压为9Ⅴ。

提示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都没有直接从电容C1的两个极板之间流过,因为两极板之间是高度绝缘的,充电电流只在电容C1的外电路中流动。

图3-27所示是电容反方向充电示意图,将电池 E1极性反个方向,若 C1 中原来没有电荷,则电源对电容C1的充电过程和结果与正向充电相似,由于直流电源的极性反了,所以在电容C1上充到的直流电压为下正上负。由此可见,当直流电源对电容充电时,直流电源的极性不同在电容上充到的直流电压极性也不同。

图3-27 电容反方向充电示意图

【解说电容器放电过程】

图3-28所示是电容放电示意图。如果电容器充满电后(C1上端正、下端负),按图示电路接通,这时C1要完成放电过程。此时,可以理解为C1是一个电池,在电路中产生图示电流,这就是放电电流。随着放电的进行,C1中的电荷越来越少,电路中的放电电流越来越小,直到C1中的全部电荷放完,电路中无放电电流,C1两端的电压为0Ⅴ。

图3-28 电容放电示意图

图3-29所示是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容放电特性曲线。

图3-29 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容放电特性曲线

3.5.3 解说电容器交流电源充电和放电特性

图3-30所示是电容器在加上交流电源时充电和放电示意图。Us是交流信号源,设为正弦信号。分析交流电源对电容充电时,要将交流电压分成正、负两个半周进行。

图3-30 交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示意图

【交流电正、负半周充电分析解说】

表3-26所示是交流电正、负半周充电分析解说。

表3-26 交流电正、负半周充电分析解说

【解说交流电正、负半周充电细节】

(1)交流电压US正半周充电时已使C1的上极板带正电荷、下极板带负电荷,所以US负半周充电时给 C1 上极板充的负电荷与原来极板上的正电荷相抵消。同理,C1 下极板上原来的负电荷与US负半周充电时的正电荷相抵消。

(2)由于 US的正、负半周幅度相等(正、负半周对极板上充电的电荷量相等),所以上、下极板上一个周期内电荷平均值为零。当 US一个周期结束后,电容器上无电荷,C1 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压为0。

(3)在交流电源 US的一个周期内,流过电阻 R1 的电流方向是改变的,说明流过 R1 的电流是交流电流,就是由交流电源US产生的交流电流。当US不断变化极性时,对C1的充电方向不断改变,C1上、下极板上的电荷不断充电、复合,这样电路中便持续有交流电流的流动,等效于C1能够让交流电流通过。这就是电容器的通交流特性。

【解说电容通交流的等效理解方法】

在分析电容交流电路时,如果采用充电和放电的分析方法那是十分复杂的,且不容易理解,所以要采用等效分析方法,很简捷,电路分析中大量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必须牢牢掌握。

电容器C1两极板之间绝缘,交流电流不能直接通过两极板构成回路,只是由于交流电流的充电方向不断改变,使电路中有持续的交流电流流过,等效成C1能够让交流电流通过。实际上交流电流并不是从两极板之间直接通过,电路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电容器看成一个能够直接通过交流电流的元件,如图所示。

【解说电容器隔直通交特性】

隔直通交特性就是电容器的隔直特性与通交特性叠加。

电容在直流电路中,由于直流电压方向不变,对电容的充电方向始终不变,待电容器充满电荷之后,电路中便无电流的流动,所以电容具有隔直作用。

电容器的隔直和通交作用往往联系起来,即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作用,如图3-31所示是电容器隔直通交特性示意图。

图3-31 电容器隔直通交特性示意图

输入信号 Ui是一个由直流电压 U1(图中虚线)和交流电压 U2(图中实线)复合而成的信号,U1U2相加得到输入信号 Ui波形。电路分析过程中,借助于信号波形能够方便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压U1和交流电压U2相加的理解过程可以分下列几个时刻(见图中输入信号Ui波形):

通过波形分解可知,Ui所示的信号波形由一个直流电压 U1和一个交流电压 U2复合而成,这给下一步的电路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

输入信号Ui加到电路中,分析分成直流和交流两种情况。

3.5.4 解说电容器储能特性和容抗特性

【解说电容器储能特性】

理论上讲电容器不消耗电能,电容器中所充的电荷会储存在电容器中,只要外电路中不存在让电容器放电的条件(放电电路),电荷就一直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的这一特性称为储能特性。

实际上电容器存在着各种能量损耗,它损耗电能,当然比起电阻器来它对电能的损耗要小得多。在电容电路的分析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电容器的耗能,因为考虑耗能后电路分析很复杂。

【解说电容器容抗特性】

电容让交流电通过时对交流电流存在着阻碍作用,就同电阻阻碍电流一样,所以在大多数的电路分析中,可以将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当作一个“特殊”电阻来等效理解,称为容抗。

在交流电的频率不同和电容器容量大小不同的情况下,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容抗也不同。

电容器的容抗用 Xc表示,容抗 Xc的大小由下列公式计算,通过这一计算公式可以更为全面地理解容抗与频率、容量之间的关系:

式中,2π为常数;

f为交流信号的频率,单位Hz(赫兹);

C为电容器的容量,单位F(法拉)。

【电容器容抗等效理解方法】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将电容等效成一个“电阻”(当然是一个受频率高低、容量大小影响的特殊电阻),如图所示,这时可以用分析电阻电路的一套方法来理解电容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等效理解方法。等效理解目的是为了方便电路分析和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图解容抗、频率、容量三者关系】

表3-27给出了容抗、频率、容量三者之间关系。

表3-27 容抗、频率、容量三者之间关系

注:容抗与频率和容量之间都成反比关系。

3.5.5 解说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

许多电容电路分析中需要用到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这是分析电容器电路工作原理时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一个难点。

【解说电容两端电压计算公式】

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理解非常困难,在电容电路的分析中这一特性的运用也很困难。从电容两端电压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相对方便地理解这一特性。

电容两端的电压U由下式决定:

式中,Q——电容器内部的电荷量;

C——电容器的容量。

电容器内部没有电荷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0,电容中电荷越多,电容两端的电压越大。

电容两端的电压与电容量成反比关系,在同样的电荷量时,容量越大,电容两端的电压越小,大电容两端的电压低于小电容两端的电压。

【解说充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

图3-32所示是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示意图。E1是直流电源,S1是开关,R1是电阻,C1是电容,这是一个直流电源对电容C1充电的电路。

图3-32 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示意图

开关S1未合上时,电容器C1中无电荷,由上述公式可知,因为Q=0,所以U=0Ⅴ,C1两端的电压为0。

开关S1接通瞬间,开始对C1充电。对C1的充电要有一个过程,所以S1合上瞬间C1上仍然无电荷,C1两端的电压仍为0Ⅴ。由于在开关S1合上后瞬间电容中的电荷只能逐渐积累而不能突然很多,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不能发生突变,C1两端电压仍然为0Ⅴ。

如果原先电容器C1内部有电荷,则C1原先有电压,在接通电源瞬间C1两极板间的电压仍等于原先的电压,即电容两端的电压大小没有改变,这也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上面讲的是对电容器充电情况,当电容器开始放电的瞬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不能发生突变,原理一样,因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在充、放电时只能逐渐积累或释放,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其上的电压也只能是渐变而非突变。